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男子失忆后失踪22年,恢复记忆来认亲,姐姐:还以为是骗子

老李聊聊养护 2025-04-22 20:32:36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石美接到那个电话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僵住了。

“姐,我是石辉,我从丹东出发,明天就到天津了。”对方的声音带着不确定的颤抖,却又像极了小时候的弟弟。她手里的锅铲掉到了地上,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名字,她等了22年。

可她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怀疑。石辉不是早就失踪了吗?一个失忆了22年的孩子,怎么会突然打电话回来?她没敢告诉父母,害怕又是一场空。

但第二天,当她在派出所门口,看见那个站在民警身边、身材挺拔、眼神清澈的中年男子时,一种熟悉的冲动瞬间涌上心头。虽然岁月改变了容貌,但那一刻,她知道——他回来了。

事情发生在22年前的天津南开区。

那时候的石辉是个活泼的小男孩,常常一边蹦跳一边唱歌,把家里吵得热热闹闹。可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把这一切都打碎了。

一次户外玩耍中,他头部遭遇重创。医院虽然救回了他性命,却诊断出严重的失忆症,连前几天发生的事情都无法记起。

母亲整夜不眠,父亲请假带他四处求医,姐姐石美也时常帮忙照看,但效果寥寥。

由于担心石辉在外迷路,家人只能将他反锁在家中。窗户关得严严实实,门上加了三道锁。

起初,石辉还安安分分地待着,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开始反感这种“囚禁”。一次父母和石美都去田里干活,石辉趁机溜出了家门。他穿着一双旧布鞋,悄无声息地走出了院门。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儿。

那之后,石美一家像疯了一样寻找。

他们每天凌晨站在村口,对着通往国道的方向站半个小时,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从车上跳下来。只要村里来了外地的表演团,他们一定第一个赶到,逐个认脸,期盼弟弟混在其中。

有一次,他们接到一个从百公里外打来的电话,说发现一个和石辉相似的男孩。他们火速赶到现场,结果发现不只是他们一家,还有两个家庭也来认亲。最终,那孩子与三个家庭都没有关系。

失落之余,其他家庭的一句话让石美一家心如刀绞:

“失忆的孩子连讨饭都不会,要怎么活下去?”

“谁会收养一个什么都记不住的孩子?他很可能早就没了。”

从那以后,他们的寻找慢慢停了下来。石辉的父亲最终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石辉的名字,从家族户籍中被法律抹去。

而那年从家门口走出去的石辉,头脑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顺着国道一路向北走。饿了,就向路边的店铺讨吃的,渴了,就蹲在路边喝水管的水。起初他说话困难,好心人给他吃的,他只是点头。

走了几个月,他从河北一路穿行到辽宁。那时已是冬天,他蜷缩在丹东一家小饭馆门口,冻得发抖。饭馆老板娘心软,把他叫进去喝了碗热汤。

后来,老板娘和丈夫商量,决定暂时收留这个孩子。他们没有子女,而石辉看起来也没有去处。于是,这个失忆的孩子在丹东得到了人生中第二个家。

他们给他起了个新名字,教他读书写字,带他去看医生。石辉渐渐学会了做饭、干活,还学了点木工手艺。虽然对过去的一切一无所知,但他安分,吃苦,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这平静持续了将近20年。

直到有一天,石辉从外面干完活回到床上,闭眼时,脑中像闪电劈过。他突然看到一扇红漆剥落的大门、一个戴围裙的女人喊着“石辉吃饭了”、一条羊肠小道通往菜地……

这些片段一个接一个地浮现,让他心跳加速。他猛地坐起来,用手按住额头,拼命想回忆更多。连续几天,他脑海中不停闪现出一个名字:“南开”。

“南开是个地方。”他说服自己,决定去寻找。

他求助派出所,提供所有自己记得的片段。派出所民警一边惊讶一边记录,随即联络天津警方。对比当地多年未解决的失踪档案,最终找到了一个可能——石辉。

民警建议先由他们联系家属,但石辉执意说:“让我来打这个电话吧,我太想听姐姐的声音了。”

电话那头的石美一开始根本不信。

但第二天,当石辉再次拨通电话,说出家中老家具的样子、父亲的鞋码、曾在家门口摔倒留疤的往事时,石美哽咽了。她匆匆赶往派出所。

见面的那一刻,石美迟疑地看着这个已经三十出头的男人。他站得笔直,眼神里透着熟悉的神色。她默默打开一只旧木箱,拿出一件破旧的小棉袄。

“你记得这件衣服吗?”

石辉双眼一亮:“这是咱们那年赶集,妈在路口阿姨那买的,左边袖口还有个补丁。”

她又拿出一双老式球鞋。

“我生日那年,爸买的。我还记得有个小伙伴跟我买了一样的。”

一件件、一句句,拼起了过去的记忆。这一刻,石美终于相信:她的弟弟真的回来了。

但石辉的归来,也带来新的现实问题。

他曾被法院正式宣告为失踪人,这意味着他的身份证早就作废,户口注销,法律意义上已“消失”。

石美随即向法院提交材料,请求撤销宣告。天津南开法院迅速启动程序,在警方配合下,调取石辉现居地和现身份资料。为避免石辉长途奔波,法院通过远程视频开庭。

数日后,民事裁定正式生效。石辉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

团聚之后,石辉面对一个现实难题: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他该选择谁?

“我都不能舍。”他说。

养父母是他的再生之恩,亲生父母是他的根。他决定回丹东照顾养父母,空闲时便回天津探望亲人。

“以后我得多挣钱,车票也好,日子也好,两边都不能差。”他憨厚地笑着。

石辉的22年,是一条从失忆到找回自己的漫长之路。在这条路上,有封闭的童年、混乱的旅途、温情的收养,也有法律的正义和亲情的召唤。

如今,他站在两座城市之间,肩负着两份亲情的重量,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填补那些曾经空白的岁月。他说:“我会拼命工作,让爸妈和养父母,都过上好日子。”

这不是童话,但结局,是现实世界里最温柔的一种可能。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川流趣谈

——完——

参考文献:

光明网:男子失忆失踪22年!突然“找回自己”并找到了家人 可消失的身份怎么办?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