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很疑惑:父亲去世儿子不找人帮忙,不放鞭炮,不戴孝,不摆席,为啥?

碧千山 2024-08-03 22:23:33

网上看到了一条消息,父亲去世了,儿子异于常人,不找人帮忙,不放鞭炮,不收礼,不披麻戴孝,不摆酒席。上午火花下午入葬,花了不到两千。很多乡亲不解,去质问这位‘不孝子’,儿子说:“生前尽孝了,问心无愧”,对于这位儿子的做法,网友们意见褒贬不一,有一部分人很赞同儿子的做法,只要生前尽孝了,简办丧事也未尝不可;有不一部分人觉得儿子的做法不对,没按照约定成俗的丧葬礼仪办事,会被乡邻戳脊梁骨,会被亲戚冷落。如果让我选边站队的话,我赞成生前尽孝,丧事简办!

我们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同时也积淀了很深厚的丧葬文化,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逝者的身份地位,丧葬习俗也千差万别。古代帝王有大量的陪葬殉葬,少数民族地区有崖葬,水葬,西藏地区甚至有骇人的天葬,我国中西北一些地区甚至一度有配阴婚骇人听闻的习俗。我们不强求每个地方的习俗一样,做到入乡随俗即可。

尽可能的为逝去的亲人举办隆重的丧礼,是很多地方约定成俗的规矩,好像丧礼越隆重就越能表达儿女对逝者的孝心,在乡邻面前越有面子,于是为了这个所谓的面子,有钱的大操大办,没钱的‘大众娘充胖子’借钱也要大操大办,于是攀比之分盛行。于是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谁家的老人去世后丧礼办的越隆重,谁的儿女就越有本事,就是越有孝心。殊不知有些所谓有本事有孝心的儿女,在老人生前都没尽孝过一天,只不过在老人死后为了面子大操大办,显得自己多么有孝心!

我的观点是尽孝要在老人生前,古语说‘生前床头一杯水,胜过坟前万吨灰’,老人去世后的这种尽孝做给别人看而已,没任何意义。但事实是生前尽孝的少,生后事办的隆重的多。农村不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儿女越有出息,父母老了越没有依靠,事实也是这样,没有‘出息’的儿女留在了父母身边尽孝,越过了龙门的儿女在外地,甚至在国外,很忙,很远根本没有时间尽孝,他们能做的就是在父母离世后大操大办来弥补这个遗憾,但这个遗憾能弥补回来么?

所以我赞同儿子的做法,生前好好尽孝,不留遗憾,死后简单办理,不搞铺张浪费!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