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中学给学生吃臭肉!校长:臭也要检测才知道坏不坏警方介入

大苹果在哪里 2024-10-18 08:56:56
引言

10 月 16 日,云南昆明云子长丰学校的学生食堂爆出“臭肉门”事件,一位家长发现孩子们在食堂吃的是变质的臭肉后,当场发出警告,引发了大批家长冲进学校。

家长群里群情激愤,纷纷指责食堂监管失职。

对此,校方表示“要听权威检测结果”,但同时又称肉是当天采购的,还安排中午学生继续食用。

引发愤怒的是,当晚校长甚至提出“可以吃外供餐”。

网友们愤慨至极:“校长的孩子也来试试这臭肉如何?”

学校的轻描淡写和家长的义愤填膺,将这场舌尖上的冲突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臭肉进食堂:最先嗅到的为何总是家长?

这起事件的核心矛盾,不在于那几块肉臭不臭,而在于监管体系的全面失守。

我们不禁要问: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到底由谁来负责?

在常规操作下,应该是学校、教体局甚至质监部门严阵以待,但现实是总有家长先行一步,冲进食堂、捅破真相。

这场景,似曾相识:幼儿园发霉米、学校劣质餐盘……每每事故曝光,总是家长的火眼金睛比专业监管跑得快。

这说明什么?

这反映出管理层对于学生食品安全的漠视——那句“家长觉得有点不好闻”仿佛在说:你们这些家长不过是多心罢了,学校懂得比你们多。可结果呢?

质监局的工作人员进食堂都忍不住捂鼻子,难道这是所谓的“当天采购”的“新鲜肉”?

这个逻辑未免太滑稽:明明是臭肉摆在台面上,还要装模作样地等权威检测来揭开盖子。

谁吃臭肉:为何领导孩子总是“特供”?

家长们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提出了一个充满讽刺的要求:让领导的孩子也来食堂就餐。

这话真戳中了无数家长的痛点——食品安全上的双重标准。

你我拼死拼活想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份安心的饭菜,可偏偏在一些地方,领导的孩子永远享受“特供”。

那些站在台面上说“无碍”的校领导,要是心底有底气,能不能先示范几口再说?

“让领导孩子来吃”并非一句玩笑。

家长们通过这种激烈的表达,戳破了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体系的潜规则——口头上人人平等,行动上却待遇分明。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正是因为它让人们感受到普遍的无力感:凭什么自家孩子吃这些臭肉,还要听官腔打马虎眼?

“换公司就能解决问题”?别急着甩锅

学校回应说,如果家长不满意,可以换掉供餐公司。

这看似体贴,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甩锅”操作——问题出在管理上,却让供餐公司背锅。

这话术也特别有趣:“不放心的晚上吃外供餐。”

言下之意仿佛是:白天吃的臭肉不过小事,不如吃顿外卖平平心?

如此轻描淡写,哪还有一点对学生的责任感?

事实上,真正的问题不是一家公司换不换,而是学校和监管部门是否能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

用网友的话说,“换公司不如换掉不作为的管理者”。

频繁更换供餐公司,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看到问题的本质。

师生同桌就能平息愤怒吗?

事件发生后,有网友提议:让师生同桌吃饭,看看还有没有人敢上桌。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调侃。

我们都明白,学校食堂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吃不吃同桌饭”那么简单。

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体系下进餐,的确可能短时间内对食堂形成某种压力,但根本问题在于长期的监管缺失。

毕竟,“陪吃”也可以作秀,今天一桌饭吃得开开心心,明天问题还是可能卷土重来。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搞形式主义的“陪吃”,而在于学校是否能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服务对象,把家长当作教育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闹事者”。

在这件事上,家长们的行为更像是“临时监管员”,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一所学校连孩子的餐盘都无法把关,它还能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吗?

天天喊着“教育为本”,可到了关键时刻,连碗臭肉都不舍得撤下来。

这背后的懈怠和傲慢,是否才是真正需要检测的毒素?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