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主角固然夺目,但如果没有配角的衬托,再光彩的主角也会失去颜色。在这些配角中,出现了很多诸如“妈妈专业户”、“婆婆专业户”、“市井太太专业户”等等的演员。
说到“市井太太专业户”,她们通常饰演的角色都是市井弄堂里的小人物,身上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接地气还让人印象深刻。张芝华就是其中一位。
说起张芝华,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对年龄较大的观众来说,说起《庐山恋》里的郭凯敏,总会想起张芝华,因为两人曾是一对夫妻;
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她是《我和我的父辈》里的蒋大妈,《我和我的家乡》里的姜老太,《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张伯老婆......
认识她演的角色,却不一定认识她本人,但看到照片后,一定会觉得,这个演员不要太熟悉了。
1958年,张芝华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除了会说上海话,普通话也十分标准。
到上小学时,张芝华的这个特色就显现出作用了,经过两次选拔,她成了霍山路第二小学小广播台的播音员。
霍山路第二小学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于1928年创办,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担任着接待外宾的重任。
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一看就是一个十分喜庆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起,张芝华又成了外事活动中,代表中国儿童向外宾献花的那个少年。
也是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张芝华爱上了京剧。
那时,霍山路二小接待外宾时有一个保留节目,那就是京剧《沙宾滨》。
有一次,原先唱“沙奶奶”的那位同学有其他任务,张芝华因为普通话不错,形象也不错,被拉去“顶班”沙奶奶。
张芝华此前从来没有唱过京剧,但老师对她有信心,一句句地现教现学,经过半个多月的突击训练,张芝华就登台了,表现还不赖。
就这样,她成了这出戏目里“沙奶奶”的演唱者。
这是张芝华第一次接触京剧,没想到她因此还爱上了。
上初中后,张芝华参加了上海少年儿童广播合唱团的考试,成合唱团里的京剧独唱演员。
从此,张芝华就与京剧结缘了,后来成了京剧的资深票友,京剧也在她最困难的时期,助她摆脱了经济压力。
1975年,正在上高中的张芝华赶上了上影厂招收年轻学员,有幸和郭凯敏、张瑜、陈冲、陈烨、王伟平、陈鸿梅等人一起,成了上影学员班的一员。
在这里,张芝华遇到了她一生的贵人,张瑞芳老师。
张瑞芳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1952年版的《南征北战》中,张瑞芳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
这部电影虽然在1974年又重拍,但不管是战争场面,还是剧情方面,都远不及1952年版的。
张瑞芳当时刚刚被允许重回舞台不久,负责教授这些小演员表演。她对这些小演员的照顾,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
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每到星期天,或是发工资后,张瑞芳老师就会做好一桌饭菜,邀请这些学生到家里来吃饭。
张芝华当时是这批小学员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因此与张瑞芳老师接触更多一些。
在张瑞芳等老师的细心栽培下,张芝华很快就在那批学员中脱颖而出。
先后在《曙光》《柜中缘》《万水千山》《放下你的鞭子》等多部话剧中出演重要角色,参演电影《小将》《大刀记》《雪青马》《等到满山红叶时》。
这些经历,让张芝华的演技有了一定的提升的同时,她也成了上影厂的小明星。
1979年,《庐山恋》令郭凯敏名声大噪,他和张瑜,成了影视界最早的CP。全国观众都以为他们俩是一对,但郭凯敏真正的女朋友,却是张芝华。
郭凯敏老家在东北,一个人考到上影厂,人生地不熟的。
厂里的领导对这个小伙子特别关照,都想让他在上海有个家,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在厂领导的撮合下,上海本地人张芝华成了郭凯敏的女朋友。
郭凯敏高大帅气, 张芝华气质出众,上影厂的职工们都觉得他们是最合适的一对。
《庐山恋》上映后,全国观众都认识了郭凯敏,张芝华和他一起出去,路人都会毫不避讳地对郭凯敏说,这个(女朋友)不好,电影里的那个好看一些,丝毫不顾及一旁张芝华的感受。
不过外人评价,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感情,很快,他们走进了婚姻。
婚后,夫妻俩在事业上齐头并进,张芝华先后参演了《忘不了你》《清水店》《流亡大学》《女大当婚》等影视剧。
凭借这些剧,张芝华在影视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这句话放到任何一对新婚夫妇身上都合适,郭凯敏和张芝华也不例外。
张芝华从小生活条件优渥,身上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和家庭中的绝对平等观念,相反,从小在东北长大的郭凯敏,身上多少有一些大男子主义。
一个要平等,一个觉得对方太矫情,矛盾就这样来了。
当时两人一起拍摄了多部戏,如果有对手戏,两人能够从戏里吵到家里。
特别是在拍摄《结婚进行曲》的过程中,因为对这部剧的见解不同,两人几乎天天吵,在剧组吵完回到家继续吵。
就在两人身心俱疲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让这对夫妻暂时分开了两年。
1985年,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一个干修班(表演干部专修班),招收一批有表演经验,却没能上大学的演员,上影厂也有几个名额。
这个干修班,后来被网友们称为“明星班”,因为从这个班里出来的演员,绝大部分都是演艺圈的大咖。
本来张芝华也有机会去的,自从恢复高考后,她一直渴望能继续去读大学。
但上影厂的名额有限,而且是推荐制,郭凯敏和张芝华,只能去一人。
最后,郭凯敏去了,和唐国强,宋春丽,韩再省,赵福如,赵娜,郭旭新,寇振海,宋晓英,吴玉芳,李凤绪,何伟等人成了同学。
郭凯敏是一个特别有抱负的人,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他并不满足一辈子只做一个演员,他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
在北电学习期间,郭凯敏在同学们中属于比较刻苦的那类。
哪怕同学们都是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但像郭凯敏这样知名,学习还这么刻苦的却没有。
夫妻间暂时的分开,让他们的感情又好了起来。
不久,张芝华怀孕了。
在演艺事业高峰期怀孕生子,对任何一个女演员来说,牺牲都是非常大的。
张瑞芳得知后,狠狠地批评了张芝华。
此时,张芝华身边的好友张瑜,陈冲,张闽等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而且不少人还拿到了大奖,只有她还是一片绿叶。
但以家庭为重的张芝华,还是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郭凯敏远在北京,张芝华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有时孕反应太大时,她就回娘家住几天,从来没有跟郭凯敏抱怨。
哪怕是妻子怀孕,包括生产以后,郭凯敏也如从前一样,一个学期回来一两次。他在北电学习表现优异,并计划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导演事业。
孩子出生后, 张芝华更忙了,为了照顾孩子,她只好不停地推掉找上门来的戏约。
剧照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张芝华,终于等到了郭凯敏毕业,他终于回上海了。
在北电的学习,开阔了郭凯敏的视野,对电影,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部剧的导演,可以掌握整部剧的核心精神,这是做演员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的。
郭凯敏对电影如此钟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北电学习期间,他已经执导了一部电视剧,这部叫《洋泾浜兄弟》的电视剧,在上海播出后反响不错。
这更坚定了他做导演的决心。
但导演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特别是从演员转行到导演,而且还是那么年轻的一个演员。
当时八大电影制片厂都已经是人才济济,很多有才华的导演,都选择去了小地方的制片厂一展身手,或是在剧组积攒人脉。
比如那时张艺谋去了广西电影制片厂,冯小刚整天泡在剧组做美工学习经验寻找机会,陈凯歌也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刚刚拍了第一部电影《黄土地》。
郭凯敏想到了去地方小制片厂实现理想。
当时海南正处在大开发时期,能不能在海南建立一个电影制片厂呢?
郭凯敏开始和海南方面联系。
其实郭凯敏的导演梦想,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作为上影厂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特别是已经家喻户晓了,上影厂不肯放人;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妻子和孩子也不希望他去那么远的地方。
如果说单位的事还好说,那家庭的事对郭凯敏而言,就是一堆乱麻。同样,对张芝华来说,也是痛不欲生。
张芝华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重的女人,她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一家三口每晚能聚在一起吃饭,周末能一起出去逛公园,爬山。
郭凯敏去北京学习,对家庭和孩子的亏欠,她能理解,但她不能理解的是,一家三口好不容易才团圆,又有一份光鲜的演员职业,他还要去折腾。
郭凯敏却认为,男儿志在四方,趁着年轻多出去闯荡,寻找人生的更多可能。
但有一点,他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自从毕业后,郭凯敏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他四处奔波,寻找各种拍戏机会,也推掉了找上门的戏约。
他为理想奔波,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家庭,一个儿子。
孩子三岁时,他们离婚了,儿子跟张芝华生活。
离婚后,张芝华的生活陷入到了人生的低谷,经济压力首当其冲。
回归家庭的几年里,她没有接戏,也没有经济来源。现在陡然要复出,接戏又哪里是有那么容易。
为了生活,张芝华开始到处走穴,她很庆幸自己多才多艺,主持、配音、唱京剧,唱流行歌曲,唱民歌,只要主办方有要求,张芝华都能尽力做到。
唱京剧是张芝华的老本行,唱民歌则是在她看到京剧比民歌更更受欢迎,找老师另学的。
为了赚更多的生活费,给儿子一个安稳的家。张芝华开始没日没夜地奔波在各个演出场,除夕之夜,万家团圆的灯火,却没有一盏灯是属于她的,她还在外面演出。
那段时间,她觉得特别对不住儿子,哪怕人就在上海,她也经常好几天看不到儿子。
她感激父母对孩子的大包大揽,让她能安心工作,更感激张瑞芳老师对她的开导。
哪怕离婚就是她提出的,但在离婚最初的一段日子里,她还是痛不欲生。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从小到大她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年纪轻轻就成名,但在婚姻方面却失败得一塌涂地。
这时,是张瑞芳老师给她打来了关心的电话。
张瑞芳老师也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她十分理解张芝华的痛楚,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张芝华尽快走出离婚的阴影。
有亲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张芝华很快振作起来了。
郭凯敏离婚后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
他不顾领导同事家人的挽留,义无反顾地去了海南,致使很多人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对不起张芝华,也对不起培养他的上影厂。
郭凯敏对这些外人的评价可以不置可否,但到海南后遇到了困难,却是他不得不面对的。
他的理想是来海南促成建立一个电影制片厂,然后自己单纯地做一个导演。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建立一个新的电影制片厂,除了有政策支持,还要地方支持。郭凯敏是带着荣誉和人气来的海南,但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工作就好开展。
梦想往往支撑着我们的追求,但在生存面前,梦想有时显得过于苍白。
受大环境影响,制片厂依然遥遥无期,他的导演梦也迟迟未能实现,他只能去电视台做主持。
一年后,郭凯敏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他和朋友开了一家影业公司,打算自己单独做。
可影业公司亏得一败涂地,投进入的几百万都打了水漂。
不过在这段失意的日子里,有一个女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她就是尤勇智的前妻,郭凯敏的第二任妻子刘晓春。
刘晓春也是一名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在《一夜歌星》里饰演宝珠。
是她陪伴着郭凯敏度过人生的最低谷,不离不弃。
拋开事业不说,郭凯敏其实蛮幸运的,张芝华愿意为孩子回归家庭,刘晓春在和他结婚后,也是在家相夫教子,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1996年,电视剧《儿女情长》中,张芝华饰演二女儿童建梅。
这部剧聚集了演艺圈的大咖演员奇梦石,王玉梅,奚美娟,何麟,何政军、吴冕、任泉等等。
在第十五届金鹰节上,这部接地气的电视剧,几乎囊括了所有大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等等。
15年后,《儿女情长》续集《儿女情更长》播出,奚美娟、张芝华、吴冕“三姐妹”再次联手,又引发了一波新的收视狂潮,足见这部剧的影响力。
张芝华虽然在这部剧中没有获奖,但她也受到了观众的关注,也是这部剧后,张芝华的演艺生涯,重新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饰演的角色,慢慢从女儿转变成了中年妈妈,特别是一些市井小角色,比如卖菜的、扫地的,下岗的等等,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上海女性》 《重返石库门》 《何须再回首》《上海沧桑》《大浦东》《外滩钟声》等这些以上海为背景的年代剧,张芝华在里面都是饰演的市井小角色。
在这些小人物身上,观众看到了时代变化带给我们普通人的改变。张芝华演技出色,在诠释角色性格特点时惟妙惟肖,很快有了“市井太太”的称呼。
在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中,她饰演林小如(李小璐饰)的妈妈,精明的妈妈遇上迷糊的女儿;
在热播剧《回家的诱惑》中,她饰演林品如的母亲范丹,一个给女儿拖后腿的市侩妈妈。
这些角色,无一例外都是剧中不那么重要的,但张芝华却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让观众记住了她。
事业稳定了,爱情也不期而到了。
离婚7年后,经人介绍,张芝华认识了旅美画家查国钧。
当时,查国钧的两个儿子还在读书,比张芝华的儿子大不了几岁,真正让张芝华愿意重新走进婚姻的,是源于他们俩的一次对话。
张芝华:你为什么不画那种类型的画呢,那个不是更赚钱吗?
查国均是这样回答她的:你遇到不喜欢的角色,你为什么不接呢?那样不也能赚钱吗?不喜欢就可以不做,不用勉强自己。
不喜欢就可以不做,不用勉强自己,这句话,打动了张芝华。
人到中年,经历了坎坷风雨,张芝华对婚姻的理解更通透了。
是查国均给了她信心,在他面前,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坚持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在演戏方面,她变得更纯粹了。
有一次,张芝华接到一个角色,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对内地和港台演员区别对待,令张芝华特别气愤。
她给查国均打电话,告诉了他这件事,并说打算退出剧组,赔违约金。
查国均没有说什么,直接问张芝华,需要准备多少钱。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令张芝华特别感动。
婚后,张芝华陪儿子去美国读书,查国均中美两地跑。
但很快,张芝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她想念亲人,怀念祖国。
等儿子习惯了那边的生活后,张芝华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为了夫妻俩同居一地,查国均也将工作从美国转到了国内,他成了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导师,同时从事油画创作,在各地开画展。
此时,夫妻俩才真正过起夫妻生活,张芝华成了最优秀的贤内助。但同时,两人性格的不同,又令夫妻生活矛盾重重。
张芝华快言快语,是一个急性子,有什么事当下就解决最好;
偏偏查国均身上充满了艺术家的散漫,时间在他那里没有概念。
家里的家务活,查国均也完全是甩手掌柜,他觉得已经有保姆阿姨了,就可以把心思放到创作上了。
这种矛盾,可能每家都有,因为快和慢,张芝华和查国均也没少吵架。
但吵完后,两人出去看一部电影或是看一场话剧,就又和好了。因为这是两个人共同的爱好,看完后,两人就剧情可以讨论大半夜。
在这种讨论中,他们彼此可以接受对方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哪怕是相互对立,都吵不起来。
尽管生活中有矛盾,但这种精神上的深入交流,令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婚姻,在第一段婚姻中,张芝华为了活得有尊严,哪怕觉得婚姻对孩子,对父母伤害太大,但她还是勇敢地走了出来。
用她的话来说,是不得已的策略。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查国均,这个大她15岁的男人,能够包容她的火辣脾气,也能视继子如己出,给了张芝华一个幸福的家。
我不相信我会一直处在低谷。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希望,令张芝华在经历离婚的低谷后,能够迅速走出来,并在事业上发光。
张芝华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她从不曾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她喜欢做主妇,却并不会因此放弃自己。
同样,一个人只有在找到自我后,才会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有包容理解自己的丈夫,还有一个孝顺懂事的儿子。哪怕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和不幸,张芝华的人生,也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