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春节档”来了!一团和气文创热卖,跟着“扬州茶俗”春节养生

扬眼 2025-02-01 09:55:52

又是早早约满的一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温暖如春、人头攒动。首个非遗春节持续升温,吸引众多游客走进博物馆品味“非遗年”。1月31日,大年初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七号非遗展厅拉开新春帷幕,迎来扬州非遗专场。雕版印刷、蛋雕、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扬州茶艺、戴春林香粉制作技艺,江都漆画、大桥荞麦枕制作技艺、绒花制作技艺、仙女庙蛤蟆酥制作技艺等22项扬州非遗代表性项目给观众带来“非一般”体验。

大如鸵鸟蛋、小如芦丁鸡蛋

都能雕出花来

来到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蛋雕的摊位面前,许多小朋友走不动路,大如鸵鸟蛋、小如芦丁鸡蛋,还有细腻的鹅蛋、珍贵的鸸鹋蛋,在代表性传承人的手中都能将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蛋雕艺术品。56岁李峥嵘是扬州蛋雕第一人,也是蛋雕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曾用56个小时在一只双黄鸭蛋上均匀雕刻了2180个菱形孔。

“我最初涉足蛋雕,就是为了宣传家乡高邮的双黄蛋。”李峥嵘介绍说,从事蛋雕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雕刻功底,雕刻技术融合传统雕刻中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技艺,各种各样山水花鸟人物跃然蛋壳上,李峥嵘不但在蛋壳上雕出运河十二景,还在蛋壳里面嵌入小一号的浅色蛋雕,寓意好事成双;适应国际市场的蛋雕还装饰上各种眼花缭乱的饰品。蛋雕属于纯手工创作,最简单的雕刻处理也要花掉半天时间,更别提复杂的雕刻作品,所以蛋雕作品制作周期长,无法批量生产。每一件作品都吸引游客参观,忍不住就会选一件带回去。

一团和气、“大运”等

雕版印刷文创热卖

雕版印刷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又以扬州为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雕版印刷技艺 ”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从事雕版印刷已40余年,此次带来门神、一团和气等年画,还有盛唐飞天图等版画,具备不同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作品形式很多,大部分作品都是来自人民生活,贴近民众生活的高中低档都有。”装裱好的“一团和气”售价近200元,最受欢迎。据悉,《一团和气》原作是国家二级文物,扬州清代木版年画的代表作,现存于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该作品构图妙思绝伦,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源于“虎溪三笑”典故。清乾隆皇帝题词将一字二读“欢祥”和“致详”;胸前与手卷的文字 “长命富贵”和“一团和气”寓意明了。李江民还说,“我们做的星云法师题字的‘大运’小件新年经卖了一万多件。我们当代人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我们要做精品。”

富有传奇色彩

“金带围”飞入百家姓家

孩子拿起簪花给妈妈戴上发髻,还真好看!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的摊位前,各种发簪、发梳、还有微盆景让女生流连忘返,代表性传承人陈琦向大家讲述了一支粉色“金带围”背后的文化典故:原是芍药花中极品,因上下花瓣间有一圈黄色颗粒,仿佛高官金带围腰,故得名。北宋韩琦担任江都郡守时,偶开四枝,于是邀王珪、王安石、陈升之四人一起赏花,席间韩琦将四朵金带围摘下分别给四人戴上,后来四人皆升为宰相,金带围由此成为吉祥富贵的征兆。一则金带围“四相簪花”的故事传颂千年,也让扬州簪花富有传奇色彩。

陈琦告诉记者,宋代簪花之狂热成为独特奇观,清代簪花制作技艺发达,民国年间扬州银楼近30家。扬州簪花最基础最核心技术是扬州金银饰品加工中的花丝镶嵌工艺,技艺精湛。“多宝”(珍珠、玛瑙、贝壳、珊瑚)的用材,加上点翠、辑珠等叠加组合显得富丽堂皇,灵动飘逸,但现在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作品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选用普通材质制作,一支金带围不过两百多元。“从汉服配套饰品,到很多中式婚礼都会选用我们的作品,此外还有很多研学课程也会体验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

春节喝啥茶养生?

“扬州茶俗”告诉你

“扬州茶俗”这项非遗富有扬州人文的特色,注重茶的色香味韵,讲究茶氛围、茶美学、茶体验等,融合茶、花、琴、香等传统文化,体现扬州雅致慢生活。记者注意到,现场卖的可不只是绿杨春、绿杨红等扬州茶,全国各地的茶都有。“其实扬州人自古就什么茶都喝,大运河将全国各地的茶都汇聚于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莹告诉记者,教会茶友了解自己的体质,了解茶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应人应季喝对茶才健康。“比如最近春节期间大家聚会多,容易多吃,不妨喝一些老黑茶,老六堡、老安化等,解油腻助消化特别管用,喝点浓茶更有益于养身,平常建议还是以淡茶为主。”

王莹说,“培养精通传统文化的茶艺师门槛很高,周期很长,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提升人文素养,但手把手地教茶友带学员,这就是我们的传承责任。‘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后,我们的责任就更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茶友改善身心,生活越来越美好,这是我们的初心。”

据悉,1月31日-2月15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的“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春节档,还把非遗小课堂搬进展览中,每周安排多次课程,由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轮流进行现场教学。来自江苏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洞箫艺术、杖头木偶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观众面对面分享,陪你过第一个“非遗春节”。

1月31日,扬州评话演员谭敏带来首场分享,扬州评话常把昔日扬州市民风俗习惯乃至细节一一描绘,紧紧围绕刻画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引起听众浓厚的兴趣,评话艺术家的表演妙趣横生,不时引观众大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