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昼夜控光,智能补光系统设置,植物工厂试验,光谱波段要匹配
在植物的养殖世界里,紫罗兰可算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紫罗兰有很多品种,比如说紫罗兰-蓝星这个品种,花朵呈现出深邃的蓝紫色,花瓣上还带着一些细细的纹理,就像星星洒落在花瓣上一样,看起来特别梦幻。还有紫罗兰-草莓甜心这种冷门品种,花朵颜色就像是草莓融化在白色颜料里的那种柔和粉色,特别可爱。再就是紫罗兰-蓝宝石,花朵颜色蓝得发亮,就像一颗小小的蓝宝石放在叶丛中。
紫罗兰的价值可不少呢。它不仅仅是观赏价值高,在环保方面也有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空气,吸收一些有害气体。比如说在室内摆放几盆紫罗兰,能让我们呼吸到的空气稍微清新一点。从经济角度来看,紫罗兰还可以被提取一些香料成分,用于制作香水、香薰等产品。
不过紫罗兰养殖可不容易,在很多养殖场景下都存在痛点。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在南方地区养殖紫罗兰的朋友,他说在广东那种湿热的环境下,紫罗兰总是容易遭受病虫害。他给我分享了一个他自己的经历,在夏季的时候,温度常常能达到30摄氏度以上,而且空气湿度很大。他的紫罗兰先是叶片出现了一些黄斑,后来花瓣也开始凋谢。他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找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人。
其实啊,光照和温度对紫罗兰的生长影响特别大。这就引出了我们标题里说的昼夜控光和智能补光系统。从时间元素来看,紫罗兰在不同的季节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春秋季,这是紫罗兰比较适宜生长的季节。白天的光照时长大概在8 - 10个小时比较合适。像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小农场里,那里的紫罗兰养殖户发现,在春秋季如果能保证每天的光照在这个时长范围内,紫罗兰的长势会非常好。花朵能够正常孕育开放,而且颜色鲜艳。而到了夏季,白天的光照时间过长,而且光线非常强烈。如果让紫罗兰一直暴晒在阳光下,它的叶片就会被灼伤。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遮阴,把光照时长缩短到6 - 8个小时。到了冬季,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光照时间又很短。例如在东北的某些农村地区,室外的光照时间每天可能只有6个小时左右。这时候对于紫罗兰来说光照就不够充足了,会影响它的生长和开花。
我们再来说说光谱波段要匹配这个重要的点。不同品种的紫罗兰对光谱波段的要求其实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对于一些以观叶为主的紫罗兰冷门品种,像紫罗兰 - 银边梦露,它的叶子边缘是白色的银边,在比较柔和的蓝光波段(大概在450 - 480纳米)和红光波段(大概在620 - 650纳米)的适当比例下,叶子边缘会更清晰,银边的颜色也会更有光泽。而像紫罗兰 - 热带风情这种花朵比较大的品种,在花芽分化期(一般春秋季),增加一些近红外光波段(大概在700 - 750纳米)的比例,能促进花芽分化,让花朵开得更大更艳丽。
在植物工厂试验中,智能补光系统设置可是个大学问。有北方的养殖户就跟我抱怨说,他们那边冬天冷,室内种植紫罗兰的时候,普通的光照设备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他说他之前用那种普通的白色LED灯,紫罗兰看起来没精打采的,生长缓慢,花朵也很小。后来他参加了一个植物工厂的试点项目,这个项目专门为紫罗兰设置了智能补光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来调整光照时长和光谱波段。在夜间,比如晚上8点到9点半这个时间段,系统会降低红光波段的比例,增加一些蓝光波段,目的是模拟自然环境下夜晚的环境信号,让紫罗兰进入一个相对休眠的状态,这样可以节省能量,同时也有利于第二天更好地生长。
我们再来对比几个绿植不同品种。比如说绿萝,大家都知道它比较好养。绿萝 - 青叶绿萝,叶子是那种鲜亮的绿色。它在散光环境下就能生长得很好。再看绿萝 - 黄金葛,它的叶子有黄色斑块。这种绿萝比较喜欢有一定强度的光照,但也不能暴晒。还有龟背竹,龟背竹 - 小叶龟背竹,它的小叶片很有特色。龟背竹需要比较明亮的光照,但不能直接对着太阳晒。和紫罗兰相比呢,紫罗兰对光照的需求就更复杂一些,因为它要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下都要精准匹配光照和光谱波段。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在家里养殖紫罗兰的经历。他说他一开始不知道紫罗兰对光谱波段的要求。他买了一盆紫罗兰 - 多头星,就是那种一个植株上有多个小植株的品种。他在南方的潮湿环境里,用普通的日光灯来照紫罗兰。结果发现紫罗兰长的很慢,而且花朵颜色也很淡。后来他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自己在家里做了个小实验。他买了一些可调节光谱波段的植物补光灯,按照不同的时间调整光谱。在白天上午,他让红光和蓝光以一个合适的比例照射,大概是红光60%,蓝光40%。到了下午,他又调整了比例,让蓝光的比例增加到60%,红光减少到40%。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发现紫罗兰的长势变好了,花朵颜色也鲜艳起来了。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北方养殖紫罗兰在一些季节还面临着低温的问题。像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冬天特别冷,室内虽然有暖气,但是空气比较干燥。紫罗兰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光照要合适,还需要注意湿度控制。而南方的养殖户可能更多地要关注高温和高湿带来的病虫害问题。比如说在浙江杭州的一个花卉市场里,有商家种植了大量不同品种的紫罗兰。每到夏季,他们就得特别注意防范介壳虫这种害虫,而且还要调整光照和温度,避免紫罗兰因为高温高湿而生长不良。
在养殖紫罗兰的过程中,我们还得考虑土壤的因素。紫罗兰比较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里。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也不一样。北方的一些黑土,肥沃程度比较高,但是如果直接用来种紫罗兰,可能会因为透气性不好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所以在北方种植紫罗兰的时候,可能需要添加一些腐叶土或者珍珠岩来改善土壤结构。而在南方的一些红壤地区,土壤酸度比较高,可能会影响紫罗兰对养分的吸收,这就需要添加一些石灰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再说说温度对紫罗兰生长周期的影响。在春夏季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紫罗兰从播种到开花大概需要3 - 4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在冬季,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生长周期会大大延长。比如在哈尔滨,紫罗兰可能半年都还停留在营养生长期,很难进入生殖生长开花。这就要求在北方冬季的室内养殖或者植物工厂里,不仅要调节好光照和光谱波段,还要精准控制温度。
从植物工厂的角度来看,智能补光系统的能耗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养殖户跟我说,他刚开始设置智能补光系统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能耗的问题。结果每个月的电费都比较高。后来他通过调整补光时间、优化光谱波段,以及使用一些节能型的灯具,才把电费降下来。比如在夏季光照充足的白天,尽量减少人工补光的时长,只在早晚阳光不足的时候进行补充,而且调整到合适的光谱波段,这样既能满足紫罗兰的生长需求,又能节省能源。
我们还可以从病虫害防治方面来看紫罗兰养殖的特殊性。在南方的梅雨季节,紫罗兰很容易受到白粉病的影响。这是因为湿度太高的缘故。这个时候,除了要做好通风措施外,光照和温度的控制也很关键。通过智能补光系统,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光谱波段,提高紫罗兰自身的抵抗力。像紫罗兰 - 纯白之舞这个品种,在湿度高且有合适光谱波段的光照环境下,它的抗病能力会比普通环境下强一些。
再回到智能补光系统上,不同的紫罗兰养殖场景下,系统设置也不一样。在家庭阳台养殖的时候,空间有限,可能使用小型的可调节补光灯就可以了。但是在商业的植物工厂或者大型的养殖场上,就需要更大规模、更智能的系统。比如在中部地区湖北的一个植物工厂里,为了养殖出高品质的紫罗兰,他们建立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智能补光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根据紫罗兰不同的生长品种、生长阶段、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季节,进行全方位的光照和光谱波段调控。
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对绿植品质要求的提高,紫罗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智能光照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在未来,我们可能会开发出更精准、更节能的智能补光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地域,无论是北方的寒冷干燥还是南方的湿热,都能让紫罗兰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未来的紫罗兰养殖中,除了智能补光系统和控制光谱波段,还有哪个因素会变得更加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