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我们聚焦紫砂所面临的举步维艰之困境。市场萎靡与产能过剩诚然是部分原因,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转变思想观念。此思想涵盖两个方面:其一,从事艺术创作之人应继续致力于艺术,毕竟紫砂若无艺术支撑,便无法历经七八百年传承至今,且若无艺术,其未来亦难有前景与发展。
汲古斋推荐杨卫刚老师作品
紫砂最早作为茶器,有文人介入其中,将文化融入紫砂壶,使其从厨房逐步走向厅堂、殿堂,进而铸就辉煌,如今又迈向市场。历经七八百年,特别是近四五十年改革开放,紫砂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一部分人在红利时代发家致富,如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人以及大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彼时恰逢基建狂魔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紫砂壶亦走向高端。而如今,紫砂壶市场并非爆雷,只是有所回落,我们应回归其本质,转变观念。
汲古斋汲老推荐刘红霞老师作品
当下,紫砂从业者仍有七八万人。过去,人们赚钱较为容易,毛利颇高,如今却大不相同,每个人都倍感艰难,甚至难以获取他人的纯利润。我们应尊重时代变化,年轻人是消费主体,需推出新举措,在此不多赘述。今日,我重点谈谈紫砂的发展方向,其一是艺术文化与工匠精神,其二是回归普通茶具。
汲古斋推荐,汲小宁老师作品
就普通茶具而言,只要确保紫砂料子符合国家标准,哪怕是外砂料子,或采用外砂与内砂料子组合的混料、匹配料,只要安全且具有紫砂元素,作为一般茶具不应被排斥。如同景德镇、龙泉、德化等地的产品,景德镇的许多餐具虽为低温烧制,且有各种色彩装饰,但并不妨碍人们使用。对于紫砂,只要料子安全、符合国家标准、不添加化工,有紫砂元素,大可不必执着于泥料。
再者是工艺。如今,挤压成型与半手工类似。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有纯手工与半手工之分,而半手工在实际生活中发展最为得意,占据六七成市场份额。如今,半手工被机械、设备、科技所取代,这是发展之必然。若国家生产的机器更加精致,加以改进,或许会超越人的手感。社会在进步,我们不应排斥现代化生产,也不应排斥科技生活,同时更应尊重传统文化,二者并不矛盾。未来,半壁江山必将是统一标准、精美且廉价,让大家都能用得起的好茶具,即良器与美器。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我是汲老也请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