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清华女研究生远嫁非洲,相继生下五个孩子,结果如何?

晓形楼主人 2022-08-10 09:39:04

前言

1993年,王丽红与苏玛结婚了。

除了收到人们的祝福,这对新人同时也遭到外界的质疑,

因为他们的婚姻跨越种族,被人们认为十分不般配。

新娘王丽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皮肤白皙,温文尔雅;

新郎苏玛则是一位来自非洲的黑人小伙,体型宽大,透露出狂野的气质。

北京姑娘和非洲小伙是如何相识相恋再到结婚的呢?

王丽红的家人又是如何对待他们这份感情的呢?

本不相通的人生轨迹

王丽红于1968年出生在北京,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王丽红的父母从小就看重对女儿的教育,抓学习、抓品行、抓文艺……

像所有的中国父母一样,他们盼望着“望女成凤”。

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王丽红学习成绩拔尖,

文艺表演精通,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真诚礼貌。

俨然就是众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看看人家的孩子多聪明!”

“看看人家的父母真会教育!”

“有这样的孩子真是幸运……”

拥有如此优秀努力的女儿,王丽红的父母既欣慰又骄傲。

1986年,高考过后,王丽红被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录取。

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

更何况是清华大学这种顶尖学府,王丽红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进入大学后,王丽红依然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优异的成绩,再加上青春靓丽的外表,

使得王丽红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同窗争相追求。

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她无动于衷,

沉醉于学习,一心只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在王丽红大学毕业的同一天,她收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同辈人都羡慕着她的好成绩,认为她研究生毕业后,

一定会被安排一份好工作,前途无量;

然后和一个般配的男人结婚,从此生活衣食无忧。

王丽红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她没有想到,不久以后将会遇到一个改变她一生的人,

而那个人,目前也就读于清华大学,名叫苏玛。

苏玛来自乌干达,是非洲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因为血统的缘故,他拥有着黝黑发亮的皮肤和硕大的体型。

苏玛的父亲是当地的酋长,而苏玛就是名副其实的非洲小王子;

他从小酷爱学习,长大后也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了到中国留学的唯一一个名额。

乌干达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妻子,生无数个小孩。

如果不算上死去的和没出生的,

苏玛当时共有10个妈妈和45名兄弟姐妹。

所以许多中国同学都认为,苏玛将来回到非洲,

也会像他父亲一样娶很多妻子,生很多小孩。

由此可见,王丽红和苏玛就是两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

可谁能想到,缘分是一种奇妙的吸铁石,

让两个本不是一路人的人擦出不可想象的火花。

爱情来了挡也挡不住

王丽红和苏玛是在一次大学的联谊晚会上结识的。

第一眼见到王丽红,苏玛就被眼前这个温文尔雅,

落落大方的女孩子深深吸引,并主动上前搭讪。

王丽红从小接受着传统的教育,并对黑种人有刻板印象,

不但对苏玛的主动示好置之不理,反而还有一些反感。

可她的一颦一笑却已深入苏玛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从那天起,苏玛开始故意制造各种巧合,

在学校的校道上、食堂、图书馆……

只要有王丽红在的地方,就一定有苏玛的身影。

不过,每次见到王丽红,苏玛只用微笑向她打招呼,

并不会像其他追求者一样死缠烂打。

时间长了,王丽红便觉得苏玛并不是一个轻浮的人,

渐渐回以礼貌的微笑,甚至偶尔会交谈几句。

久而久之,他们的交谈越来越多,

时而讨论学术,时而互诉日常,十分愉快。

令王丽红意想不到的是,清华的留学生比比皆是,

但像苏玛这样能把中文说得这么好的黑老外,她还是头一回见;

而苏玛所展现出来的彬彬有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模样,

也让王丽红对他产生了好感。

她才发现,是自己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太重,

苏玛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鲁莽无知。

没多久,两人便确立恋爱关系,

和其他小情侣一样,在校园中手牵着手散步。

然而这样一对“极其不般配”的情侣走在校道上,

免不了被学生们在背后议论。

他们不理解,从王丽红的追求者中随便挑出一个形象都是很不错的,

她为什么要选择一个黑人?

这些话传到王丽红和苏玛耳里,却并不影响他们情意绵绵。

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即使孤芳自赏,也不能舍己从人。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都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你不曾拥有爱情,

永远也不会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

就像王丽红,她也从来没有想过,从小对父母唯命是从的她,

竟有一天会和一个黑人老外手牵着手站在父母面前。

“爸爸妈妈,这位是我的男朋友,叫苏玛,来自非洲,我要和他结婚……”

听说女儿要带男朋友回来,作为父母自然是高兴,

老两口一早便起来忙碌,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打扮得体体面面在家等候;

可当他们看到未来的女婿竟是个黑老外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随即血压飙升,说什么都不同意两人在一起。

王丽红早已预测到父母的态度,也能够理解,

但是她已经对这个黑老外爱到无法自拔,无论如何也要跟他结婚。

她向父母表示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定决心的,恳求父母成全他们。

然而父母却毫不动摇:“绝不同意!”

第一次见面,他们便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父母多次苦劝王丽红无果,便决定将她送去日本留学。

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国籍不是问题,

长相不是问题时,距离自然也不是问题;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这也许就是爱情的力量。

王丽红的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把女儿送去日本留学后,

女儿和苏玛还在保持联系,并且不久后,

两个人又再一次手牵手来到了他们面前;

看着眼前如此坚定的女儿,他们还是无奈点头答应了这门亲事。

远嫁非洲

1993年,王丽红和苏玛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

在北京举行婚礼,不久后便诞下爱情的结晶。

1996年,苏玛完成了在中国的学业,带着妻儿回到非洲生活。

将女儿送入飞往乌干达的航班,王家父母落下了担心又不舍的泪水。

在飞机上,王丽红心里开始对这个将要到达的地方充满担心。

因为苏玛说过,乌干达是个十分贫穷的地区,

而她也曾在书中和电视中了解到一二;

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克服那样的条件生活下去。

当她真正踏上乌干达这片土地时,还是傻了眼,

因为这里的贫穷程度远比她想象的要严重。

带着王丽红回到家中,苏玛便将自己的家人一一介绍给她。

“这个是妈妈,这个是妈妈,这个也是妈妈……”

王丽红一头雾水,低声不解地问:

“你们这的风俗习惯是管家里所有的女人都叫妈妈吗?”

苏玛笑着解释道:

“这些都是爸爸的妻子,并且自己有五十个左右的兄弟姐妹。”

王丽红顿时愣住。

在中国,婆媳关系是最难维系的,她相信国外也是;

要搞定一个婆婆想想都头疼,更何况是十个。

不过,更令她在意的是,苏玛以后是否也要娶十个妻子呢?

苏玛看出了王丽红的担心,为了不让远嫁的妻子在这受到一丝委屈,

他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郑重宣布自己此生不会再娶,

只要王丽红这一个妻子,并拜托各位母亲好好对待王丽红。

苏玛的话给王丽红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让她感觉到自己选对了男人。

丧子之痛

来到非洲后,王丽红成了全能主妇,

照顾孩子、侍奉婆婆、做家务……样样不在话下,

不会的,她就向婆婆们请教,或打电话问母亲。

王丽红从小在家,母亲都不舍得让她的手沾一点活,

如今她却在婆家劳心劳苦,每次接完她的电话,母亲都要伤心一阵。

可王丽红并不觉得自己很辛苦,反而觉得生活很幸福,

因为苏玛依旧很爱很爱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丽红又相继给苏玛生下了四个孩子。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经过与丈夫商量,王丽红开始做医疗器械生意。

每天忙忙碌碌,结束工作回到家后,

王丽红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孩子们。

“如果能一直这样生活到老就好了。”

她常常这样想,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008年的一天,正在办公室工作的王丽红突然接到保姆打来的电话,

得知小儿子突发疟疾,她飞奔回家将孩子送往医院。

可他们接连去了几家条件最好的医院,都被拒收。

不论王丽红怎么哀求医生,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救不活了!”

小儿子就这样在痛苦之中,用小手一直抓着王丽红的手指,

从抓得紧紧到渐渐无力,最后彻底松开,在母亲怀里与世告别。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那段时间,王丽红哭干了泪眼。

她十分自责,自己明明是做医疗器械工作的,

却没有办法挽救回孩子的生命,“我这个母亲做得太失败了。”

同时也在抱怨非洲的医疗条件落后,

如果是在北京,孩子绝不可能会因为疟疾去世。

后来,她意识到,非洲落后的根本在于教育落后。

在当地,许多家庭的孩子都因为微小的疾病便被夺走生命;

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她决定改变当地落后的教育水平。

只有有了高素质人才,才能让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2010年,王丽红在丈夫和孩子的陪伴下,渐渐走出丧子的阴霾,

也在丈夫的支持下,买下一所学校,

办学教中文,为当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2014年,她担任学校的校长,

还联系当地有能力的华人,资助当地贫穷的孩子上学接受教育。

在王丽红的精心培养下,已有一百多名学生顺利毕业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多年以后,这些人可能会成为改变乌干达的重要人物。

如今,王丽红所创办的学校是乌干达的名校之一,

也是唯一一所中文教学的学校。

这不仅可以培养众多年轻人开眼看世界,还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知道给后人撑伞。

正如一句谚语说的: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结语

王丽红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半生勇敢追爱,后半生无私奉献。

让我们祝愿这个在非洲的中国女人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好!

0 阅读:1

晓形楼主人

简介:宏扬国学文化,关注地方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