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诺贝尔奖,似乎在中国并不是仅限于科学工作者的大Party,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却开始参与起诺奖的讨论,那为什么国人如此热衷诺奖呢?
首先,这是民族自信和国家实力的一种很特别的体现,因为不同于文化等软实力,科技是可以“直观可视化”的国力指标。
随着近年来大国重器纷纷面世,比如载人航天屡屡成功、国产航母下水、深海探测再破记录,我们已经自觉认为,中国人有资格去谈论诺奖这个话题。
自信应该有,但是过分了就是自大,在网上还不少略显“狂妄”的言论,比如“袁爷爷凭什么不能得奖”、“量子科学中国第一,只是不炫耀”等等,支持者众。
其实这和我们崇尚的科学精神颇有关系,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鼓动人心的标题,我们必须打破西方壁垒,我们要解决芯片卡脖子的问题。
多少有点受害者情节,好像中国发展科技就是不是为了更好,而是为了“推翻压迫”一样。
但真正的科研精神,不应该是以全人类发展为前提,追求世界存在的“真理”的吗?而历史上伟大的科学里程碑,哪次是为了“打破”什么东西?
同时,尖端科技的意义并不在于马上对现实的改造,而是提供了一个人类发展和探索的方向。就像量子力学,好像离社会生活遥不可及,但其实在未来是会颠覆世界观的存在。
也许,只有当我们对科学的追求,越来越纯粹的时候,中国才会成为真正的科技大国和强国。
另一个对中国人来说,绕不过去的诺奖问题是,诺贝尔奖到底算不算西方的某种意识工具。
我觉得由西方主流学术圈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当然会带着西式教育的思维方式,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要说被西方“控制”,这不废话嘛,一帮老外脑子里能有儒家道家的思想?
而且从历史数据上看,和西方最不对付的俄国,还有20人获得过诺奖,网友所说的针对中国,也没什么必要。
国际间的博弈,向来是以实力说话的,有人说咱中国也自己弄个奖,想颁给谁就颁给谁,这是典型的气话。
问题是别人得承认啊,就像世界四大电影节,中国也有国际电影节,但影响力却无法相比。
所以,既然在别人的“屋檐”下,当然就要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了,参与了就“愿赌服输”,与其大叫不公平,还不如用自己的实力让对方闭嘴。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的科技到底强不强?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一下,首先中国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作为科研的支撑力量,就这一点就可以进入第一梯队了。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靠的不光是人,还有实打实的金钱,科技部在今年公开了几组数据,相比十年前,我国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
在重金的加持下,科研成果也在逐渐转化为生产力,用科技刺激市场,市场反过来带动科技的良性循环,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
而且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成为诺贝尔奖的常客。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个人独立账号,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随缘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