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行人不走人行道,发生事故担责

半岛晨报 2024-12-06 09:06:55

近三年来,大连市两级法院共办理危险驾驶罪刑事案件5000余件,交通肇事罪刑事案件600余件,受理各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事案件1万余件。        人民法院诉讼案件数据仅仅是身边众多交通事故中的“冰山一角”。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大连市全域交通事故总量6.62万起,其中通过交警部门快处快赔处理各类事故5.96万起;截至11月底,全市交通事故赔偿纠纷通过“道交一体化解纷平台”调解解决案件1900件,线上达成调解的案件标的总额超过6400万元。        每年“全国交通安全日”都会征集相应主题,今年的主题是“文明交通、携手共创”,主旨是强调交通安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为高质量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大连中院与公安交警、司法局、保险机构等单位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元解纷模式,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自今年“大连畅行+”道交案件解纷机制司法品牌建设以来,大连法院结合各自区域特征,充分释放道交案件的解纷能量,与各单位携手,充分发挥道交纠纷化解机制作用。法院与各单位不断完善“联动融合、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协作模式,通过网络媒体、授课培训、视频宣讲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与调解业务指导,落实“预防为主,普法相辅”的工作原则,在纠纷化解工作中将“文明交通,携手共创”氛围感拉满。        市区两级法院积极开展专业化审判,矛盾化解效果明显。截至11月底,仅上诉案件数量较上一年度同比下降25%。大连中院强化对下指导,对道交案件重难点问题精准指导,案件质量稳步提升。针对医保、路救基金垫付追偿问题,通过司法建议方式与医保机构、路救机构对接,建立健全对接机制。        相关案例        案例:        行人不走人行道   发生事故担责        晶晶家住繁华路段,车流量及人流量都比较大,道路设置的人行道也较多,前后距离晶晶家不足100米,为了图方便,晶晶每次都会横穿门前无斑马线的路段。有一天过马路时,她被疏于瞭望的小汽车司机撞伤。事故造成晶晶肩关节损伤,产生医疗费等损失5万余元。交警部门认定晶晶和小汽车驾驶员均负事故同等责任。晶晶就其损失诉至法院,经调解,小汽车投保的保险公司将晶晶的损失予以赔偿,但因医疗费超出了交强险医疗赔偿限额,超出部分由晶晶自行承担50%责任。        法官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在交通事故中,行人未按规定在人行道中行走,也要承担相应事故责任,并因该过错而相应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案例:        醉酒驾驶车辆   面临高额赔偿        小明酷爱饮酒。某日,小明醉酒后驾驶小型轿车行至一处路口,与等待信号灯的小陈驾驶的电动车相撞,造成小陈受伤,构成九级伤残,造成损失20余万元。        后经交警部门认定,小明负事故全部责任。小明驾驶的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小陈就其损失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令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因小明醉酒属于保险公司商业三者险免责范围,故交强险不足部分由小明全部赔偿。因小陈多处骨折,均属轻伤一级,小明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法官提醒:醉酒驾驶车辆发生事故,不仅面临刑事处罚,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当事人醉酒驾驶车辆的,受害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可予以支持,但保险公司在赔偿范围内仍有权向侵权人主张追偿。另外,酒后驾驶车辆属于商业三者险保险条款免责事由,保险公司对该条款提示后,可在商业三者险范围内予以免赔。        案例:        事故负全责   赔偿仍需按过错        辛女士从朋友那淘了一辆无证无牌电动摩托车,驾驶过程中操作不当,与同样无牌无证孙女士驾驶的电动摩托车相撞。事故发生后孙女士明知两车受损的情况下,悄悄离开了现场。交警部门认定孙女士逃逸负事故全部责任。辛女士就其车辆损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孙女士按事故责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法院审理后判令,双方过错相当,各承担50%责任,孙女士对辛女士的车辆损失8000元,承担50%赔偿责任。        法官提醒:通常情况下,民事赔偿责任比例会参照交通事故责任予以认定。也就是说,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但由于交通事故认定结论运用的归责原则具有特殊性,与民事诉讼中关于侵权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归责原则有所区别。换言之,交通事故责任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法律赔偿责任。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责任分配的唯一依据。行为人在侵权行为中的过错程度,还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根据民事诉讼的归责原则进行综合认定。        案例:        行人闯红灯   可能涉刑责        人民法院案例库近期收录了一起行人作为交通肇事罪主体的案例,明确了行人存在严重违法行为也可能因此承担刑事责任。        周某在某路口人行横道闯红灯小跑穿行马路,与骑电动自行车经过的凌某发生碰撞。之后,凌某连人带车摔倒在对向机动车道内。此时,恰逢对面路口机动车道变绿灯放行,刘某驾驶小客车起步躲闪不及,导致凌某遭车辆碾压受伤,周某见状逃离现场。后电动车主凌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周某在人行横道内闯红灯通行,负主要责任;凌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超速行驶,负次要责任;刘某在绿灯时驾驶小客车正常通行,在本起事故中无需承担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周某在交通信号灯已经转为红灯的情况下,仍以小跑的形式在人行横道线上穿行,直接撞倒凌某,并导致凌某被其他车辆碾压致死,周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并结合其逃逸、自首、谅解等综合情形,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法官提醒: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实践中通常为机动车驾驶人等从事交通运输人员。但是行人等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亦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案例:        未佩戴头盔受伤   可能自担部分责任        小丁自认为车技了得,对路况十分熟悉,而且骑行电动车路程较短,因此经常忘记佩戴安全头盔。某日,小丁经过一处路口时,与路口超速行驶的小轿车相撞,造成小丁受伤,被诊断为颅脑损伤等伤情,造成损失15万余元。交警部门认定小轿车超速行驶负事故全部责任,小丁不负事故责任。小丁就其损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小丁未佩戴头盔虽未被认定负事故责任,但对其头部伤情有加重的影响,因此判决小轿车一方承担90%赔偿责任,这也是对骑行不戴头盔、无视生命安全行为的一种警示和惩戒。        法官提醒:发生交通事故时,电动车驾驶人未佩戴安全头盔,造成了头部受伤的,考虑到其未佩戴头盔的行为客观上加重了头部的伤害程度,对损失的扩大具有明显过错。因此,可以适当减轻另一方的民事赔偿责任。        李丹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岳宇艳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