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辈子会爱上谁,会跟谁恋爱结婚,其实在你父母身上就能看到模板和影子;
在亲密关系中,你如何跟伴侣经营爱情,如何反馈爱情,也藏在父母的模板之下。
所有男女关系的本质,都绕不开两个核心。
第一:人们如何被爱,就如何施予爱(本我的直接展示)
第二:人们如何给予爱,就期待得到什么爱(用爱去掌控对方)
-01
你如何被爱,就会给予伴侣什么样的爱
在跟一位读者咨询时,她谈到自己的丈夫是“回避型人格”;
每一次产生矛盾,无论大事小事,丈夫都会沉默,冷暴力。
她不主动,丈夫也不会主动;
她主动了,想要缓和矛盾解决问题,丈夫依旧在沉默。
再次沟通,丈夫就自动忽略这件事,就当这个矛盾从未发生过一样。
结婚短短几年,两个人之间就积累了诸多矛盾,这位太太对丈夫的不满和怨念也是与日俱增。
在沟通后发现,她丈夫的父母,也有着“不幸的婚姻”。
简直是一个模板出来的。
她的公公也是回避型,擅长冷暴力,沉默;
婆婆歇斯底里,公公就冷冰冰地看着她发疯,保持冷漠,一言不发。
从小到大,丈夫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
没有人教他如何去爱,没有人教他如何去经营关系;
而她作为丈夫的初恋,自然就承担了这一切。
你会发现,大多数人的感情,要么受到父母影响,要么直接复制父母感情的相处模式。
在这一点上,宿命就是一个轮回。
再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被爱,得不到关注与回应,几乎很少有生日礼物,很少被奖励;
那么在TA的认知里,经营感情也是不需要礼物,不需要浪漫和新鲜感的。
伴侣的期待,TA始终感受不到,或者不明白伴侣为什么发脾气。
一个人在感情里下意识的反应,其实就是TA曾经历过的爱;
大多数源于原生家庭的爱,少部分来源于和前任的相处模式。
他如何被爱,就如何反馈给你爱;
他如何成长,就会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感情中与你共享。
就像一个从小就缺爱的人,无比渴望从你身上得到爱,陪伴,特别焦虑,患得患失;
但是,TA又无法给你提供充足的爱或情绪价值。
你始终被索取,却极少得到TA的情感供养。
这一点,是被动的爱,是一个人得到爱时,潜意识里发出的本能反应。
从好的角度讲:
如果你的伴侣很会经营感情,擅长倾听并与你共情,遇到矛盾愿意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
那么你就去观察TA的父母,会发现他父母也是这样相处的。
父母的感情模式,三观认知,思维与行为,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02
人们如何给予爱,就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爱
这是主观上的爱,是带有预期管理的爱,是希望得到伴侣给予自己同样的爱。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以爱之名的“控制”。
打个比方:
你不想喝奶茶,但伴侣却给你买了一杯奶茶。
TA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意图?
他希望得到你给予的奶茶,但是他又不直说;
所以他就给予你,希望你也能给予回馈,也给他买一杯奶茶。
如果你没有给他买奶茶,你会发现他很失望,情绪明显不对劲。
这就是预期失效,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你不需要衣服,对方忽然送你一件衣服,其实跟你是否需要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希望你也能送给TA衣服。
有些人给予的爱,并不是伴侣需要的,而是TA自己需要的;
有些人对伴侣好,是希望伴侣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去反馈他。
这样的爱,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掌控呢?
人从一出生,就是有局限性的;
被父母局限,被家庭局限,被认知和父母感情局限。
但人的“神性一面”在于,人是具备创造性的;
你要相信,你有创造自己,有“重生”的勇气和能力。
为什么我一直跟大家反复说:
爱人之前,一定要先爱自己;想拥有好的感情,一定要尽量让自己圆满?
因为只有圆满的,懂得爱自己,理解自己需求与感受的人,才能去理解伴侣,共情伴侣。
你不懂爱,不会爱自己,自然也学不会去爱任何一个人。
这才是经营好感情的前提。
一个匮乏的,孤独的,缺爱的,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拥有健康的关系。
话题:你们之间的感情,是互相滋养的关系吗?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