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基辛格重评朝鲜战争:中国是大赢家,苏联是大输家,美国呢

畅敏古今风云 2024-02-20 17:19:12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2011年,基辛格出版了他的专著《论中国》,他通过自己40多年与我国高层的接触经历,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在这本书的第5章和第6章,基辛格时隔60年后重新审视了抗美援朝战争。结论为中国是最大赢家,苏联是最大输家,美国没输也没赢。美国明明就输了,怎么变成了没输也没赢?苏联似乎一直就置身事外,怎么成了输家呢?

1949年12月6日,伟人去苏联访问,同时金日成也去了苏联。伟人并不知道金日成在苏联,更不知道苏朝会谈什么。金日成访苏,谈的是请求苏联支持北朝鲜武力统一南韩,这正随了斯大林的心愿。

但是斯大林转念一想,自己打赢美国没把握,万一自己支持朝韩打起来,美国介入,这不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斯大林想到这里,就告诉金日成千万不要莽撞。

当伟人离开苏联后,下属告诉斯大林一个好消息,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朝鲜半岛暂时还不是美军的防御范围。斯大林听了大喜过望,认为这是苏联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经过几天时间的思考,构思出了一个堪称天才级别的阳谋,让北朝鲜统一南韩。最终结果不外乎四个,无论哪一个结果,对于苏联来说都是只赚不赔。

第一种结果是中美都不出兵,北朝鲜在苏联的暗中援助下,一举统一南韩。这种情况下,苏联扶持朝鲜替代中国的目标实现了,从中国那里失去的两个港口,从朝鲜釜山、仁川和元山、济州4个港口任意选两个,都要比大连和旅顺更加优良。

第二种结果,中国没有出兵,但是美国出兵了,而北朝鲜又顶住了美国的进攻,战争打成胶着状态。如此一来,虽然用朝鲜取代中国的目标没有实现,但是把美国拖入战争泥潭的目标实现了。

彼时苏联其实在欧洲被美国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北朝鲜拖住了美国,苏联就可以在欧洲大展拳脚。

第三种结果,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没有掺和,但是美国介入了,北朝鲜战败了。这种情况,苏联看似很痛苦,其实不然,北朝鲜失败了,首先会把政府搬到中国境内,美国也会在鸭绿江一带大兵压阵。

根据中苏同盟条约,中国必然会请求苏联出兵进驻中国,那么大连、旅顺中长铁路,就仍然还是处于苏联控制之下。

最后一种情况,中美同时出兵,中朝战败,这其实是苏联也乐见其成的结果,除了会给苏联带来上述第三种结果的所有利益外,中美必然交恶。

2月1日,斯大林给金日成发了一封密电,支持北朝鲜统一大业,明年的7000亿卢布贷款,你现在就可以提前拿去了,缺少武器弹药什么的,直接开口就行了。

这才几天的时间,斯大林的急转弯搞得金日成有点懵了,也管不了那么多,既然能让自己的野心实现,不妨先派人去苏联试试真假。

北朝鲜工作人员到了苏联后,苏联确实把贷款给了他们。至于军火,苏联给出了一个交付时间表。很快,1万支枪械运送到了北朝鲜,230门大炮也运送到了朝鲜。

到6月份,57辆装甲车、87辆坦克和100架战斗机也运送到了北朝鲜。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开战。

6月25日,金日成信心满满地指挥人民军突然冲过三八线,直接兵临汉城。不到三个月,南韩九成的地盘就收入囊中。9月15日,美国率领的联军突然在仁川登陆,他们比北朝鲜推进得更快更猛,噼噼啪啪一顿操作,就把北朝鲜赶到了鸭绿江边一带,剩下的地盘也不到一成。

斯大林本来就没打算同美国硬刚,更何况现在是十多个国家的联军,斯大林把皮球踢给了中国。中方对于金日成统一南韩一事,从知道那天起就是反对的,而且早在金日成拿下汉城时就致电金日成,北朝鲜如果在汉城一带没有十万以上的防御大军,赶紧撤吧,美联军迟早会在仁川登陆。

联军仁川登陆后,中方立即亮明了态度,美军必须止步于三八线,否则中方一定会出兵干涉。麦克阿瑟与金日成一样,对于中方的表态根本不屑一顾。

面对联军在鸭绿江压境,伟人也提出了出兵与不出兵的四个结果预判,而伟人的这个预判同斯大林天才级别的阳谋相比,就是神仙级别的了。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斯大林的第一个结果和第二个结果都不会出现了,剩下两种结果都是朝鲜这方战败,只是第三个是中方没有出兵,第4个是中国出兵了。

伟人的预判当中采纳了这两个结果,那么现在加入了中国军队,斯大林的两个结果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种,中国加入后,中朝取胜,这里的取胜不是斯大林定义的取胜,而是把美国赶回三八线以南,这种结果是最理想的。美苏都被中朝镇住了,苏联乖乖按照盟约归还中方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美国也不敢贸然挑衅中国,6月27日开进台湾海峡的舰队,也得考虑啥时候撤走的问题了。

但是伟人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结果,中国出兵后,战事进入焦灼状态。在斯大林的这个结果当中,他只考虑了美军被拖入战争泥潭,其实他是默认这种情况类似于第三种情况的,苏联不归还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

但是伟人考虑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达成胶着状态,美军又没有进犯我国领土,顶多让苏联的空军和海军暂时进入我国,威慑美国,但是陆军不能来。

再把这两个结果同出兵与不出兵联系起来,这道选择题就很好做了。不出兵结果铁定只有一个,北朝鲜必败,就是类似于斯大林的第二种结果,而且还可能更加恶化。

出兵这里就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败了,进入斯大林设想的第4种结果。胜了,或者打成焦灼状态,进入伟人预想的第一种和第二种结果。

显然,伟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最终决定出兵,争取获得中方想要的结果。

选择出兵,除了上面所说的两个结果,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如何不与美国发生国家冲突,否则必然引爆三战。

关于这个问题,伟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首先就划定了底线,以三八线为界,联军不要越线,中方打赢了也不越线。这就向美国暗示了中方对美国的诚意,中国无意与美国交恶。

其次,我国北方边防军在派往北朝鲜时,开始定下的名称是支援军,伟人提笔改成了志愿军。前者是代表国家的,这无异于是同16个联军国家开战,后者代表的是中国民间意愿,让对方找不到向中国开战的理由,这同美军可以不以官方的名义到全球去打仗挣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战事的发展也正如伟人所预料的那样,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的财政确实暂时陷入了困境,但是获得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首先是取代印度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者,天下苦美苏久矣,抗美援朝的胜利让这些国家竞相追随中国。

其次,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我们已经不是积弱积贫了,我们硬起来了。这在美苏两个国家对我国的态度转变上尤其明显,两个国家都想尽千方百计拉拢中国。

苏联在同我国签订盟约的时候,约定的援助项目只有50个,后来不断加载,增加到了最终的291个,贷款方面当时也仅有3亿卢布,后来追加到30亿美元。苏联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斯大林同志来了那种亲情,而是害怕中国倒向美国,从而把自己逼入死角。

美国方面也是因为这场战争,才在1971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1979年与中国建交,从而援助了中国十年。

这一战,中国是切切实实地赢了,赢了荣誉也赢了实惠。那么苏联又怎么变成了最大的输家,美国又怎么成了不输不赢呢?

这是基辛格从战争目标来看问题得出的结论,自然与大多数人从表面和从短期看问题不一样。

从战争目标来看,中国只有一个立威,这个目标实现了,而且实现的很好,自然成了最大的赢家。苏联的战争目标看起来就有点多了,一是让朝鲜替代中国,二是把美国拉下水,三是吞下大连、旅顺、中长铁路,四是让中美交恶。哪一个目标实现了呢?一个也没有实现。

朝鲜替代中国这个目标就是痴人说梦,朝鲜太小了,在亚洲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把美国拉下水这个战争目标也有点一厢情愿,美国在战争前已经声明,朝鲜半岛不在美国的防御范围内了,显然,即使联军战败,美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战止损。因为他的重心还在欧洲,所以仅仅打了3年,美国就决定不玩了,虽然战场上好像还是在打,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增加谈判筹码罢了。

那么基辛格又为什么说美国其实是打了一个平手呢?事实上,美国最初的战争目标也仅仅是把北朝鲜赶过三八线了事,而且麦克阿瑟出发后,美方还一再叮嘱不可与中苏正面交恶,这个战争目标是合情合理,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但是麦克阿瑟一到朝鲜,开始打得太顺手了,就飘了,干脆把北朝鲜干掉算了,这一下战争目标就变了,没想到中国出兵了。

美国最初的战争目标是实现了的,算赢了,但是麦克阿瑟整出来的第二个战争目标没有实现,算输了,一赢一输,只能算平手。

基辛格这样的结论是十分中肯的。彼时中美还十分友好,没有偏袒中国,也没有丑化苏联。对于美国自己,虽然灭了北朝鲜不是美国高层的意思,但是既然发生了,输了这一局也算成了自己的。

0 阅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