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是军人,我的专业是打仗。”
1926年,邓小平看到我国的处境,决定投笔从戎,后来在红军时期,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领导发动百色起义,红七军、红八军就是由他创建的。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担任一二九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担任总前委书记,统领百万雄兵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文革”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大刀阔斧地主持军队整顿。
邓小平的一生历经过“三起三落”,最后一次回到中央的时候,便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
据悉,当年邓小平回到中央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精兵简政”,想尽办法让党的领导队伍现代化、年轻化。
1985年5月23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京亲自主持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了一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精兵强军大战略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世称“百万大裁军”。
裁军百万的消息一出,不仅震惊了世人,又彰显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智慧与胆识魄力,因为当时中国还处在冲突时期。
那么问题,邓小平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时间回到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
当时邓小平坐在敞篷军车上检阅部队,看到台下是朝气蓬勃的年轻战士,台上是满头白发的老将老帅,邓小平叹了一口气:“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做。”
建国初期解放军规模在550万左右,中央一度决定要裁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不仅没有裁军还进行了扩军。
随后的五六年间,中央军委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裁军,但是六七十年代又一度涨到了610万左右。
我军人数增增减减,邓小平同志都看在眼里,在1975年到1984年期间,裁军消肿一直是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的问题。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小平同志提出不仅要搞国防和军队建设,还要支援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此,为了适应国防需要,各个技术兵种开始了各种裁剪合并,但是部队肿胀问题并未妥善解决。
但是综合考虑当时的军费支出、以及部队人数,我国部队存在着严重虚胖的状态,400万的军队里面,就有116万左右是干部。
1977年邓小平正式复出后,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最棘手,一个是冗杂庞大的军队,一个就是军队和干部老龄化的问题。
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邓小平发现场内几乎没有5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60岁到80岁之间的干部依旧是中央的“主力军”。
邓小平不由地发出感慨:“等什么时候,人民大会堂内坐着开会的,有一半是50岁以下的干部,我们的革命就算是成功了。”
话虽如此,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用邓小平的话来说,这样做是要“得罪”人的。
1979年,邓小平再次对解放军进行“瘦身”,将军队的人数削减至450万。
这一政策在军中引起巨大轰动,尤其是那些曾经在战争年代为革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工程兵、铁道兵之类的。
当时有很多的铁道兵领导不服气,立下战功赫赫的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何要下这样的决定,到处设置障碍横加阻拦。
后来这件事传到邓小平同志的耳朵以后,小平同志直接撂了一句话:“头头不通调头头。”
1984年,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邓小平发现主席台上坐满了满头白发的老将军,他们依旧想着报效国家。
其实报效国家是值得鼓励的,但对于国家而言,很多岗位需要年轻人胜任,毕竟社会在改变,国家也在改变。
阅兵结束后,邓小平硬着头皮、顶着巨大压力再次削减了100万解放军。
当时很多人给邓小平写信,请求撤销决定,但都被邓小平忽视,最终,我军成功裁军100万,军队实现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