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把女儿送人,苦寻24年终于见面,女儿早就知道母亲在寻找她

晓形楼主人 2022-08-10 09:35:16

24年前,河南农村妇女张瑞娥同意把女儿送人,多年来,张瑞娥和丈夫刘江一直生活在愧疚中。丈夫弥留之际,唯一的愿望就是找回女儿。当张瑞娥终于和女儿见面时,才知道女儿和自己相距不到500米,而且很早就知道张瑞娥是自己的母亲,为何她却不相认呢?

张瑞娥是河南新乡原阳县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丈夫刘江曾是一名泥瓦匠,早年靠着这个手艺,能给家里额外挣点儿钱,家里的条件相对比村里其他家庭生活得好一些。当年,刘江一直希望有个儿子,张瑞娥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才终于有了一个儿子,为此家里被计划生育部门罚了不少款,尽管如此,刘江还是因为有了儿子而高兴。

然而,刘江在给别人盖房时出了事故,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从此双下肢却再无知觉。家里为了救他的命,花光了所有积蓄不说,还欠了不少外债,那个时候4个孩子最大的女儿7岁,最小的儿子不足一岁。

看着几个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刘江就有了把孩子送人的想法。二女儿刘若兰被刘江的一个亲戚家领走了后,一个叫周勇的温州人登门拜访。当年,周勇在原阳县城做生意,夫妻二人结婚多年没有子嗣,想收养一个孩子。此前周勇和刘江打过一段时间的交道,算得上熟人,他们说明来意后,刘江就让周勇夫妇把不满三岁的小女儿刘若梅抱走了。为了表示感谢,周勇夫妇拿出了1万块钱,刘江和张瑞娥推辞不掉,才收下了对方的钱。

刘若梅被抱走不久,周勇夫妇离开原阳县回温州去了,离开前并没有和刘江夫妇打招呼。失去了女儿的音讯,张瑞娥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她便把丈夫和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照料,只身前往温州找人。

张瑞娥当初没有意识到周勇夫妇会离开,所以她获悉的地址很模糊,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周勇夫妇何其艰难?张瑞娥在温州呆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周勇夫妇的消息,于是便留在温州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女儿的下落。

后来,张瑞娥用打工的钱,在温州鹿城区开了一家早餐店,同时让辍学的大女儿刘若雪过来帮忙,靠着这家早餐店,张瑞娥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她寻找女儿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张瑞娥甚至把寻人启事张贴在餐馆最显眼的位置,对于那些能够提供线索的顾客,予以免费就餐。只是有关刘若梅的信息太少,即便有人提供线索,大多数都是无用的。

看着张瑞娥对女儿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刘江心中也不好受,他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坚持一下,或许苦日子就过去了,不至于让妻子留下心病。刘江就动员其他两个女儿和儿子一起寻找,在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有了周勇的信息,周勇住在龙湾区。

张瑞娥在获悉这个消息后,和大女儿刘若雪一起赶到周勇的家中,周勇在认出张瑞娥之后,脸上立即露出了难堪的神色,然后告诉张瑞娥,刘若梅早被他送人了。

原来周勇夫妇带着刘若梅回到温州后不久,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妻子生下一对双胞胎后,因为大出血去世,周勇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就把刘若梅转送给了一个叫黄成虎的人,但是他和黄成虎好久都没有联系了。

张瑞娥立即哀求道:“周兄弟,我作为一个母亲,只想知道我女儿的去向,我不和她相认,只要知道她如今生活得好不好?”面对张瑞娥的哀求,周勇叹了一口气说,他可以帮忙联系一下。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张瑞娥的丈夫刘江却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那段时间,刘江对当初送女儿的事情十分懊悔。二女儿被亲戚家抱养,如今还有联系,倒也没有什么,只是小女儿刘若梅至今没有消息,让他十分焦躁。尤其在被查出癌症之后,他迫切希望能再见小女儿一面,但最终没有如愿,弥留之际,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张瑞娥找到刘若梅。

刘江去世后,张瑞娥无心经营餐馆,就把餐馆交给了儿子儿媳打理,她再次踏上寻找女儿之路,这一次她要找的是黄成虎。根据周勇提供的信息,对方住在宁德市下面的一个县城里。这是一个年过70的孤寡老人,靠着吃低保过日子。当问及他收养刘若梅的事情时,这个老人颇为费力地想了好一阵子,才想起自己曾经的确收养了一个女儿,一起生活了几年后,他把女儿送人了。

黄成虎口中的送人,让张瑞娥敏感地捕捉到,他不是送而是“卖”。张瑞娥压抑着心中的愤怒,问对方把女儿送给谁,住在哪里?可黄成虎一问三不知。张瑞娥近乎失控,冲上去掐着黄成虎的脖子怒吼道:“你必须告诉我,否则,我就报警抓你。”黄成虎终于扛不住了,说他把孩子给了一个叫徐红的妇女,后来徐红到底把孩子弄哪里了,他并不知道。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张瑞娥瘫软在地上,痛不欲生,回家的路上,张瑞娥的泪水就没有断过。不过,张瑞娥还是从黄成虎的口中获悉,那个叫徐红的女人后来被判刑了。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张瑞娥找到当初办理徐红案子的郭警官。那个案子已是十几年前的案子,郭警官对于一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但是记得当初抓住徐红的时候,解救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身上信息太少,当时也向社会征集过两个孩子的信息,却一直没有找到孩子的亲人,后来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两个孩子都被人领养了。

张瑞娥通过那家慈善机构,终于找到收养女儿的家庭,家主叫林国,林国收养刘若梅时,女孩已经11岁了,取名林颖。之前几年的经历,让这个女孩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尽管林国和妻子对女孩视为己出,可是女孩对他们夫妇始终保持着戒备心理,无法沟通和交流,他们甚至带着林颖多次去看心理医生,虽然有所转变,但是与他们这对夫妇之间的感情一直不深。

林国夫妇送刘若梅去上学,可她根本学不进去,初中没毕业就不肯读书了,然后自己出去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男孩就结婚了,日子过得不怎么好,鲜有时候主动回林国的家中。

在林国的带领下,张瑞娥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让张瑞娥没有想到的是,女儿打工的地方离她的餐馆不到500米的距离,而且她有些印象,女儿到她的餐馆里吃过早餐。

对于张瑞娥的到来,刘若梅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实际上,刘若梅早就知道张瑞娥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也知道她在四处寻找自己,但是她就是不想和对方相认。童年那些黑暗经历,让刘若梅对母亲以及原来的家庭产生了隔阂,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不相信亲情。

张瑞娥了解到,刘若梅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与丈夫经常吵架,有时候还动手,生活并不幸福,或许这与刘若梅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母女二人虽然见了面,但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无论张瑞娥如何劝说,刘若梅对母亲的态度一直非常冷漠。陪同张瑞娥的林国,劝说张瑞娥不要太着急,如今见到了女儿也知道她的情况,应该放下心来。要想让女儿接纳她和她的家庭,可能还需要时间,张瑞娥觉得有道理。见到了女儿,也算完成了丈夫的遗愿,相认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一起送人而引发的寻亲经历,这样的事例并不在少数,尤其是早年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父母,不忍心看到儿女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就想着把孩子送到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家,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的确有一些孩子,因为被收养而得到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后来事业有成又找到亲生父母、回报父母,这样的事情还不少。

鲜有像文中刘若梅这样的遭遇,多次被送人,还险些被人贩子卖掉。不得不说,刘若梅是一个很不幸的女孩,童年恐怕一直生活在“被送人”的阴影中,害怕有一天又回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坎坷的经历,给刘若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以至于她内心中,无法建立和他人之间的信任,更别提亲情了,这种不良心理几乎要伴随她一生。

当然,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讲,每个孩子都是宝贝,若不是陷入绝境,没人会忍心抛下自己的孩子,更不会随便送人。即便当初把孩子送人,作为父母,也是希望孩子今后有更好的生活,而且在自己生活好一些的时候,希望能够再和儿女团聚。

就如同文中的张瑞娥,几乎在女儿被送出去的那一刻,就开始牵挂着女儿。当获悉孩子已经被带到了温州,不惜孤身一人到陌生的城市寻人,期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经历了多少苦难,对于这个母亲来说都不算什么,心中唯有找到女儿的执念,支撑着她找下去。相对一些丢失孩子的母亲,张瑞娥还是比较幸运地找到了女儿,而且知道了女儿有一个好的养父养母。虽然女儿暂时不和她相认,但见了女儿,以后只要好好联络感情,相认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我们也相信,在张瑞娥的亲情感召下,刘若梅能够走出心理阴霾,正确面对现实生活,重拾亲情,与母亲一家人团聚。

——end——

0 阅读:0

晓形楼主人

简介:宏扬国学文化,关注地方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