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个曾经在学术界大有所为的人,竟然会因为一句话,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2019年,演员赵立新在微博上的一番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
从备受瞩目的“高知演员”到狼狈退网,赵立新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赵立新出生于1968年,河南郑州人。
自小对文艺充满热情的他,高中时期便深深迷恋上了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凭借优异的成绩,他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随后更是被保送至俄罗斯全苏国立电影大学深造。
作为一名职业演员,赵立新的阅读量和文化素养,曾经是业界公认的“标杆”。
正是这样一个“高知”标签,最终却成了他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2007年,赵立新在《大明王朝1566》中完成了银幕首秀,并首次尝试自导自演。
此后,他在影视圈逐渐崭露头角,但始终未能大红大紫。
直到2017年,他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的“北丐洪七公”一角,才让他真正走进了大众视野。
彼时,49岁的赵立新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年度魅力剧星”的奖项,事业终于迎来了巅峰。
好景不长。
2019年3月31日,赵立新在微博上发问:“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起初,网友们还耐心解答,甚至有人调侃道:“得不到就毁灭。”
但赵立新随后的一句回复,却让人大跌眼镜:“那紫禁城呢?
是忘了还是没带打火石?”
言语中透露出的冷漠态度,仿佛在暗示紫禁城没被烧毁是一种遗憾。
这还没完。
4月2日,赵立新再次发文:“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
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这一次,网友们的耐心被彻底耗尽。
尽管有人解释“日本人准备占领并统治,而不是掠夺”,但赵立新却回复道:“投降前还这么想吗?”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舆论的怒火。
很快,官方媒体纷纷下场。
中国反邪教账号和紫光阁先后发文,严厉批评赵立新的言论,并详细科普了“文物南迁”的历史。
原来,在1933年山海关沦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就开始筹备文物转移工作。
从2月5日到5月5日,他们分批次将13427箱又64包文物从北京转移到上海,随后又分批迁至南京、四川和台北。
这样一场浩大的文物保卫战,竟然被赵立新轻描淡写地质疑,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赵立新哑口无言。
2019年,新浪微博宣布将其账号禁言,而他参演的影视作品也纷纷受到影响,要么无法播出,要么将其戏份删减或换脸。
曾经风光无限的“高知演员”,就这样狼狈退网,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
如今,57岁的赵立新已经移籍瑞典,不再以中国人的身份自居。
有人说,这是他最好的归宿;也有人说,这是他咎由自取。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赵立新的言论不仅暴露了他对历史的无知,更反映出他态度的偏差。
无论他曾经的成就有多高,一旦触碰了国家和民族的底线,便注定无法被原谅。
赵立新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作为公众人物,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否则,再辉煌的成就,也可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他的经历,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