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件事儿让我怎么都弄不明白。
这就是为什么在贾元春回贾府省亲过后没多久的时间,贾家就遭遇了被抄家的变故。要知道,贾元春省亲可是贾府极为隆重的一件大事呢,本以为会是家族越发兴盛的一个契机,谁能想到,这之后没过多长时间,贾家就面临了被抄家这样严重的情况。
在那个时候,她才刚刚被册封为“贤德妃”呢。要知道这可是一份不小的荣耀,而且,皇帝还特别准许她能够回家去省亲。按常理来说,这贾家出了这么一位得宠的妃子,那应该是正处在获得无上荣宠的阶段。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贾家居然遭到了抄家的厄运。这就不禁让人疑惑了,明明有着这么好的形势,有着妃子得宠又获特许省亲这样的情况,那贾家为什么最后还是会被抄家了呢?
江南望族
要是谈论起天下最为繁盛的地方,那毫无疑问肯定就是江南这块地方啦。江南向来就以它的繁荣昌盛闻名遐迩,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展现出极为昌盛的景象,所以一提到天下繁盛之所,人们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江南之地呢。
要知道,贾家可是担任着江南织造这一职务呢。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担任江南织造的家族,那可绝对不简单,必定是在财富方面极为雄厚的,称得上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啦。所以这贾家,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雄厚财力、地位颇高的望族呢。
要知道,江南织造可不归六部来进行管辖哦。它是直接隶属于内务府的,并且还统辖着江宁、江苏以及杭州这三个织造局呢,从性质上来说,它属于皇商。
如此一来,贾家能达到富甲一方的程度,也就没什么让人感到奇怪的地方啦。
在清朝末年那个时期,地点是在江南一带哦。有个叫胡雪岩的人呢,他的身份可不一般,是皇商哦。就这么个人,那可是厉害得很呐,他所拥有的财富多到简直可以和一个国家相比拟啦,富可敌国说的就是他这种情况。而且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左宗棠去收复新疆的时候,那庞大的军饷开支,他胡雪岩居然有能力承担起来呢。
由此可见,贾家所拥有的财富在江南这片胜地上堪称首屈一指,其富裕程度足以冠绝整个江南地区呢。
我们可以从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情节当中,稍稍看出一些情况来呢。就拿林黛玉进贾府这件事来说吧,在这个过程里,其实就已经能够让人略微察觉到那么一二点儿相关的迹象啦。
文中提到,街的东头所矗立的是宁国府,而在街的西头呢,则是荣国府。从这样的描述便能够知晓,在这整条街道之上,总共就只有两座府宅存在呢,并且,这两座府宅还都属于贾府哦。
瞧瞧这建造规模,简直都快要和京城的王府不相上下啦。
话说林黛玉坐在轿子之中,轿子缓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贾府门口。她抬眼望去,只见门口那里整整齐齐地列坐着十来个人。再仔细一瞧,这些人个个都身着华丽的服饰,那衣料的质地、色泽以及上面精致的绣纹,无一不彰显着贾府的富贵与排场。
很明显,这些人扮演的就是贾府的“门卫”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每一个人居然都能够身着“华服”呢。
正门处于关闭未开启的状态,仅仅依靠侧门,就完全可以满足抬着轿子进出的需求呢。
就算已经进了门,黛玉却依旧没有从轿子上下来。随后呢,轿子继续抬着她前行,这一走就走了“一射”之地呢。所谓“一射”之地,差不多就是在一百五十米到二百米这样的一个距离范围哦。
最为夸张的情况是,与她一同进入贾府的那些“婆子”,居然也都有轿子可坐呢。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守在外门那儿负责抬轿子的轿夫们便退下去了。接着呢,换了三四个年纪比较小的侍从过来抬这顶轿子。然后,他们抬着轿子又走了一段路之后,才终于抵达了贾母所居住的地方呢。
接下来,就见她从轿子上下来,而后顺着一段长长的游廊缓缓走去,脚步轻盈地绕过了屏风,又径直穿过那宽敞的大厅,就这样一路前行,经过这一番行程之后,才最终抵达了正屋。
另外,从众人的服饰方面也能够瞧出贾府的兴盛繁荣景象哦。要知道,贾府本来就是承担着丝锦制造这方面事务的,正因为如此呢,他们所穿的衣服可都是那种唯有皇室才能够拥有的缎锦呢,从这服饰上的讲究,也足以见得贾府的不凡啦。
你知道吗?就说王熙凤身上穿的那件五彩缂丝褂,那可不得了。普通人家辛苦劳作一辈子,挣得的收入加起来,才仅仅能抵得上王熙凤这一件衣服的价值呢。也就是说,王熙凤身上这一件五彩缂丝褂的价值,对于普通人家而言,那可是需要耗尽一辈子的时间去积攒才能达到的。
就更不用提金银首饰啦,像玉坠子,金项圈,还有象牙簪子之类的,这些可都是她们平日里着装时会佩戴的东西呢。
你知道吗?在秦可卿去世的时候啊,有这么一件事儿呢。那贾珍啊,为了能让自己的这位“儿媳”的葬礼办得更加风光、体面一些,那可是下了大功夫、花了大价钱。他居然不惜耗费重金,去买下了一口曾经被忠亲王给看上了的棺木呢,就为了把这葬礼办得像模像样,也由此能看出贾珍在这件事儿上真的是很舍得投入。
在古代,就连葬妻的规模那都是要依据官职大小来定的呢。有这么一个人,为了能让“儿媳”的葬礼办得风光一些,居然特意给儿子买了一个五品官职。
要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朝廷里担任官职的话,那么也是能够如此这般肆意地进行挥霍的。
在整个贾家之中,真正还掌握着些许实权的就只有贾政了。至于贾珍嘛,虽说他也顶着一个官名,可实际上那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实实在在的权力。
瞧啊,就这么毫无节制地肆意挥霍着,贾家哪怕是家底丰厚,有着数不清的钱财,那又能怎样呢?如此这般只出不进,一味地靠着原有的家财过日子,就算起初家财万贯,可最后也必然会把家底给消耗殆尽,落得个坐吃山空的结局那是迟早的事儿。
那种看似热闹非凡、一片兴盛的景象,实际上不过是虚假的繁荣罢了。而这样的虚假繁荣,终究没能一直维持下去,最终因为发生了一件特定的事情,就如同泡沫一般,彻底破灭了……
元春省亲
贾宝玉有个亲姐姐叫贾元春,她可是贾府里贾政的嫡长女呢。打小啊,这贾元春就举止行为特别端庄得体,而且模样长得那叫一个招人喜欢。后来呢,她去参加了宫中的选秀活动,凭借自身的条件成功入选了,在后宫里担任了一位女史的职位哦。
这一职位,其主要职责就是陪侍在皇后的身旁,承担起帮忙撰写文书以及起草奏折的工作。
在那之后,她得到了皇帝的垂青与宠幸。随着时间推移呢,她在宫中的位份也有了变化,最终是被封为常在或者贵人这样的位份啦。
要知道,贾家是因为元春才得以成为皇亲国戚的。可话说回来,元春在那宫中的地位着实是不高呢,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压根儿就没办法得到皇帝的看重,在皇帝那儿,她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可言呢。
就在那个时候,元春忽然得到了加封,被封为了“贤德妃”。这一情况对于贾家而言,就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给贾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让整个贾家的氛围都因此有了不小的变化。
在清朝时期,后宫有着特定的规制,就是两宫六院十二妃这样的设置哦。要是一个女子能够成为妃子的话呢,这可就意味着她在皇帝那里是比较受宠的。就拿元春来说吧,她要是能成为妃子,那就表明她有机会经常得到皇帝的宠幸呢。
照这样的情形来看,只要能帮着贾家在皇帝跟前说上几句好话,哪怕就是随便给贾家的人封赏个一官半职的呢,那也完全有办法把贾家从当时那种走下坡路、越来越衰败的态势当中给挽救出来。
在元春成为妃子之后啊,她得到了皇帝特别的许可呢。这个许可可不一般,就是允许她在元宵节当天能够回自己的家里去省亲哦。
贾家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当时的局势当中察觉到了那么一丝能够被利用的“可乘之机”。
当妃子要回家省亲的时候,那必定是会有许多宫人跟随着一同前往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呢,如果她趁着这个时机,向这些相随的宫人们展示一番江南那无比繁华的景象,也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只要把这群人好好地款待一番,等他们回到京城之后,那是必定会向皇帝进行“如实禀报”的。
在当时的情形下,倘若能够获得皇帝的赞赏与认可,那可不得了呢。说不定皇帝一高兴,随随便便就能赏赐个几百万两银子下来,要知道这几百万两银子对于一个家族来说,那可是一笔极为丰厚的财富,足以让家族在经济方面更加宽裕富足,能去做很多之前想做却因资金受限而做不了的事儿呢。而且,还有可能不只是赏赐钱财哦,皇帝要是封赐个一官半爵的,那更是无上的荣耀啦。家族里有人能在朝堂之上有了官职名分,这就等于在官场有了立足之地,整个贾家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扩大,可不就是让贾家能够更上一层楼,发展得更好嘛。
话说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康熙对佟佳氏那可是极为宠爱呢。就因为这份宠爱,康熙皇帝直接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举动,他把佟佳氏的父亲封为了一等公爵哦。这还不算完呢,皇帝还赏赐给佟佳氏的父亲足足千金呢,这些钱财就是为了帮助他去修建宅院,可见当时佟佳氏受宠的程度以及皇帝对其家族的厚待呢。
就这样,贾家有了一个打算,那就是要去赌上一把大的。
他们经过一番挑选,最终在两府的后院里选定了一片区域。随后便开始大规模地动工兴建,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最终建成了规模颇为宏大的大观园,其面积大约有三百多亩呢。
在那个时候,贾政着手加大了对宝玉教导方面的力度呢。就好比在大观园修建完成之后,贾政就特意安排让宝玉在诸多众人跟前展示他的才学,想借此机会让宝玉得以锻炼,也好看看宝玉在才学方面到底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回贾家可是把家底都给押上了,满心指望着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呢。可谁能想到啊,这场被寄予厚望的行动,最后不但没能让贾家扭转局势,反倒成了那根直接加速贾家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在省亲这件大事结束之后,贾政满心期待着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呢。要知道,为了这次省亲,那可是前前后后花费了多达几百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呢。可结果呢,左等右等,既没有等来皇帝对他格外的重视,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就好像这大把大把花出去的银子,全都打了水漂似的,连一点点回报的迹象都看不到,实在是让贾政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呢。
女儿元春回宫前的神色以及她所做的嘱托,这一切更让他内心满是担忧之情。那时候,看着元春的神色,似乎透着些别样的意味,再加上她郑重的嘱托,怎能不让他为此而揪心忧虑呢。
大家都很好奇,元春在离别之际究竟说了些什么话语,居然能让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那么久、见多识广且历经诸多场面的贾政都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呢?这其中的缘由着实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一番。
抄家治罪
省亲的事宜全部结束之后,到了该启程回宫的时候了。贾元春在准备上轿子之前,环顾着周围的众人,语重心长地说道:“此次省亲,家中这番操办,实在是太过铺张奢华了。倘若明年还有机会能再回家里来,可千万不要再如此大费周章、这般铺张浪费地安排了,一切从简就好啦。”
倘若她是从贵妃的立场出发,朝着贾家说出这样一番话的话,那么这句话实际上就等同于一句客套之语啦,其目的主要是在向外人彰显身为妃子的勤俭作风。
不过呢,咱们来瞧瞧她此次省亲时候的表现。就会发现她并没有摆出那种高高在上的“贵妃”的架子哦,反而是完完全全把自己当作是“贾家的女儿”来看待呢。
刚见到贾母和母亲王夫人那会儿,她就忍不住发起了牢骚,说道:“想当初把我送到那深深的院落后宫之中,都不知道要隔多长时间才能见上你们一面呢……”
说完这些话之后,只见她开始抽抽搭搭的,随后便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那哭泣的声音里满是委屈,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生怜惜。
并且呢,当她见到自己的父亲贾政的时候,她不禁说道:“那些穷苦的人家啊,虽说日子过得清苦些,可一家人还能尽享天伦之乐呢。再看看咱们家,如今富贵是富贵起来了,可一家人反倒不能常常相见,这真的是太没什么意思啦。”
通过这些话语,我们不难发现,贾元春在心里可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皇家的妃子哦。她始终还是觉得自己就是贾家的女儿,那份对贾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很明显的呢。
从女儿所处的角度来看,她能够十分明显地察觉到,贾家此次的耗费那可真是数额巨大,甚至都差不多快要赶得上皇室那种铺张浪费的程度了呢。
所以呢,她和贾政说的那番话,其实就是在提醒父亲呢,以后做事可得低调一些啦。毕竟像他之前那样行事过于张扬的话,迟早是会惹来别人的猜忌的。
我们从元春在整个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她所说的话语当中,是能够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的。那就是尽管她已经被册封为“妃子”了,可实际上呢,她在后宫里面的日子过得压根就不舒心。
在清朝时期,存在着一种极为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汉人妃子往往会受到歧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汉人妃子在宫廷之中,地位相较于其他满族妃子等来说,明显处于劣势,这种歧视几乎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状况。
倘若能有娘家人在背后给予支持、撑腰鼓劲那自然是好的。可就元春的情况来看呢,贾家不仅没办法为她出上一份力,起到助力帮扶的作用,反倒还会做出些给元春拖后腿的事儿来呢,这实在是让元春的处境愈发艰难。
果真是这样啊,那皇帝看到贾家行事竟然如此地铺张浪费,各种奢华的场面不断,大把大把的钱财就那么随意地耗费掉了。而与此同时呢,再瞧瞧那国库里面,却是空荡荡的,啥都没剩下。面对这样的情形,皇帝心里就有了主意,随便寻了那么一两个所谓的罪名,就以此为由,下令对贾家进行抄家处置啦。
很遗憾的是,经过一番操作之后,最终仅仅抄出来了六万两白银。
在历史记载当中啊,雍正帝在位时期面临着一个颇为棘手的状况,那就是国库极度空虚。为了充盈国库,解决财政上的难题,雍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较为频繁地对一些官员等进行抄家处理。也正是因为他这一频繁抄家的举动,在后世的人们眼中,就给他扣上了一个“抄家皇帝”这样的名号。
真的很可惜,元春其实是已经给贾家发出了预警信号的。然而呢,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那时候情况已经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贾家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曾经完整的一个大家族就那样分崩离析,彻底散了架,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