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东北农妇收留日本弃儿,辛苦养育40年对方却这样报恩?

从风访鹤踪 2024-12-05 16:50:08

我不能咽气,我还要活着见到他,问问为什么回去日本后,就不见我这个妈了?

家住宁夏永宁县的李秀荣老人,几乎每天就要拿着儿子一家的照片,边摩挲边流泪,嘴里絮絮叨叨念着“算起来,我都11年没见过儿子了,我得活着见他一面”“要不是上了年纪毛病多,我还想到日本去找他嘞。”

李秀荣嘴里的这个儿子,其实并非她的亲生骨肉……

1945年冬,某个飘雪的下午,赵凤祥拉着车板车在哈尔滨街头转悠,他的眼睛不大但目光锐利,四处来回扫视着,看有没有能换钱的废品,好捡去买了补贴家用。然而天上的雪越下越大,寒风透过破烂的棉衣,争抢着往骨头缝里钻,让他不住的直打哆嗦。

赵凤祥往家折返途中,发现空荡荡的大街前方不远处有个小孩,寒冬腊月,浑身却只挂着几件破衣烂衫,脸颊和小手早已发紫,满是冻疮。他赵凤祥也是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人,心软又实诚,看到这孩子已经冻到站不稳,就上前怜爱的问询“你家在哪?叔叔送你回去。”

男娃见是陌生人,吓得连连后退,眼看就要摔倒,幸亏赵凤祥一把握住了他的胳膊。男娃挣扎着嘴里冒出一串叽里呱啦的日语,意思像是让他走开。

赵凤祥很快就回过味来,原来是个日本弃婴。鬼子在全国,在东北,在哈尔滨,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现在他们的崽子沦落至此,只能说是老天有眼。赵凤祥啐了口唾沫,直接扭头就走。可都拐到了另条街上他却又骂骂咧咧的返回去,二话不说将那个娃抱上板车“他是日本人,但更是个孩子,冰天雪地,要不了多久就得冻死,不能见死不救。”

赵凤祥这样想着,不觉间便回到了太平区太安南二十道街35号,他老婆李秀荣见推门而入的丈夫怀里抱着个约莫四五岁的孩子,脸上写满疑惑。

细细听过事情原委后,李秀荣并没多说什么,而是起身去灶台端来热粥,示意这个孩子不要怕,亲手往他嘴里喂,看着男娃满身冻疮,李秀荣也不管3岁女儿哭闹,将孩子最喜欢的那个大黄狗皮袄,拿给了“哥哥”去用。

赵凤祥见媳妇如此通人情,心里暖暖的。瞅见丈夫突然傻笑,李秀荣没好气的说“别愣着赶紧去找村里的大夫,给抓些药……。”日军那时才刚撤出中国不久,苏联红军就驻扎在哈尔滨,人们对鬼子的恨是彻入骨髓的。

李秀荣想到这里,连忙把孩子换下的衣物扔进灶火,烧了个干净。事后还和丈夫商量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叫赵连栋,说到底这还是个孩子,逐渐适应后就变的活蹦乱跳,李秀荣一个没看好他就跑到了外面。

这天,李秀荣正忙着做饭,突然听到屋外有哭声传来,等她出去后就见几个半大的孩子,将赵连栋围在中间推搡着欺负他,嘴里还骂他是小日本,李秀荣本想进行喝止,谁知这些淘气包竟朝她扔小石子,躲闪间李秀荣不慎重重摔在地上,肚里怀着的孩子也因此早尧,悲痛欲绝的李秀荣,卧病在床三个月都爬不起来。

这件事很快就在当地传开而且越描越黑,甚至有说法称赵凤祥夫妻俩是通敌叛国贼,李秀荣就是个普通妇女,哪能承受这般闲言碎语,身子更是每况愈下,丈夫赵凤祥见此情形下了个重大决定。

1950年,赵凤祥把房子转给邻居,带着老婆女儿以及捡来的日本弃婴,踏上了抵达河北吴桥的火车。此番离开,他们便再也没回过哈尔滨。

然而,赵家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搬迁出现好转。吴桥是李秀荣的老家,可祖上留下的房子,早已在荒乱年月变得破败不堪,他们身上的钱是有数的,顾得了吃就顾不了穿,四人口只能暂住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破草屋里,任凭风吹日晒雨淋。

日子艰难的时候,李秀荣也曾拉下颜面去找兄弟姐妹帮忙,但娘家人对她收养日本孩子的行为也十分反感,不管李秀荣如何解释对方都无法接受,最终甚至还因此闹成了仇人。李秀荣当然绝望,可她也怨不起来,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都死在了鬼子手下。

好在只要心气儿不灭,日子总还是有办法过下去的,一晃多年过去后,赵连栋也长成了个大小伙,某天老两口得知天津动力机械厂要招工,他们就砸锅卖铁,把日本儿子送到天津,自打赵连栋进入机械厂,赵家仿佛就有了盼头,这孩子脑袋好使,也会来事,没多久便学会了开车,后来又凭本事当上质检员,还讨了个漂亮媳妇,先后生下五个孩子。

眼看生活正慢慢变好,赵凤祥却因病闭了眼,丧事处理完毕,李秀荣就和小儿子,跟着到宁夏支边的女儿去了大西北。养子赵连栋被调到呼和浩特后,还经常携妻儿去探望李秀荣,那时这家人的相处还十分融洽,直到1992年事情出现了变化。

赵连栋突然提出想回日本寻亲,李秀荣“爱子心切”虽内心感伤,但还是让女儿赵连琴陪他回了趟哈尔滨。因为有当年老街坊的证实,赵连栋日本遗孤的身份得到确认,他也顺利找到了自己的生父。

赴日认亲返回中国后,赵连栋并没有过多的向养母李秀荣讲述自己在日本的经历,只是说他的亲生父亲是名日本军官,而他的本名为野板三。后来为纪念养父赵凤祥,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野板祥三。

1994年,野板祥三拖家带口定居日本横滨。临行前,他曾真挚的对养母许诺“我很快就会回来看你,到时候就在青岛买套房,让你安度晚年。”

父母哪会图孩子什么,知道野板祥三有这样的心意也就满足了。可惜,自此之后李秀荣苦苦等待了十多年,也没等来野板祥三。没有母亲不想儿子,她只是想见他一面。

面对整天思念养子的母亲,赵连琴愁眉不展,其实她曾多次给远在日本的“哥哥”写信,结果却无一例外石沉大海。

“我不会忘记你们!”赵连琴每次想起野板祥三这句临别诺言,就控制不住的激动起来“那个自诩情深的哥哥,为什么回去后就变的无情?”“难道他已经忘记,父母因为他受过的那些委屈,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离开哈尔滨,逃到了河北。”

李秀荣不让女儿这样说她的哥哥,但她心心念念的儿子,或许从踏上日本那刻就已经彻底消失,变成了冷漠的野板祥三。

早年间,李秀荣突发脑溢血,瘫痪住院,赵连琴很快就通知了野板祥三,然而对方不仅没有回中国探望养母,连句问候关心的话都没有。可就算如此李秀荣还是不死心,甚至多年的相思让她在年老后有些精神恍惚,女儿赵连琴喊妈的时候,她都常常误以为是日本儿子回来了。

野板祥三的做法,连同为日本遗孤的丁德水都无法理解。丁德水,当年是被吉林长春的一对夫妻所收养,1986年他曾收到日本政府消息,说是可以将他接回日本生活,但丁德水考虑到养父母都已经年近八旬,任凭日方百般劝说他都不肯离去,坚定的表示“我要为我的中国父母颐养天年。”

年轻人说到做到,他在养父母去世,守孝三年后才携带妻子东渡日本。然而,丁德水一家三年后又返回了中国“当时在日本的生活确实要比中国好很多,但我始终无法割舍对故乡黑土地的思念”丁德水曾无限感慨道。

1945年8月,日军在明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仍拼死抵抗,甚至疯狂到用“人盾”去阻滞苏军进攻,所以当时就出现了大逃亡景象。不过,许多侥幸活下来的日本人,都是因为得到了东北百姓的救助。

就像赵凤祥和李秀荣夫妻,这些对日本人施以援手的中国百姓,几乎都有死在鬼子刀枪之下的血亲,要说他们不恨日本人那都是屁话,但他们恨得是那些杀人放火的恶魔,而并非不懂事的孩子。善良和质朴就是如此,我们没办法单纯的去评判对错。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红十字会就开始联合着手进行遗留日本人的遣返工作,据资料记载日本政府为归国遗孤设置了很多障碍,而且安置措施也很不完善。例如,那些没有亲属认领的遗孤,就会被强行分到偏远的农村居住。此外,还有很多亲人健在却不愿认领,毕竟多个人就会多个抢家产的对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