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2月22日报道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中,转轨零碳正成为关键篇章。科学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约1.1°C,若全球升温突破1.5°C,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坚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各地积极响应落实。其中,成都紧跟国家步伐,主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在能源、产业、建筑等多领域协同发力,为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了宝贵的“成都智慧”与坚实的“成都力量”。

2月21日上午,由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金沙讲坛·名家讲坛”2025年第1期(总721期)在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围绕“转轨零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带来了一场极具前瞻性与启发性的精彩报告。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邵波主持报告会。
随着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转轨零碳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潘家华指出,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紧密相关,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攀升,致使全球气温持续走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管控温度升高幅度和速度,实现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清零,已然成为减少自然灾变风险的关键之举。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已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与进程: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将温升控制在1.5°C以内。“这一目标意味着必须告别化石燃料”,潘家华表示,尽管各国在减排行动上存在差异,如美国多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全球减排的大势不可逆转。“中国积极推进‘双碳’工作,英国实现煤电清零等,这些都是各国在减排道路上的积极实践,彰显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转轨零碳不仅必要,也具备现实可行性。报告中,潘家华以能源转型为例,详细阐述了风光等零碳能源的显著优势。“这类能源投资小、成本低、见效快、前景好,且建设周期短、产能规模小、资金需求少、自主可控”,潘家华指出,2024年中国的能源数据便是有力证明:风光总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42.03%,新增风光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84.3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全社会新增用电量的86%;分布式光伏发电2024年底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充分彰显了转轨零碳在能源和产业发展上的可行性。”
关于转轨零碳的实践路径,潘家华强调了零碳园区作为产储用多功能融合的零碳单元体,是重要的实践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各部委已明确布局零碳园区建设,将其作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举措。”潘家华表示,零碳园区建设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相结合,能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契机和抓手,共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他还以中青云智科技的相关产品和张家口崇礼三台区为例,详细展示了零碳实践的可行性和显著成效。
此次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听众踊跃参与。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踊跃提问,展开深入交流。大家围绕零碳能源推广、政策支持等关键话题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此次报告从专业视角出发,让大家深入理解了“转轨零碳”的重要意义、可行性及实践路径。不仅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高品质生活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方向,也为社会各界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借鉴,激励着大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携手共进、积极作为。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