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年试产全固态电池,准备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硬碰硬!

可爱萌喵宝宝 2024-11-25 14:30:51

前言

11月22日,本田汽车首次公布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可以看出,日本车企这是下定决心要扩大布局、改变策略了。

那么对此,中国车企该如何应对呢?日本车企如今的发展实力到底怎样呢?

日本车企寻找新出路

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日本车企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领跑者,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日本车企却似乎有些落于人后。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局势,日本车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压。

而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圣杯”,其研发进展备受关注,可围绕全固态电池何时能真正实现量产,业内仍存在不少争议。

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传导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从而成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尽管如此,日本车企仍将全固态电池视为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相比纯电动汽车,日本车企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投入了更多资源,但发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如今,日本车企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全固态电池上,希望借此实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超越。

除本田外,丰田和日产也纷纷加入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竞争中,丰田计划最早于2027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日产则计划在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

面对日本车企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积极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无法置身事外。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们不仅在产销规模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出口方面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那么相比之下,本田的策略有何优势呢?

本田加速全固态电池布局

作为日本三大车企之一,本田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可谓是动作频频,今年11月22日,本田宣布将开始在2025年1月试生产纯电动汽车用的全固态电池。

事实上,本田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由来已久,早在2020年代初期,本田就已经开始着手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工作。

据悉,本田在全固态电池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其研发团队由来自材料、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研发实力不容小觑。

近日,本田在日本枥木县的本田技术研究所首次公开了其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的最新进展。

该生产线投资额高达4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是目前全球在固态电池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生产线之一。

本田表示,该示范生产线将主要用于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的技术验证,同时还将对电芯的基本规格进行确定。

通过示范生产线的建设,本田希望能够尽快突破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技术瓶颈,为未来的商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田研发主管Keiji Otsu介绍,到2030年,本田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量产上车,其续航里程将达到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而到2040年,全固态电池的续航里程还将进一步提升至当前锂离子电池的2.5倍。

如果本田的预测成真,那么在2029年,搭载本田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有望实现一次充电行驶600英里(约966公里)的目标。

相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动汽车,本田全固态电池无疑将带来革命性的突破,那么,这个固态电池究竟有何亮点?它为何这么引人追随呢?

固态电池成为行业焦点

在新能源汽车范畴,电池技术之重要性清晰明了,身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性能径直决定着整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长以及安全性等关键要素。

而在众多电池技术中,全固态电池无疑是当前最受瞩目的“明星”。

相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拥有诸多优势,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材料,相比液态电解质,其安全性能更高且不易发生电解液泄露或燃烧等安全事故。

而且全固态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据估计,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500Wh/kg以上,远高于当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电动汽车可以搭载更小、更轻的电池包,从而有效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空间利用率。

全固态电池还具有更优异的温度适应性,与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电解质材料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

这意味着全固态电池可以适应更加恶劣的使用环境,如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其性能衰减更小和使用寿命更长。

凭借着这些突出的优势,全固态电池成为了各大车企和电池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纵观全球,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汽车和电池产业大国均在加大对全固态电池的布局力度,希望在这场电池技术革命中抢得先机。

在中国,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均已启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并纷纷公布了各自的量产时间表,除中日韩三国外,欧美车企和电池企业也在加紧布局。

当然,尽管全固态电池前景光明,但其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选择、界面稳定性控制、大规模制备工艺等都是急需攻克的难题。

与此同时,全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也备受关注,由于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较高,全固态电池的总成本也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这无疑会影响其推广应用。

但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链的日趋完善,全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为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那面对日本车企的布局,中国新能源车企又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对之策

面对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本车企的积极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比如,中国企业要加大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事实上,中国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并不落后于日本。

近年来,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已开展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宁德时代为例,该公司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并表示其全固态电池技术已经达到了 “4分” 水平(满分9分)。

这表明中国企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

未来,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突破关键材料、工艺等技术瓶颈,力争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我们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领域都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这些产业链优势为中国发展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设备、工艺的国产化进程,从而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与此同时,在全固态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全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可以看出,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各国企业都在加紧布局。

面对日本车企的“正面硬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全固态电池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结语

不难看出,全固态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一轮竞争焦点,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正在加速布局,力图通过全固态电池技术实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超越。

但中国企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并非没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领先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拥有雄厚的技术和制造基础。

而且中国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图和量产计划。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继续保持创新驱动,加大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材料和工艺瓶颈。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全固态电池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选择”。

在这场电池技术革命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信息来源:

北京商报:本田汽车将于明年启用全固态电池示范产线

环球网:日媒关注:确认超过日本,中国成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经济网:固态电池发展提速 多家上市公司发声加码布局

快科技:本田固态电池5年内量产上车:续航提升2倍 一次行驶近1000公里

IT之家: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目标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