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樊美人”之称的慈禧宠臣樊增祥,21岁才脱下女式内衣

八方镜 2025-02-01 14:32:10

慈禧太后的宠臣樊增祥号称樊美人,他可是官至两江总督。

可就是这么一个封疆大吏,竟然有人说他一直到21岁的时候都还喜欢穿女装,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官至两江总督,却被指缺少男子气概?

樊增祥生于道光26年,是光绪三年的进士,中了进士的时候年仅31岁,可以说妥妥的大才子。

可就是这么个大才子,却有樊美人的称号,人人都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穿女装。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樊增祥确实有樊美人的称号,但原因却并不是因为他喜欢穿女装,而是樊增祥的父亲逼迫他穿女装。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也不是因为樊增祥的父亲有什么特殊的癖好,仅仅是因为樊增祥的父亲在年轻时,曾经跟另一个晚清名臣之间有那么点矛盾,这个晚清名臣就是左宗棠。

当时,樊增祥的父亲已经是总兵的官职了,也算得上是有名望的人士,可就在他去赴任的时候,准备拜见自己的上司左宗棠的时候,遇到了这么件令他气愤的事情。

当时樊增祥的老爸认为自己的官职不低,见了左宗棠不行跪拜礼,这让左宗棠大为光火,不但踢了他一脚,还大骂王八蛋,滚出去。

这让樊增祥的父亲认为是奇耻大辱,后来左宗棠官运亨通,成了朝廷重臣,而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总兵,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再也找不到报仇雪恨的机会。

为了能够洗刷耻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樊增祥的父亲就只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如果儿子能够有个不错的功名,甚至比左宗棠还混得好,那么父仇子报,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樊增祥的父亲就给樊增祥立了个规矩,没有考取功名之前,就穿女装,什么时候考中了,什么时候才能脱掉。

以此来激励樊增祥。

21岁的时候,樊增祥中了举人,算是功名一途上小有所成,这才脱去了耻辱的女装。

不得不说樊增祥的父亲为了给自己雪耻,这办法也是绝了。

不过,樊增祥的父亲的办法绝,也得有个足够优秀的儿。

樊增祥确实是非常有才,虽然在他21岁的时候,樊增祥就中了举人,但大家也知道,举人并不是仕途的开始。

因为中了举人只是过了省里的乡试,想要走上仕途,还得去京城参加会试,只有会试也中了,才有资格做官。

因此中了举人的樊增祥其实还是要苦读诗书,但是尚未正式获得功名的樊增祥,在当时已经是声名鹊起。

在他中了举人之后的第三年,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这个贵人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

很有意思的是,樊增祥父亲惹恼的左宗棠跟张之洞是齐名的人物,可以说樊家人能够有后来那么亨通的仕途,于这一家子人能够结识达官显贵不无关系。

但姑且不论这一点,张之洞对于樊增祥是非常欣赏的,看了他的诗作之后,张之洞就大为惊叹,不但提拔他去潜江传经书院主持讲席,还把他带到武昌,给张之洞做了幕僚。

也正是在张之洞的引导下,樊增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重大转折。

在认识张之洞之前,樊增祥的确有才,但当时他的才能仅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上,说白了,就是他有着非常好的文笔。

但是众所周知,晚清的中国,风雨飘摇,内有清廷的腐败无能,外有列强环伺,根本就不是让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时候;

再加上张之洞本身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他对于实业救国是充满理想的。

所以,张之洞告诫樊增祥,吟诗作赋的确是好事,但经国济世才是根本,如果国家不富强,又哪里有吟诗作赋条件呢?

因此自此之后,樊增祥开始转而研究经国济世的大学问,他考察民风,经济,水患,逐渐的从一个单纯的文人,演变成一个政治家。

31岁的时候,樊增祥中了进士,也正式的开启了自己的仕途。

最开始,樊增祥只是被委派到陕西宜川当了一个小小的知县。

上任仅仅七个月,就被调到省城西安下面的一个县里当知县,虽然官阶没变,但懂得都懂,能够到西安,意味着樊增祥有机会接触到更有权势的人物。

果不其然,在地方上政绩卓越,加之有张之洞的器重,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朝廷将樊增祥调往北京。

虽然只是在道府的武卫军担任官职,但这个位置却是官不大,事很大。

因为他是直接向慈禧太后汇报工作的,在此期间,正是在樊增祥的建议下,慈禧太后才同意离开北京,前往西安,名曰西狩。

虽然慈禧太后逃亡的过程十分狼狈,但不管怎么说,这次逃亡,还是留了一条命在,因此,慈禧太后对于樊增祥就更加器重了。

在慈禧太后滞留西安的时候,樊增祥得以进入政务处,负责处理军机政务,加之他出色的文笔,使得慈禧太后发布的很多机要命令,其实都是樊增祥代笔拟定的。

所以,慈禧太后回京之前,调樊增祥担任陕西布政使,这个布政使是干嘛的呢?

其实就是巡抚之下,一省管理行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可以说是省一级单位的二把手。

到了慈禧太后回銮之后,樊增祥又被调到江宁担任布政使。

也就是说,这次樊增祥可是从当时的大西北,去到了富裕的江南地区,大家都知道,虽然官职一样,但陕西的布政使和江宁的布政使,分量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这并不是樊增祥仕途的终点,一直到慈禧太后去世,樊增祥一直都在江宁主理地方事务。

直到1910年,也就是慈禧太后去世后的第二年,樊增祥的官职连升两级,直接从布政使,升格到了两江总督。

要知道,两江总督可是管着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军政事务,而在此之前,樊增祥仅仅只是一省的布政使,这样的越级晋升,可不常见。

如果清王朝还能多存活几年,恐怕樊增祥最终的地位不会比张之洞,李鸿章之流低多少,就算不能跻身晚清四大名臣,起码也能跟骆秉章,胡林翼之流有的一拼。

辛亥革命之后,作为前清高官,樊增祥直接赋闲在家,决心不参政事。

不过,对于像樊增祥这样的地方大员,就算他自己想要醉心田园,也并不容易。

当时湖北军政府就向樊增祥发来了邀请,毕竟他发迹于湖北,因此,湖北军政府希望他能够回到武昌担任民政长。

这个民政长对于樊增祥而言可谓轻车熟路,毕竟,他为官多年,做的最久的就是布政史一职。

不过,樊增祥对此并不看重,坚决不肯赴任,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之后,樊增祥实在难以推辞,这才不得不去到北京担任参议员。

直到袁世凯复辟,樊增祥彻底对政治失去了兴趣和希望,辞官回家,自此,有结束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晚年,赋闲在家的樊增祥又变成了年轻时醉心诗书的那个样子。

他时常作诗,写文,甚至还帮梅兰芳修改台词,现如今,著名的京剧唱本《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等都有樊增祥修改过的痕迹。

可以说,晚年的樊增祥在艺术一途上,同样大放异彩。

1931年,已经86岁的樊增祥因病离世,晚清和民国年间的传奇就此落幕。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