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伉俪李维康和耿其昌,结婚47年坚持AA制,一个鸡蛋都不会多吃

芒果干文学馆 2024-11-06 17:13:20

你听说过一对结婚47年,还在坚持AA制的老艺术家吗?而且这对京剧伉俪较真到连一个鸡蛋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婚姻模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凉薄"?但在李维康和耿其昌的世界里,这却是最浪漫的相处方式。

此时的他们已经从京剧舞台的聚光灯下退居幕后,可生活的节奏仍然被京剧的韵律所打动。每天清晨,两人会一起品茗,听上几段京剧名段,时不时还要为某个字的咬字推敲一番。

下午,他们要么一起去剧院看戏,要么在家教导年轻学生,传授着毕生所学。

"咱们今天买菜,还是老规矩各付各的?"耿其昌笑着问。

"那当然,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这会儿还能变啊?"李维康也笑着应和。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么多年的夫妻了,还计较着一日三餐的费用?但在他们看来,这种独立自主的经济状态,恰恰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

家里的日常开支,从柴米油盐到水电费用,都是两个人平摊。这样的相处模式,让他们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空间,又能在共同的生活里互相扶持。

有人说,这样的婚姻太过理性。可谁又能说,这对从年少相识、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伉俪之情不够深厚呢?

在当下这个"丈夫上交工资卡"才算是爱的年代,李维康和耿其昌的婚姻显得格外特别。但正是这种特别,让他们的感情历久弥新。

每一笔收入都清清楚楚,每一分支出都明明白白,这种透明的相处方式,反而让他们的婚姻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猜疑与纷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们能把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AA制坚持这么久?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他们相识的那一年,去寻找这段独特婚姻背后的密码。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AA制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相濡以沫、互相尊重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世界里,账目可以算得清楚,但感情却是永远算不完的。

时光倒回到戏校时期,在那个人头攒动的中南怀仁堂舞台上,一对年轻的戏曲学子正在同台献艺。花旦李维康的嗓音清亮动人,老生耿其昌的唱腔浑厚有力。

台上是戏,台下却暗藏着耿其昌对李维康的一片深情。

那会儿的耿其昌,就是个典型的"戏骨暗恋系"代表,明明喜欢得不得了,可就是不敢靠近李维康身边半步。但凡有机会同台演出,耿其昌都紧张得不行,生怕自己的眼神太过炙热,会让对方察觉到自己的心思。

"我那时候啊,就敢远远地看着她。"耿其昌后来回忆说。这位君子作风的老生演员,把对李维康的爱意都藏在了戏文里。

一个眼神,一个身段,都饱含着说不出的思绪。

可能这就是缘分吧。正当两人的缘分似乎要等到毕业后才能展开时,李维康家里突然遭遇变故。这个意外,反而成了耿其昌走近李维康生活的契机。

平日里只敢远观的耿其昌,这次鼓起勇气,默默地为李维康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一段艰难时期,让李维康看到了耿其昌的为人品质。他的谦逊正直,他的细心体贴,都深深打动了李维康的心。

毕业后,两人终于修成正果,开始了恋爱之路。但是天不遂人愿,一个在北京市京剧院,一个在中国京剧院,这对恋人开启了长达八年的异地恋。

要知道那个年代可没有视频通话,想见一面都难。加上两人都是各自剧院的台柱子,演出任务繁重,能见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但正是这样的磨砺,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他们用书信传情,用工作间隙的短暂相聚来维系感情。八年时光,见证了两人从懵懂的戏校学生,成长为专业的京剧演员。

这段看似艰难的异地恋,却为他们日后独特的婚姻模式埋下了伏笔——相爱不代表要失去独立,相守更需要彼此尊重。

那段远距离的爱情,不正是他们后来婚姻生活中"相亲相爱却保持距离"的预演吗?

说起李维康的戏剧人生,就不得不提她11岁那年的"天才少女"时刻。那一年,面对2000个怀揣梦想的竞争者,这个还在为2000这个数字发懵的小姑娘,愣是凭实力杀出重围,考进了中国戏剧学校。

但你以为这就是个简单的"天才少女"故事?那可太小看李维康的家学渊源了。

在李维康的家里,戏曲就像是家族的基因,代代相传。从爷爷奶奶到父母,全都是不折不扣的戏迷。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蹒跚学步、背儿歌的时候,李维康已经能哼上几句《霸王别姬》了。

这哪是什么天赋异禀,分明是从小泡在戏曲的"鸡汤"里长大的。

可真正的考验,是进入戏校之后。当11岁的李维康第一次在天还没亮的时候被叫起来练嗓子,她才懂得:原来台上一分钟的精彩,需要台下十年的苦功。

"那时候可真是苦啊!"李维康后来说起往事,眼里却满是笑意,"别人玩纸鸢的年纪,我在琢磨各家流派的唱腔呢。

就这样,整整八个寒暑,李维康把自己埋在了戏曲的海洋里。她不满足于单一流派的表现形式,而是大胆尝试,把梅派、程派、张派的精髓都揉进了自己的表演中。

这种创新,让她成为了京剧界的一朵奇葩——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在戏校求学期间,李维康的表现可圈可点。那会儿,去中南怀仁堂为重要领导干部演出,可是件大事。而李维康,就是那个常常被老师们点名出演的"大将"。

看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后来的李维康能在婚姻中保持如此独立的性格。

这个11岁就开始追逐梦想的小姑娘,不仅收获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还在追梦路上遇到了能懂她、欣赏她的爱人。

婚后的李维康和耿其昌,就像两只比翼齐飞的蝴蝶,在京剧艺术的天空中展翅高飞。你说他们是事业伉俪吧,确实;说他们是艺术搭档吧,也没错。

但最特别的是,他们在舞台上下都能互相欣赏,互相成就。

别看他们在生活中算得清每一分钱,但在艺术追求上,两人却都是拼了命地往前冲的主。李维康在新编京剧《蝶恋花》中的表演,可以说是给京剧革新立了个标杆。

这戏不是传统戏路子,可李维康偏偏能把创新和传统揉在一起,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那部戏能成功,离不开他的支持。"李维康说的"他",自然是耿其昌。在她冲击艺术高峰的路上,耿其昌就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要说李维康最让圈内人惊艳的时刻,那绝对要数她出演电视剧《四世同堂》。在那个京剧演员还很少跨界演电视剧的年代,她居然一出手就拿下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

舞台上的李维康就是个百变小精灵。在《四郎探母》里,她是端庄大气的铁镜公主;转眼到了《戏龙游凤》,又变成了俏皮可爱的李凤姐。

每个角色都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样。

但最让戏迷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这对夫妻的同台演出。《大·探·二》和《坐宫》里,他们的配合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

台上是角色,台下是夫妻,这种默契,说是天作之合也不为过。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结婚,都怕找不到共同话题。瞧瞧人家李维康和耿其昌,除了是夫妻,还是事业上的知己。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他们对艺术的共同追求,让这段建立在AA制基础上的婚姻有了更深的内涵。是啊,生活中可以算得清清楚楚,但在艺术追求上,他们却都愿意为对方投入全部身心。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平衡了:在柴米油盐里保持独立,在艺术人生中相互扶持。这样的婚姻,你说它"精打细算"吧,但又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艺术家浪漫;你说它"公事公办"吧,却又充满了默契与真情。

说了这么多轰轰烈烈的舞台人生,最后还是要回到生活的烟火气里。

退休后的他们,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但对京剧的热爱一点没减。看戏、听曲、教学生,日子过得充实又惬意。你别看他们在柴米油盐上算得清楚,可要说到京剧艺术,那可是掏心掏肺地分享。

有人说:"所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话用在李维康和耿其昌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们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表白,也不在乎谁付钱多谁付钱少,而是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了最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

每天看他们一起逛菜市场,为一个价钱讨价还价;一起坐在戏院里,为一段唱腔品头论足;一起教年轻学生,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他们的AA制婚姻能坚持这么久?答案或许就藏在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里。当两个人都把对艺术的热爱放在首位,那些生活中的"斤斤计较"反而成了维系感情的调味剂。

时光虽然在他们脸上刻下了痕迹,可李维康对京剧的热爱、对耿其昌的情意,依然保持着年少时的温度。这大概就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既守住了对艺术的虔诚,也守住了对彼此的真心。

结尾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婚姻没有标准答案,李维康和耿其昌的AA制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相守,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彼此尊重,共同成长。

这不就是"白头偕老"最好的注解吗?

0 阅读:14

芒果干文学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