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葬礼就一位高层出席,全程没有说话,饱含热泪的向他鞠了一躬,就匆匆离开了

杨艳丽 2023-05-22 02:56:45

1975年春天,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此时的周恩来一面要在医院当中养病,一面要准备作《政府工作报告》,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当他得知人大代表陈永贵赶到北京后,却突然打起了精神,要求无论如何也要见到陈永贵一面。

得知总理要见自己,陈永贵不敢怠慢,连忙赶到周恩来所在的医院。

可没曾想,在见到陈永贵以后,周恩来开口就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这次找你来,是安排你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你怎么看?”

1.陈永贵:大寨村的翻天覆地

从村官到总理,陈永贵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而陈永贵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于,他所担任的村子,名字叫做“大寨”。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寨村一直都是附近乡镇里有名的“穷乡”。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太行山深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山上土地贫瘠且多石。

解放初期的大寨只有约800亩耕地,64户人家,190多口人,虽然人均4亩地,但由于连年欠收,甚至连自给自足都难以做到。

当时大寨村人,吃的是杂粮,住的是土窑,毫不夸张的说,想要外出讨个老婆都没人愿意。

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支部书记,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大寨村,他敲定了“农业改造”计划,决心用十年的埋头苦干,彻底改变大寨贫穷落后的局面。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陈永贵明白,大寨村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条件恶劣,其气候并不算差,只要解决土地问题,那么便能够保证粮产。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永贵身先士卒,带领着大寨村民用扁担挑土,在山上开沟造地。

为了能够使得山上土地肥沃起来,陈永贵还带领村民修建蓄水井,用秸杆和农家肥改良土壤,在他的努力之下,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开始逐年上升。

陈永贵上任初期的大寨村,平均亩产只有200 斤左右,但是到了1959年,大寨村的实际粮产已经飙升到了将近七百斤。

大寨村的惊人转变轰动了全省,当年的陈永贵还受到了省级表彰,并且作为农民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出席了建国十周年庆典。

在取得成绩后,陈永贵继续投入到农业建设上,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巩固,增强大寨村的基础。

1963年,是大寨村建国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年。

先是在春播之际,遭遇了涝灾,紧接着在夏天遭遇了洪灾,到了八月份,甚至还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雨,整个大寨村有上百条石坝被冲垮,近200间窑洞房屋倒塌,几乎沦为一片废墟。

但陈永贵没有气馁,他积极号召村民展开自救,在之后的几个月里,陈永贵和村民们开始加班加点的劳作。

在这场动员里,从学生到老人,全部动员了起来,平整土地,修建房屋,整个大寨村一片埋头苦干的景象。

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寨当年秋收实现了亩产704斤的傲人成绩,整个1963年,大寨村非但没有向国家要过任何援助,反而还交纳粮食24万斤。

除此之外,在此次大修建中,大寨村还新建上百间石窑新房,彻底告别了土窑,在民生上取得瞩目成就。

可以说,陈永贵和大寨村完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很快,陈永贵和大寨村再一次作为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甚至就连毛主席也发出了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提出后,陈永贵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名人,再后来,他被授予诸多荣誉,被各地邀请进行演讲。

他甚至可以脱稿一口气讲数小时不打绊,讲话也生动接地气,听众几个小时听下来,从没有人打过瞌睡。

有一次,作家赵树理听了陈永贵的讲话,颇为佩服:“陈永贵的讲话虽然没有那么多引经据典,但却处处都是辩证法。这让我很惊讶,惊讶之余更多的是钦佩,陈永贵了不起!”

2.从田间走出来的国家副总理

1964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七十一岁生日时,陈永贵被邀请入席。

毛主席的生日宴会在人民大会堂的一间房间里举行,来到这里,陈永贵着实吃了一惊,现场只有三张桌子几十个人,除了周恩来以及一些国家干部以外,便是毛主席的亲人,唯独自己像个“例外”。

更令他惊讶的是,在进屋后,毛主席竟招呼他坐到身边。

席间,或许是看到陈永贵手足无措,毛主席开了个玩笑,对陈永贵笑道:“你可是个农业专家哟。”

听到这话,陈永贵愣了愣神,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毛主席一口湖南方言,他怎么也听不懂,只好跟着点头。

有人看到这一幕便向他翻译:“主席说你是农业专家。”

陈永贵听了立马涨红了脸,连忙摇头:“不不不,我不是农业专家。”看到他的这一反应,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所有人笑作一团。

虽然陈永贵出了名,但是他的心思始终放在大寨村里,从北京回来后,他继续带领着村民翻山运土。

他的这种淳朴让毛主席颇为喜爱,1967年五一劳动节庆典上,时隔3年,毛主席再次邀请陈永贵登上天安门。

等到见面时,毛主席亲切的拉住了陈永贵的手:“永贵好!永贵好!”

这一幕被当时的记者拍了下来,“永贵好!永贵好”这六个字也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封面,陈永贵这个名字再一次风靡全国。

随着呼声越来越高,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中央有意将陈永贵从基层拉上来,出席国务院副总理。

当从周恩来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以后,陈永贵被吓了一跳,连忙以文化水平较差推脱。

但周恩来态度却异常坚定:“永贵,你是不是个党员?是党员,就得接受党的安排。”

就这样,在此次大会上,陈永贵最终当选副总理,在12位副总理当中,排名第7位。

陈永贵担任副总理后,分管的是农业方面的工作,他毛主席提出,自己1/3时间到全国调查、1/3时间回大寨务农、剩余1/3时间留在中央工作,受到了批准。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会议上,还对陈永贵说:“你那个三三制很好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嘛!”

虽然当上了副总理,但陈永贵仍保持着清贫,在当时,副总理的月工资高达四百元,但陈永贵从来没有向国家领过一分钱。

陈永贵在大寨也是有工分的,每年秋后大寨村收获给村民分粮食,他都要托人专门把自己的那份口粮送到公社兑成粮票。无论是在北京的干部食堂,还是外出视察,陈永贵都坚持自付粮票。

陈永贵的工分不低,如果单顾自己一家人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作为副总理,陈永贵经常要接待外来学习的地方同志,这也就使得一家人的口粮往往到月中就断了顿,每次到了后半个月,陈永贵就带着一家人改吃杂面,日子过得颇为拮据。

当时陈永贵身边的工作人员曾经劝说过他不要那么“傻”:接待外地同志国家是给报销的,只要填写一份申请便可。

但陈永贵却坚决拒绝,“这是我自己的客人,我的客人怎么能够让国家来报销?”

直到后来,陈永贵的事件被周恩来得知,便取消了他的工资,转而发放每月120元的生活补助,他才勉强接受。

作为国家领导,陈永贵当时被安排在了钓鱼台3号楼居住,但对于这么好的住处,陈永贵的内心始终不安定。

住了没几天便向中央打报告,请求从钓鱼台搬到了交道口一条胡同的小院里住。

通常情况下,如果搬出钓鱼台,是应该给陈永贵配一位贴身服务员的。毕竟作为国家领导,总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洗衣做饭上面。

但陈永贵再次表示拒绝:“我都五十来岁了,屋里多一个年轻姑娘挺不方便的,还是算了吧。”

为了照顾自己的起居,陈永贵把妻子宋玉林接到了北京。平日里,宋玉林在附近的一个托儿所里上班,每次等到陈永贵下班前准时回来做饭。

在日常生活上,与其说是国家总理,倒更像是一个普通上班族。

陈永贵的妻子宋玉林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丈夫当上副总理后,身份一跃变成了“总理夫人”。

按照外交礼节,陈永贵在接待外宾有时要和夫人一起出席。

当听说要见外国总统,宋玉林颇为害羞,认为自己一个普通农民,弄不好要给国家丢脸。

可陈永贵却并不在意开玩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劳动人民才是最光荣的!外面不是有人造谣我娶了个二十岁的漂亮姑娘嘛,你正好也出来让大家看看,我的妻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3.低调葬礼,仅华国锋一人出席

1980年9月,时年六十五岁的陈永贵正式向国家提出申请,请求辞去副总理一职,以农业顾问的身份,到北京东郊农场工作。

对于他的申请,中央研究过后最终表示同意,从这一刻开始,陈永贵再度成为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

在临终之际,陈永贵说出了自己的遗言:“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有幸成为了国家干部,纵观整个历史,这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唯一庆幸的是,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

陈永贵去世后,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了追悼会,虽然身份是国家副总理,但是陈永贵的追悼会却异常低调,一没有登报报道,二没有广散请柬。

除了一些陈永贵生前的好友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人参加。

一捧黄土,几位亲友,陈永贵的葬礼,正如同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农民一般,别无他样。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追悼会进行到一半时,前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赶到了现场,想要亲自送一送这位多年老友。

在陈永贵追悼会上,华国锋没有说话,而是饱含热泪的向陈永贵鞠了一躬,在慰问过陈永贵的亲人,便转身离开了,对于这对相处多年的好友而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陈永贵的家人们按照其生前所立下来的遗嘱,将其骨灰带回到了其家乡大寨村。

为了表达哀思,大寨村民自发为陈永贵修建了一座5米多高雕像的前面,矗立于其墓地之前。

其墓地的修建仿照了中山陵,分为多段台阶:第一段为七十二阶,象征着陈永贵的年龄,第二段为三十八阶,是陈永贵的三十八年的入党时间,最后一段为八阶,代表陈永贵在中共中央工作的八年。

参考资料:

1、 陈大斌:《最后一次看望陈永贵》. 《炎黄春秋》2005年第6期.

2、 肖冬连. 一个时代的终结: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总结. 新浪. 《党史博览》.

3、 陈永贵从政始于主席要树典型 农民本色从未改变. 凤凰网. 《党史天地》.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