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六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后,7月6号到9号,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又访华,而据最新消息,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将于7月16日至19日访华,可见中美高层会晤明显频繁了起来。
耶伦作为拜登政府第二位访华的高级成员,期间先后与我国财政部长、国务院总理以及副总理等高层会晤。在谈及中美关系时,她再次强调了美国不寻求跟中国“脱钩”,也不寻求“赢家通吃”的态度。
从表态上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鉴于美国政府过去一段时间里,嘴上一套,实际行动上又是一套的行为,耶伦此番表态到底能不能落实下去,还是有待观察的。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
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美国高层访华,都是这种说的挺好,但实际行动跟不上的话,那么他们一次次访华,意义何在呢?
更直白一点来说,此次耶伦访华,相比于此前布林肯访华,又有哪些区别?中美关系有没有更进一步,还是一直在原地打转?
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首先从两人关注的领域来看,布林肯作为拜登政府的第二号人物,他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在整体上缓和中美关系的氛围,并没有专注于某一领域,而是侧重于为中美高层沟通创造氛围。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这种背景下,耶伦作为美国财政部的领导人,她访华之后主要的关注议题还是在经贸领域,不管是她此次访华期间提及到的美国不寻求在经济上跟中国脱钩,还是一些不利于中美关系缓和的表态。
比如说要基于美国所谓“国家安全”盟友的利益来跟中国打交道,再比如说呼吁中国要“重返市场化”等等,主要都是侧重于经贸方面的议题。这种领域的细化,本身就是中美关系继续缓和的信号。
说白了,以前大家根本话不投机三句多,没法沟通。现在经过布林肯、耶伦访华之后,双方都已经可以在具体的领域沟通了,哪怕这种沟通还是有分歧的,但能够沟通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沟通的领域更具体也是进步。
布林肯访华
其次,从对华关系的态度上来看,此次耶伦访华,明显比之此前布林肯访华表现的更友善,或者说更有诚意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7月8日,耶伦在与我国高层会面时,一连“三次鞠躬”。
这种被视为“殷勤”的表态传回美国后,自然激起了许多美国政客的不满,戳痛了他们的神经,一名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官员就认为,她(耶伦)把美国的脸都丢尽了。
虽然说现在根据中美双方披露的信息来看,耶伦此次访华也没有达成比较具体的经贸协议,但也没有提及此前美国一直说的“去风险化”,而是用美国追求“多元化”的供应链,来表达现在美国在经贸领域,以及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出口限制和技术封锁的行为。
美国对华科技打压
客观上来讲,耶伦所谓的“多元化”,跟此前美国政府说的“去风险化”,以及布林肯说的构筑“小院高墙”,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还要坚持对中国打压和限制的表态。
但是美国不断的寻求用更没有攻击性的词语来表达美国的战略,实际上就是美国试图寻求和中国缓和关系的一种表现。
说白了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个词,可能不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是错误的,不会被国际社会接受,所以在主动的修改自己关于中美关系的定义。
中美关系
之前我国外交部多次表态,中美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错误的对华认知。两个国家交往,其实这种状态是最危险的,因为彼此都不认为自己有错,那么肯定就会继续对抗下去,谁也不愿意改变。
现在耶伦主动的寻求用“多元化”,代替“去风险化”,实际上就向外传达了,美国已经意识到“脱钩断链”是错的,可能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所以总在想办法掩饰他们实质上推动中美高科技领域“脱钩”的事实。
尽管这种掩饰本身,也表明了美国不打算改正错误的态度,但能够认识到错误,意识到继续推动“脱钩断链”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耶伦访华
从这个角度来讲,此次耶伦访华相比于此前布林肯访华来说,在缓和中美关系的角度上其实是往前更近了一步,尽管现在看上去,这一步是很微小的,但这个向前发展的趋势总是好的。
最后,耶伦此次访华跟布林肯访华,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她的“亲民”姿态,不管是直接在云南菜馆吃饭,还是强调“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有分歧,但跟中国人民没有”,实际上都展现出了一种美国试图缓和双方民间对立的态度。
这里面当然有一些挑拨中国政府和人民关系的意图,但是反过来说,也证明了美国不愿意跟全体中国人民为敌的想法。
虚伪做作的美国人,还想占便宜。 中国人只能认真打,不然自己利益将被其抢夺。 自己强大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