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杀了吧!

玮宏看历史 2024-12-15 01:53: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李世民,唐朝的英明皇帝,在他临终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要求儿子李治处理一位曾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徐世勣。

他的遗嘱里提到,徐世勣太过强大,无法控制,甚至建议“杀了”。徐世勣是怎样的一个人?

徐世勣的崛起——从瓦岗起义到唐朝立功

隋朝末年,社会的混乱达到了顶点,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割据现象越来越严重,民间起义不断涌现。

涌现出的大批英雄人物,如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均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其中有一位人物虽然身世低微,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就是——徐世勣,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李勣。

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政权腐化,民众疾苦。徐世勣自小便目睹了父辈的艰难与时代的动荡。

到了十七岁,徐世勣敏锐地察觉到,隋朝已经走到了灭顶之灾的边缘。此时,他选择了站出来,加入了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最初是由翟让领导的,这支起义军依靠抢掠为生,活动范围遍及黄河流域,起初战斗力并不突出,所依赖的就是人多势众和不拘一格的战术。

而此时,徐世勣刚刚加入瓦岗军,他并不急于证明自己,而是深思熟虑,在起义军的战略布局中为翟让提出了建议:“附近是您我两家乡里,若不小心,事后定难收场。宋、郑两州商旅繁盛,劫掠之地无数,何不以此为起点,发展势力?”

翟让听后,若有所思,最终决定采纳徐世勣的建议。

此举果然成功,瓦岗军的战力急速提升,迅速征服了大量富庶的地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徐世勣的精明眼光和深思熟虑的战略。

通过这一阶段的劫掠,瓦岗军积累了大量财富,兵力迅速膨胀。徐世勣借此机会,扩大了瓦岗军的势力,甚至开始吸引其他反隋力量的支持。

随着势力的膨胀,瓦岗军不可避免地与隋朝的强大军队发生了冲突。公元612年,隋朝大将张须陀带领两万大军前来讨伐瓦岗军。

面对这支强大的敌军,徐世勣并未感到畏惧,反而冷静地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战略计划。

他建议翟让不与敌军直接对抗,而是引诱隋军深入,采用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这一策略正是徐世勣军事才能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现。

当战斗爆发时,瓦岗军成功设伏于运河旁,待隋军深入后展开围攻。这场战斗的结果震惊了整个隋朝,隋军不仅没能取得胜利,反而被彻底击溃,张须陀也在战斗中战死。

这一场胜利,不仅让瓦岗军声威大振,也为徐世勣积累了极大的声誉。自此以后,徐世勣成为瓦岗军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之一,许多人开始称他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天才。

此时的徐世勣,正处在历史的风口浪尖,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的少年,迅速成长为瓦岗军中的军事指挥官。

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已经成为瓦岗军赖以生存和扩张的根本力量。

李世民的召唤——从信任到警觉

隋朝灭亡后的乱世中,随着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在短短几年内便崛起成为了最为耀眼的帝王之一。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意识到,想要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稳固自己的政权,必须依靠一批精英将领。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了徐世勣身上。

当时,唐朝刚刚建立,李世民对国内的政权稳定十分重视。

听闻徐世勣在瓦岗起义军中的出色表现后,他决定亲自召见这位颇具军事才能的青年将领,并伸出了橄榄枝:“我正在为国家图强,愿意与你共谋未来,希望你能效力于我。”

对于李世民的邀请,徐世勣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接受这个机会。此时的徐世勣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起义军中的一员,他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加入唐朝,意味着他可以参与更加正式的政治和军事建设,这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舞台,能帮助他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李世民给了徐世勣巨大的信任,任命他为唐朝的核心将领,并在后续的征战中给予他重要的指挥权。他的军事才能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尤其在攻打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时,徐世勣多次以出色的战术策划和精准的战场指挥,帮助李世民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随着李世民不断扩展唐朝的疆域,他的名字在战场上越来越响亮,军事才能得到了李世民的深度认可。

李世民甚至开始依赖他处理一些棘手的局势,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随着李世民逐渐稳固政权,徐世勣的威望也日益上升,这让李世民开始感到一丝不安。

他虽然在公开场合继续对徐世勣表示高度信任,但他内心的警惕却在慢慢增长。

权力的博弈——从亲信到威胁

唐朝初期,李世民的政权逐渐稳固。随着李世民的健康日益衰退,他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未来确保政权的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徐世勣的权力和声望已经逐渐超出了李世民的控制范围。

尽管李世民表面上仍然依赖徐世勣,背后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限制这个强大将领的权力。

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而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徐世勣的军事能力不仅仅在战场上能有所作为,他在政治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

李世民开始担忧,如果徐世勣继续在唐朝中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一旦自己去世,徐世勣可能会对新皇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随着李世民的警觉逐步升高,他开始采取逐步疏远徐世勣的策略。虽然在表面上,他依旧给予徐世勣许多荣誉,但他在关键决策上逐渐剥夺影响力。

他采取了谨慎而隐秘的手段,通过削弱徐世勣的军事权力和地位来保持对政权的控制。

他临终前召见了李治,把徐世勣的事情特意交代了一番:“徐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李治继位后,他也意识到徐世勣的影响力,而这对于初登帝位的李治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开始采取措施,逐渐削弱徐世勣在朝中的地位,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到威胁。

李治的政策逐渐显示出其残酷的一面。他不仅不再信任徐世勣,还开始逐步削弱其权力。

他让徐世勣的军队逐渐与其他将领的部队合并,掌握军事权力的数目变得越来越少。

接着,李治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使徐世勣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徐世勣的心中,愤怒与失望交织。他曾经为了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屡次捍卫国家的疆土,可现在却被李治这个年轻的帝王视作威胁,逐渐剥夺了所有的权力。

在李治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时,他下令将徐世勣软禁,并剥夺其军权。没过多久,徐世勣便被迫自杀,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