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据相关消息,不到24小时,29国行动似有“围攻”俄罗斯之势,中方态度备受关注。先来看这29国所谓“围攻”俄罗斯的情况。从俄乌冲突相关动态说起,美国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俄乌问题上动作频频。特朗普上台前后,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大选期间,他想通过逼迫乌克兰割地求和来结束战事,推行“联俄抗华”战略,可这一想法未能如愿,俄罗斯没在俄乌问题上让步,还加大了对乌克兰的进攻。
就职后,特朗普画风突变,威胁要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还要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试图打出“联华抗俄”牌。但不管是“联俄抗华”还是“联华抗俄”,都难以实现,中俄两国都不会按照美国的设想,将中美俄三边关系看成零和游戏。俄罗斯既需要美国停止对乌军事援助,也需要维持与中国的友好经贸关系来保障国内稳定;中国则要平衡与美俄关系,维护自身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
特朗普(资料图)
再看欧盟这边,在俄乌冲突里,欧盟内部在天然气问题和制裁俄罗斯方面存在严重分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美国国务卿通话,都觉得要对俄罗斯维持极限施压,可欧盟又不会在新一轮制裁里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为啥呢?一方面,欧洲虽然定下2027年切断与俄罗斯能源联系的目标,但短期内,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依赖严重。
冲突前,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进口40% ,2024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一段时间内超美国,目前占欧洲天然气进口总量18%左右。要是把液化天然气纳入制裁,一些国家会受到直接冲击。另一方面,欧洲想在美俄之间搞平衡。
普京(资料图)
一边向美国喊话,要是美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时考虑欧洲利益,就多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另一边又不把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完全排除在制裁外,把液化天然气进口当成一张牌,在美俄间周旋,甚至在冲突转向政治解决后,部分欧洲国家还想着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中方的态度至关重要。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义正言辞地驳斥了美国的不实言论。
美国代表持续传播虚假叙事,污蔑抹黑中国,说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提供政治掩护,还说没中国支持俄罗斯冲突早结束,这些全是谎言。耿爽列举事实反驳,要是中国给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局势肯定不是现在这样;要是提供政治掩护,中国就不会一直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安理会(资料图)
要是不希望冲突早日结束,中国就不会派特别代表多次穿梭外交,也不会和“全球南方”国家一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自乌克兰冲突爆发,美国就借机推进地缘战略,想削弱、击败俄罗斯,主导欧洲安全,扩大在欧洲的影响;还想挑动阵营对立,打压、孤立中国;同时塑造自己正面形象,对冲在中东问题上的负面评价,不过这些图谋都没得逞。
现在,俄乌双方都释放出谈判意愿,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的讨论也朝着和平与谈判方向发展,这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中方一直希望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在内,能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各方展现政治意愿,早日开启和谈,结束冲突,恢复欧洲大陆的和平稳定。那中方到底会不会出手呢?
俄乌冲突(资料图)
从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和行动来看,中国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和平解决争端。中国不是冲突的当事方,但一直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斡旋。派遣特别代表穿梭外交,与“全球南方”国家成立“和平之友”小组,都是中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做出的努力。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不会选边站队,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如今,29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动作,让国际局势更加紧张。但冲突没有赢家,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希望各方能保持克制,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争端,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和制裁。中国的立场和行动,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积极的范例,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未来,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国际秩序,让世界远离冲突的阴霾,走向和平与发展的光明未来。
欧盟(资料图)
对于这29国“围攻”俄罗斯的局面,中国会继续按照自己的外交理念和原则行事。一方面,中国会持续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中国也会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协调,特别是和那些秉持和平正义理念的国家合作,共同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和行动至关重要,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相信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乌克兰危机能得到妥善解决,欧洲大陆能恢复和平与稳定,世界也能朝着更加和平、繁荣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