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特使密会”落下帷幕,中俄伊三国先军演后会晤,中俄高层在北京对表,一系列颇有深意的外交形势,让印度总理莫迪嗅到危机的味道。
紧急时刻莫迪发声,用三句话表明了自己对中印关系的看法。
日前,被特朗普委任为“美俄特使”的维特科夫结束访俄行程,正式回到美国。他对媒体透露,自己不仅见到了俄元首普京,而且事关俄乌“短暂停火”的协商,进行得也异常顺利。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美俄现在的关系已然处于“分歧迅速消除”的良性状态。这样一来,美俄谈拢、泽连斯基同意与美重签《矿产共同开采协议》,延宕三年的俄乌战争,隐隐有迎来大结局的趋势。
与此同时,被称为“战略大三角”的中俄伊,也在我们的协调下,展开了一连串行动:
首先是军事层面:北京时间3月10日,国际政局持续动荡的大背景下,中俄海军奔赴阿曼湾,联合伊朗展开了一场军事演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国敲定军演议程的同时,特朗普针对中东老对手伊朗,使了一手阴招:美国拿《防(核)扩散安全倡议》做文章,在马六甲海峡公然拦截伊朗邮轮。
如此看来,中俄伊此番联手“秀肌肉”实在是恰逢其会。有了中俄两国在军事上的“背书”,坚定反美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算能出一口恶气,借助主场优势,继续在中东与特朗普政府角力。
然而,相比于中俄伊北京会晤并共同发表宣言的举动,这“区区”联合军演,不过是开胃小菜。
2025年3月14日,中俄伊北京会晤成功举行。从会后三国联合发布的公告来看,本次会议有着以下三大共识与成果:
中俄伊重点就核及解除制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努力终止所有非法单边制裁”成了三国在经济、外交领域协作破局的新目标。
三方重申在外交上会保持互相尊重的原则。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在向世界表态:中国不会选择拉帮结派,我们已经找到了比结盟更好、更先进的共赢方式。
这也是在警告境内外反华势力:拿中美俄关系做文章,说中国放弃不结盟原则,进而炮制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居心不良者,省省力气吧。
中俄伊强调了“有关方应致力于消除造成当前局势的根源,摒弃制裁施压、武力威胁”这一重点。
这同样是在敲打美国及其盟友,中俄伊携手共进是大势所趋,任何想要离间三国关系的阴谋诡计,都是无用功。
最后,代表俄罗斯方面与会三边会晤的外交副部长里亚布科夫日和中方副外长举行单独会谈。
借着这个机会,中国也站稳了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根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报道:“中俄就乌克兰危机沟通、协调了立场”。
换句话说,在双方的努力下,中俄就俄乌战争问题完成“对表”,实现了立场和态度上的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俄这次“敲山震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受触动的印度,推总理莫迪出来表态发声。
日前,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突然“转性”,三句话重新定义了中印关系。
首先,莫迪谈到了中印之间的历史渊源。他表示,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双方又是邻居,这让中印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要知道印度从官方到民间,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和中国是“平起平坐”的,莫迪此话一出虽不失傲慢,但对印度来讲已经殊为难得。
其次,莫迪在谈到中印矛盾时用一句“对话解决分歧”让人大跌眼镜。那个在中印边境对我边防军悍然挑起冲突的印度哪去了?这莫迪,何时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
最后,在谈及中印两国工业产业等领域的竞争时,莫迪更没了一家独大的自信,他“谦虚”地表示,中印之间存在竞争,而印度政府现在要做的,是把这种竞争往“健康良性”方向去引导。
众所周知,莫迪是靠着民族主义起家的。最近一份印度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中,认为“解放军不是对手”的声音,还占据了印度民间70%以上的认知。
这时候跟中国“服软”,不是公开跟民意唱反调吗?为了修复中印关系,莫迪不惜动摇自己的基本盘?他这是何苦来哉?
玄机,就出在中俄伊最新联合声明中“有关方应致力于消除造成当前局势的根源,摒弃制裁施压、武力威胁。”这句话上。
美国、欧盟乃至日韩新澳,确实是中东、南海等中俄伊势力范围内局势时常动荡的根源。但印度也不遑多让,频频在西南边境挑衅中国主权的他们,同样是中俄伊此次联合声明共同敲打的目标。
当然,站在中国的角度,我们不能因为莫迪说了几句好话,就对印度这个“近邻”放松了警惕。
古话说“听其言更要观其实”,在印度拿出与华和解、交好的具体行动之前,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记“发展好自己才是硬道理”这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