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能源危机像雪球一样滚大,被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小国会怎么做?是认命凑合,还是硬骨头反击?最近,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给出了一个答案:与其继续默默承受高额成本,不如拍案而起,敲打下家。而这一次,他选择了乌克兰,震惊了整个欧洲。
事情的起因得从乌克兰“不声不响”断了通往欧洲的俄欧天然气运输管道说起。这一下,欧洲能源市场直接炸锅了,天然气价格跟脱缰的野马似的狂飙,连带着电费也在涨。可这不是普通老百姓日常喊两句“生活难啊”的事。它的背后还包含着一个更大的难题:像斯洛伐克这种依赖天然气的国家,几乎立马进入生存模式。
你可能会好奇,断管子开罪的是俄罗斯和欧盟,关斯洛伐克什么事?偏偏斯洛伐克就成了链条上最“憋屈”的环节。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高价从别的地方买天然气;另一方面,他们被协议约束,还得低价供应给乌克兰。
精打细算一番,这个“中间商”亏了个底朝天,据说赔了差不多9000万欧元。账一笔一笔算得透彻,心里的火也随着这数字越烧越旺。
终于,这把火在菲佐这里爆发了。访问莫斯科之后,菲佐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开炮,话里话外对乌克兰的“无耻行为”毫不留情。他质问乌克兰:你切断天然气供应,损害俄罗斯和欧洲的利益,究竟想干啥?就怕大家听不明白,他还抛出了一个赤裸裸的威胁:要是斯洛伐克没气用,那就让乌克兰没电用。
这下,可算是欧洲内部第一次有国家对乌克兰明确表态“强硬反击”了。在此之前,其他国家基本处于一种“和稀泥”的状态,嘴上骂骂俄罗斯,实际行动却按兵不动。
但是,芬兰这个硬核总理的一番表态却不仅仅是气话。更深层次地看,这表露出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小国在国际局势中被夹得喘不过气来的反弹和愤怒。你让它一直沉默吧,可能会忍,但忍到极限的时候,一个对外的发作就是必然的。
让人意外的是,不管是挨着斯洛伐克的邻居,还是那些动不动要在人权、道义上表态的“主角”欧洲大国,这一次大多都选择了沉默。有的还偷偷表示了一点理解,嘴上不出声,实际上也没急着给乌克兰撑腰。
事情的本质是,欧洲国家自己也被这天然气断供折腾得够呛。能源短缺就像一把刀架在脖子上,大家都在用昂贵的替代能源苦苦支撑。
换句话说,乌克兰这一操作让整个欧洲都吃了苦头,谁也不想被斯洛伐克点破了那层窗户纸,好像乌克兰就是这场经济困境的直接制造者。
此外,这件事也让欧洲人自己的情绪有了发酵的空间。这几年,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极右翼势力逐渐抬头,不少人早就对乌克兰靠大量外部援助“逆风生存”感到不满。斯洛伐克这次发难,简直打开了一个潜在的闸门。
从这场风波中获益的另一方,就是俄罗斯。菲佐跑了一趟莫斯科,这让普京嗅到了机会。他在会面中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论点——经济问题应该“脱政治化”。翻译成白话就是:大家别总搞制裁了,俄罗斯能帮忙解决你们的能源危机。
这表态背后隐藏的,是俄罗斯想借机推动“对俄制裁松动”的算盘。毕竟,俄罗斯和欧洲曾经能源合作多年的强链接被割裂,导致欧洲的能源空窗期,加上高价格难以再长期维持,它又何尝不是想找“一条台阶”和解?
但摆在面前的障碍也够糟心:以大部分欧洲国家目前坚定的政策立场来看,这个“合作重启梦”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如果类似菲佐这样的强硬表态逐渐扩散,也许俄欧的紧绷局势真有可能迎来变量。
再看远些,美国倒是乐得在这一片混乱中得利。欧洲能源短缺,谁站出来救场?当然是美国高价供应液化天然气。拜登政府显然不准备“只看热闹”,趁机赚了一波波外汇。
但你瞧,这份生意做多了,也不是完全无害。长期来看,如果欧洲真的咬牙发展能源独立战略,比如尝试更多可再生能源或者从其他国家直接采买天然气,难免会削弱对美国能源出口的需求。一切“短期利好”背后,都暗藏双刃剑的危险。
从局部影响来看,菲佐对此事带头反制乌克兰,打破了欧洲内部的沉默规则。其他效仿的可能性也是值得深思的。如果越来越多类似斯洛伐克的中小国家公开反对乌克兰,欧洲与乌克兰的关系只会更加紧张,甚至可能让泽连斯基感到支持的“劲头”正在逐步势弱。
泽连斯基政权此刻面临的外交挑战也不小。既要平衡和欧洲大国之间的立场,又要想到如何避免“盟友散伙”的可能。关键点在于,乌克兰能否在外交上找到一条软着陆的通关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