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曾经当过浙江省画院院长,还在中国美术学院当教授,这些职位说明他首先是一位画家。不过,只把陆俨少当画家可不够全面,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远不止这些。
陆俨少在绘画上可真是个创新高手,他的作品在构图和用笔上都有独特的风格,形成了大家公认的“陆家山水”。陆俨少特别擅长用线条来捕捉和表现云气的流动和变化,这全靠他在书法线条运用上的深入钻研和精湛技艺。
陆俨少的书法,那可是相当厉害,完全能和他国画艺术相提并论。沙孟海在一篇评述里提到,陆俨少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平,这种艺术造诣在古今艺术家中都特别少见。在文人相轻的学术界,能得到同行这么高的评价和认可,足以证明陆俨少在书法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
陆俨少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画家,但他对书法也特别自豪。他在一幅书法作品上写道:
书法虽然只是众多技艺中的一种,但我却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乐趣,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我的书法作品,每一笔每一画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是提笔、按笔还是转折,都显得自然流畅,没有遗憾。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可能只有我一个。
这段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自信,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画家,但他对书法同样充满热情和自信,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陆俨少接着还写道:虽然我的书法名声还不太响亮,但要是和古代书法大师们的作品比起来,我有信心说我的作品一点也不差。可惜的是,我的书法才华常常被我的绘画名声给盖住了,再加上我不太常展示我的书法作品,所以知道我书法技艺的人其实不多。不过,不管现在了解我书法的人有多少,我坚信我的书法作品最终会流传下去,让后人去研究和评价。
历史上确实有不少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文化人物,但像陆俨少这样敢这么自信地评价自己书法的人确实不多。然而,当我们仔细看他的作品时,不得不承认,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书法作品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后人细细品鉴。
陆俨少的行草书法,那笔力特别沉稳又流畅,笔法用得特别自如,变化丰富得很。他的书法里,线条有时候快速翻飞,有时候又显得迟滞而沉重,有时候呈现出曲折的美感,有时候又流畅地延伸,给人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书画同源”这理念在中国艺术史上特别重要,历史上好多杰出的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大师。但到了当代,国画教育的路子变了,很多画家的学习起点转向了素描和速写,而不是传统的笔墨技巧和线条运用,这使得当代能兼善书画的艺术家变得比较少。
陆俨少不仅是个画家,更是把书法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的高手。在他的画里,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书法的力度和质感;而在他的书法里,墨色的流动和节奏又透出绘画艺术的韵律和内涵。
真正的艺术家会把所有艺术技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里,而不是生硬地分开。陆俨少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烟霞之气”,这种气质和他在山水画里捕捉到的自然之美特别契合。
陆俨少虽然说他不靠临摹字帖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但他对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探索一直没停过。陆俨少的一天是从清晨的书法练习开始的,他会在凌晨四点起床,开始磨墨并临摹,从魏碑、汉碑到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书法大师的作品,都是他学习的对象。
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陆俨少对杜牧的行书《张好好诗卷》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借鉴。这不仅展示了他在书法上的深厚功底,也反映了他在创新中对传统的尊重和吸收。
唐代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卷》行书作品,在书法界可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作品结构严谨,笔触灵动,把杜牧书法的高格调展现得淋漓尽致。
陆俨少在行草书法上的造诣,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内在气韵,都深刻体现了杜牧“才子书”的精髓,把杜牧的书法特色推向了极致。历史上直接学习并能够超越杜牧书法的艺术家确实不多,而陆俨少在继承的基础上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学习杜牧书法的杰出代表。如果要评选出最得杜牧书法精髓的书法家,陆俨少肯定能名列前茅。
自信对于艺术家的成功确实很重要,但陆俨少的自我评价——“二三百年间,唯有我一人”——确实显得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然而,他深入研究古代书法大师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实践,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启发。
陆俨少的自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过度,但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艺术实践表明,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需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和自信,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笔法不乱来,线条有力量感,结体个性鲜明,有傲气和倔强感,这点倒是字如其人。虽然同样牛逼哄哄,但是比“吹含摆”那种扭扭捏捏浮夸丑态还是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