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错失过哪些一流人才呢?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4-26 05:53:48

刘备,素以善于识别人才、吸引人才而著称。

所以,几乎在所有的三国游戏中,刘备的“魅力值”都是接近满分的。

然而,即便如此,刘备还是有错失了很多人才。

牵招:早早成为“平行线”的刎颈之交

三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没有构成什么威胁。

这当然不是因为人家没本事,也不是因为大魏国比东西汉还要强大···主要还是因为:有能人可以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

所谓能人,主要有两个:田豫、牵招。

这两位,都是曹魏北部疆土保持平安的主要功臣!

恰好,这两位,也都和刘备有过特殊的缘分!

咱先说牵招。

牵招,少年时就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

既是英雄同契,自然本应可以携手共创未来。

不过,遗憾的是:搞起事业来,牵招和刘备唯一的交集,大约就是在刘备投靠袁绍期间,二人做过“同事”吧。

牵招后来效力于袁绍之下。

牵招对袁绍父子还是比较忠诚的。到后来曹操攻占邺城,袁氏大势已去的时候,牵招还劝高干利用并州的有利地形,迎接袁尚来继续抗曹。

不过,高干不但没有采纳牵招的意见,反而有加害牵招之意,牵招在走投无路之下才降了曹操。

投了曹操之后,牵招随曹操东西征战,多立功劳。

不过,牵招最大的功绩,还是在守北土。

当时,乌桓、鲜卑等势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而且,有的还跟蜀国搞到一起去,威胁还是比较大的。

牵招以其突出的才能,一面强化边防,一面以离间之计瓦解其内部关系,并曾以卓越的指挥大败对手!

尤其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柯比能起兵与诸葛亮相呼应。

司马懿以军对峙诸葛亮,牵招出兵击败柯比能,这才化解了危险!

可以说,无论是搞谋略,搞指挥,还是搞经济,牵招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

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初学记》

因为当年与刘备的刎颈之交这层关系,所以,牵招还不时自损以避猜忌,可以说,如果他能够跟随刘备,或许更能充分发挥其才略。

另一方面,牵招虽没有关张的“万人敌”,但其文武才略、应变之能,还是远远超过刘备早期的谋主简雍、糜竺、孙乾诸人的,如果他追随刘备,刘备早期的路应该会走得更稳。

所以,二位刎颈之交的少年没有走到一起,确实是令人遗憾的!

而牵招之所以没有跟随刘备,主要还是早期的刘备实在是太弱了。

与草根的关羽、张飞等人不同,牵招本人也是乐隐的学生,而乐隐当时是车骑将军何庙的长史。显然,跟着老师混,比跟刘备去闯荡看起来更有前途!

田豫:终究不能一起共创大业了!

说完了牵招,说一说田豫。

田豫的功绩,比牵招更大。当时的人称北土获安,田豫第一,牵招第二。

田豫同样以经济发展、谋略分化、军事打击等全方位手段,牢牢压制了北方游牧民族。

而且,在应对东吴方面,田豫也多次有卓越表现。

234年,吴蜀联合北伐。

其中,提出不急于救城,而先以合肥新城牵制、疲惫孙权,再趁虚破之策略的,正是田豫。

可以说,无论是守北土之安,还是东拒孙吴,田豫所表现出的谋略能力,都能算得上三国时代的顶级水准。

不过,或许同样因为与刘备关系的缘故,田豫也未尽其才。(虽然最后也官至太中大夫,封长寿亭侯,位列“九卿”)

而豫位止小州,招终于郡守,未尽其用也。——《三国志.田豫传》

刘备投奔公孙瓒时期,田豫就跟随了刘备。

当时的田豫年纪尚小,托身于刘备,刘备也十分看重田豫。

然而,在刘备做豫州刺史时,田豫就以需要照顾年迈的母亲为由,离开了刘备。

刘备泪流满面: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创建大业了!

田豫告辞刘备而去,或许既是其乡土情节,确实不愿离开幽州,也是因为刘备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小吧。(以今天的角度看,大约就是不至于为了加入一个前途不明朗的小公司而离开家庭)

那段时间,田豫以照顾母亲为由,赵云以照顾长兄为由,皆离开了刘备。

赵云离开时,只是与刘备约定:终不背德也!咱终究不会做违背德行的事情来!

由此来看,当时,刘备与田豫、赵云等人之间,更多不是主从关系,而是同属于公孙瓒手下的,志趣相投的同志!

既如此,田豫、赵云,当时继续留在公孙瓒阵营,不随刘备“跳槽”,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只不过,刘备后来兵败投靠袁绍时,再次遇到了赵云,而当时的田豫已经与鲜于辅一起与袁绍为敌···

太史慈:短暂的义气交集

193年,太史慈为了解救孔融,单枪匹马杀出来,向刘备求援。

刘备惊喜:“孔北海也知道世间有我刘备吗”?遂派精兵随太史慈往救孔融,解了北海之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备与太史慈之间的故事,戛然而止,甚至连一句再见都没有。

当时,刘备、太史慈,皆已有信义之名,二人应当也算志同道合之人。

然而,刘备似乎没有“挖”太史慈,太史慈也没有投刘备···

原因很简单:刘备军当时还配不上太史慈!

当时的刘备,还在因为孔融知道自己的名字而欣喜。

而当时的太史慈,已经是名满天下,孔融为了结交他,多方照顾太史慈的母亲。

刘备当时的名望,还远不如太史慈呢!

而就实力论,当时的刘备,不过是平原相而已,大约只能算是公孙瓒集团田楷分部下面的一个办事处···

你说你如果已经自己单干了,哪怕公司再小,厚着脸皮去挖人还好说(马老板当年就敢以3000月薪去挖已经年薪几百万美元的蔡总),现在你就一打工的总监···

就这个条件去挖已经有名于天下的太史慈,估计刘备自己也开不了口吧···

陈群:截然相反的两类人

刘备做豫州刺史时,征陈群为别驾。

陈群不必多介绍吧,后来与司马懿、曹真、曹休并为魏明帝的辅政大臣,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他又是“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创立者,对后来几百年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人物之一··陶谦死后,徐州推刘备入主徐州。

刘备要前往时,陈群反对:袁术觊觎徐州,实力雄厚;吕布虎视眈眈于后;您去徐州,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刘备不听,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陈群所料,刘备遂后悔没有听从陈群的意见。

不过,已经迟了···

此后,陈群就不再不跟随刘备了。

陈群,自然不是因为刘备一次不听其建议而离开刘备;但是,刘备与陈群的这次意见不一,却充分说明:陈群和刘备,其实是注定走不远的。

陈群,出身天下闻名的“颍川陈氏”,天下最知名的大族之一。

对他们来说,是不缺乏机遇的。不管谁来,都得要重用他们。

所以,对陈群来说,大势明朗前,保得家族平安,才是乱世中最大诉求,只要留得青山在,将来一定有柴烧!

而刘备则完全不同。

刘备这个出身,如果不趁着乱世冒险冲一冲,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陈群是“风险极度厌恶型”,刘备是“风险极度偏好型”,截然相反!

可以想象的是:即便陈群继续跟随刘备,恐怕他的意见仍然不会被刘备采纳!

所以,陈群不再和刘备啰嗦,趁早分手,是明智的。

陈登:“地头蛇”

刘备得以入主徐州,多靠陈登的帮忙。

当时,陈登给刘备规划:我们徐州给使君提供步骑十万,上可匡君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割据守境,青史留名···

然而···很快,一切都成了泡影。

不久,徐州为吕布所袭。

而陈登,与刘备的缘分也就戛然而止了。

后来,陈登表面依附吕布,实际配合曹操;再后来,曹操得徐州后,陈登仍守广陵,并一度有取江东之志···

但是,那些,都和刘备没有什么关系了。

其实,陈登与刘备之间,后来依然对对方保持着极高的评价。

后来,即便跟随了曹操,陈登也曾表示:“有王霸之略者,吾敬刘玄德”!

后来,刘备投靠刘表,害怕猜忌,言语谨慎,尽量不得罪人。但是,当有人在刘表和他面前说陈登坏话时,刘备当面就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

陈登,依然敬刘备的“王霸之略”;刘备,依然敬陈登的“元龙豪气”;那么,二人为何不再合作下去了呢?

还是那个问题:诉求不同!

刘备,典型的闯荡者。只要能够发展,天下之大,哪里适合就要去哪里。

陈登,官宦世家,家族在徐州生根发芽了,天下虽大,但陈登只想在徐州好好发展!

吕布来了,就假意和吕布合作;曹操来了,就替曹操效力···无论如何,也要守护好家族!

陈登推刘备为徐州之主,其实就是为了让刘备安定徐州:要是你刘备牛逼,以徐州为根据地,成就五霸之业,那自然最好,大家都跟着沾光;如果你刘备次一点,也能保境安民,也不错···

但是,如果你刘备保不住徐州,那么···对不起,即便你有王霸之略、不屈之志,那跟我陈元龙也没有关系了,我要的就是保徐州安宁!

刘关张那种生死共行的情分,虽是千古佳话,但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想一想,青年时代那些一起说“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兄弟,到了30岁以后,还能联系得上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与人的合作都是暂时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际遇,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价值观,大多数时候,最终分道扬镳、各自发展,都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珍惜每一次同行的伙伴,更珍惜一直在同行的伙伴吧!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