近期,有一则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据环球网报道,莫迪政府可能会在定于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把印度国名更改为巴拉特的决议。为何好端端地要改国名?莫迪政府并不是瞎折腾,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凸显莫迪治国雄心。
首先需要了解巴拉特(Bharat)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巴拉特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实际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在印度《摩诃婆罗多》一书中,巴拉特被描述为“南方海洋和北方雪城”之间的土地。
Bharat其实有另外一个译名,叫婆罗多,这是古代印度诸多语言中对自己的称呼之一。印度文献曾记载过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豆扇陀的国王在一次外出中,与修行的净修女沙恭达罗相爱,两人有了爱的结晶,其子取名为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继承了王位,并成为百姓心中的贤明君主。
根据印度官方的说法,印度之所以有意弃用India,主要是因为India这个词汇源于外国语言,带有殖民色彩,而巴拉特或者婆罗多是自古以来印度人对南亚次大陆的自称,改为巴拉特或者婆罗多更能反映出印度历史传统。
其实,印度改名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消除殖民色彩,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认同感。现在印度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并不高,这与历史、宗教等原因有关。其中,宗教是最大的因素之一,印度人主要信仰两大宗教,一个是印度教,一个是伊斯兰教,由于信仰不同,两大群体时常会发生冲突。此外,莫迪政府强推印度教民族主义,引起信奉伊斯兰教群体的不满和反对,国内局势不稳定。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印度人口高达14亿人,如果民众缺乏凝聚力,那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样,风一吹就散了,抗压能力很弱。在这种情况下,印度通过更改国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将印度民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只要能团结起来,就能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力量。
未来印度能否通过改名实现目标,其实还有很多未知数,需要拭目以待。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莫迪继承了尼赫鲁的遗志,誓要将印度发展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改国名只是开始,预计印度还会出台更多的措施。总之,印度这个国家不容小觑,如果各项改革措施能成功推行,未来印度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为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