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远刚 潘晓俊
12月11日,据“网信中国”公众号,国家网信办正集中整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会同相关部门处置一批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的账号,清理金融领域引流类及诱导性违规信息,加大对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的处置处罚力度。对从事助贷业务的网站平台,要求其规范营销信息展示和营销功能设置,加强信息风险披露。下一步,国家网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的打击整治力度,规范网上金融信息传播秩序,着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面对这则信息,正常的银行和躺平式的银行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躺平式的银行看到的只有舆情风险,关注的重点在“”网上金融信息乱象“和“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处置一批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活动的账号“以及"乱象的打击整治力度"。主动忽视的是"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的定义,故意忽略的是"对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的处置处罚力度"。这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新式躺平吧,2023年春晚舞台上,小品《坑》辛辣讽刺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引发强烈反响。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银行主动放弃新媒体阵地,就是这种“躺平式银行”,导致客户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间接带来了目前网上金融信息乱象。
银行需勇于担当
一行三会于2020年颁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银发〔2019〕316号)。该通知所称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是指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或方式,就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宣传、推广的行为。《通知》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关于金融营销宣传行为规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任务分工关于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监管相关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并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细分行业营销宣传行为一般性特点研究总结后提炼出统一性规范要求。
监管文件很明确的是“规范”而不是“限制”,在很多银行眼里简单粗暴就是“限制”,甚至很多国有大行行文限制下属机构开展新媒体营销,的确注销成员机构新媒体账号是网络舆情最有效的管理,但是也是金融信息知识普及和正规产品宣传最躺平式的管理。正是因为银行主动让出了这么大一块阵地,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导致了各种新媒体妖魔鬼怪横行,根据网信中心提示一些无资质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网站及账号打着“拼单团购”“社交电商”“消费返利”“网络兼职”“虚拟养殖”“电子币交易”等旗号开展网络传销活动,有的以“债务重组”“债务优化”为名收取“砍头息”加重债务人负担,有的以“零门槛”“零利息”“到账快”等话术诱导盲目借贷。
已经几乎没有客户去线下网点了,客户的真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银行在新媒体营销上需担当,这次网信办重拳出击整治无资质平台,银行不应该再缺位!
监管要正确引导
这都2024年了,可能除了金融业外其他所有的行业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媒体营销,这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营销宣传方式了,银行们是真傻么?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营销形式是当下最为有效的么,银行们可不傻,银行们是真怕。还是回顾目前新媒体营销的监管政策,这都是2020年的通知文件了,虽然明确提出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但当时的背景是P2P刚整治完成,整个金融营销环境需要正本清源的阶段。通知内还是更多原则性的内容,并没有对具体怎么做详细引导,特别是2020年以后以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客户的用户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确2020年的通知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人民对于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信息获取的需求了。这方面,金融监管机构也不能懒政,银行这些好孩子不能正规的去做好金融产品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就一定会有各种中介和非持牌机构带来网上金融信息乱象,因为人们的需求始终存在,不会因为监管的漠视而消失。
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首先要坚定信念,认识到金融宣传工作的正面意义,不能无视人民对于新媒体平台金融知识和产品的需求,其次不能在这项工作中总是先考虑个人得失,一做事就觉得吃亏不舒服。存在逃避心理主动选择“躺平”,以“躺平”的心态应对一切。要干在工作第一线,置身矛盾最前沿。(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