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火化太浪费?所有生物死后都会生态循环,火化打破自然规律吗

宇宙天文馆 2024-06-03 15:26:12

“一鲸落,万物生”,是自然界独特的温柔,鲸鱼死后尸体会成为海洋生物的食物,为它们的繁衍提供养分 ,维持这片生态区域近百年的稳定。

1998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北太平洋中,至少有12490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生存的。

地球经过亿万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动植物死亡后会经过生态循环反哺地球。

人类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多为火化,有人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死后没有进入生态循环,这是打破自然规律,并且火化是在浪费资源。这一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人类火化真的打破自然规律?

自然界的生态循环

在判定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自然界的生态循环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诗就是生态循环的体现,花朵凋谢之后,落入土地,经过分解后,土地吸收养分支撑植物再次生长。

生物的生命终止后,经过一系列繁复的分解过程后,它们的遗体最终转化为有机物,这个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过程,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循环。

自然界的动植物、微生物各司其职,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微生物就是自然界的“兢兢业业打工人”,它们以生物体中的有机物为食。

微生物中的细菌最先参与到循环过程中,它们分泌的酶类物质可以将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复杂物质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后经过进一步的分解就会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植物则略微不同,是通过真菌分解的,真菌释放出的酶可以分解植物的纤维素,将纤维素中的β-1,4-葡萄糖苷键分解为葡萄糖,吸收后转化为能量。

动物之间的循环更加简单粗暴,就像我们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蚱蜢、田鼠等动物通过植物获取能量和营养,鸟、蛙通过蚱蜢等昆虫获取食物,蛇捕蛙,鹰抓蛇,高等级的捕猎者死后又被分解,等级完善的食物链支撑着自然界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生态循环。

大马哈鱼洄游就是生态循环的完美体现,在太平洋生活的大马哈鱼在繁殖季到来的时候,将成为一个逆行者,完成三千多英里的旅程,回到出生的地方。

在这个旅程中,它们将历经艰难险阻,瀑布只是它们面临的一个难题,饥饿难忍的棕熊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一部分大马哈鱼填饱了棕熊的肚子,剩下的大马哈鱼幸运地回到了出生地,然后开始马不停蹄的产卵。产卵后的大马哈鱼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们的尸体将成为河床的养料。

生物的分解和循环构建了自然界生态的稳定,人类作为自然界一份子,一直高度依赖自然发展,但在死后并没有参与到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中来,这是违背自然规律吗?

土葬改火葬的习俗

自古以来,我国的丧葬方式都是讲究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土葬文化已经延续了数千年。

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的生活质量上升,加上多子多福等陈旧观念的影响,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50年代初期,我国自然人口增长率从1.6%上升到了2.3%。人口成本增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存空间变小了,现有的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人的生存。

要知道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地形复杂,可用的耕地面积很少,平均每人仅有1.37亩。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提出了丧葬改革,由土葬改变为火化,这样就不用占用耕地。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火化这丧葬方式的,有部分人认为火葬是资源浪费。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很多能量生存,但是人死后并没有像自然界的动植物那样死后分解回归大自然,给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这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真的是这样吗?

火化真的违背生物规律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人体的构成。老话讲:“女人都是水做成的”,其实科学地讲,无论男女都是水做的,人体里60%的成分都是水,剩余的是蛋白质、脂质等。

当人死亡后,人体进入火化炉时,700℃的高温会在短时间内将人体的水分蒸发殆尽,然后人体剩余的油脂开始充分燃烧,最后只剩下一捧由钙、磷等组成的骨灰。

其实火化称不上是违反自然规律,在人体燃烧过程中,部分有机物变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通过烟囱排放。

这些元素重新进入大气层,也是经过了一轮循环。那在人体火化过程中要消耗多少能量呢?

根据研究表明,一个体重在60kg左右的成年人,身体蕴含的能量大约等于11kg的汽油。

在火化过程中还要消耗约15公斤的柴油和20度电去消耗这些能量。因此,有人就认为这个环节不环保,更是浪费资源。

其实这种说法过于冷漠,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人体,但是对于至亲的人来讲,看着亲人被推进燃烧炉,还要被关注是不是浪费资源,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根据最新规定,我国2023年将全面统一丧葬模式,土葬改革将落实到农村地区。以往农村地区管理的并不严格,还是可以选择土葬的方式。

2023年最新修订的殡葬管理条例里面明确指出为农村修建公益性墓地,农村土葬可能即将迎来巨大改变。

对于土葬和火化这两种丧葬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

常纪文 ,肖保国.火葬与土葬的生态和法律比较研究

孙强 ,黄锦梅 ,常征 .环境伦理的焦点:中国殡葬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0 阅读:208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万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