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连日来,从线下的展览、现场宣讲,到线上的短视频、网络直播,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擘画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做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是夯实国家安全群众基础的有效路径,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固本之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持续推进。2015年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2024年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国家安全和国防观念。从机关单位到学校课堂、从城市社区到乡村角落、从线上平台到线下活动……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真切意识到,国家安全并非抽象的宏大概念,而是与所有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网络安全,还是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维护寄递物流、平台经济等新领域安全稳定,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维护国家安全面临许多风险挑战,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在新形势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进程中,人民同样是最坚实的依靠与最强大的底气。只有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全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与常态化宣传教育相结合,坚持传统手段与新兴手段相结合,坚持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围绕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广泛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辖领域的安全教育活动。要把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加大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拓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成果,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走到人民心里,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提升国民应对重大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国家安全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同心共筑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