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借鸡生蛋算盘啪啪响,鼓励中国接盘,我国外交部亮明底线!

科普启示录小强哥 2025-04-15 18:33:14

这两年印度在国际上一直表现的比较跳脱,几乎所有世界局势都想插上一嘴,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地区大国,这两天莫迪又把主意打到了中资企业身上,外交部也没惯着,直接提出了我们的要求,让莫迪转瞬之间就有些尴尬了!

莫迪想“借鸡生蛋”

现在的印度在国际地位上确实越来越高,也被联合国贴上了“人口大国”、“高增长”、“大市场”这几个标签,可是自家事自家知,印度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已经出现问题了。

所以莫迪将目光盯在了我们身上,要求也非常直接,希望我国加大对印度投资,按照莫迪的想法,印度经济眼下困难,急需外部资金进来拉他一把。

我国作为全球投资的重要力量,自然而然就让莫迪看成了“救星”,其实这种事也不新鲜,多个朋友多条路,莫迪想要借力使力,如意算盘打的还是非常精明的。

中印作为邻居,彼此的经济影响力巨大,莫迪的表态也算合情合理,莫迪口头上强调双方健康竞争,还自称努力确保分歧不会升级为争端。这话听着挺漂亮,摆明了不想把事儿闹大,印度会从政府层面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中国资本给国内困境解解围。

这么看莫迪的意图其实挺清楚,和我国经济绑定不仅让他有面儿,还能从中捞到实质好处。所以前脚还在国际场合高调谈合作,后脚就公开喊话要中国投资。

莫迪要求加大投资力度没什么毛病,可问题是印度那边却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安心的保障,所有的承诺都仅限于口头,完全没有书面上的硬承诺,更何况印度这两年的口碑确实不怎么样。

之前各种税务纠纷、法律指控、突击检查甚至高管被逮捕,让小米、Vivo这些大企业都吃了瘪,这时莫迪呼吁我国投钱进去,可谁能保证不会踩雷呢?

看来印度终于要被口碑被反噬自身了,印度经济少了外部的输血很可能真的撑不住了,我国投资不但可以解燃眉之急,还能为印度的技术发展和就业带来红利,尤其在“印度制造”的雄心下,外资显得格外重要。只是莫迪这个“借鸡生蛋”的如意算盘真的打的响吗?

怎么办外资“坟场”可救不了急!

印度这块土地对投资者的态度始终是悬在头上的剑,这些年印度给外界的形象太鲜明——“外资坟场”,这几个字已经成了印度的标签。

2023年超过2700家外企选择退出印度市场,占外资企业总数的六分之一。近两年印度差不多每个月都有100多家外资跑路。

之所以外资纷纷撤离,就是因为这些年在印度落地的大企业,基本也没谁能躲过麻烦。

Vivo和小米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本来两家企业对进驻印度市场是抱着极大信心的,可没想还没等业绩创造出亮点,就被被印度执法局盯上,今天说是逃税,明天又说洗钱,Vivo的高管更是被印度执法局逮捕,形势相当紧张。大家都眼看着,再下去活生生要把企业“耗死”了。

就连美国的企业也没能逃得过印度的镰刀,谷歌被罚了2.75亿美元,亚马逊也没好到哪儿去,1.72亿美元的罚款不说,还得赔上无数的律师费和时间。

不止是罚款这事儿让企业心寒,印度的法规制度也让企业闹心,政策一天三变,今天的税务优惠明天可以取消,税法随时追溯二三十年前的税务问题。

英国沃达丰就吃了这个大亏,印度直接将上亿税款算到了它头上,之前谈好的条件全不作数,财税政策的摇摆和不确定性成了企业最怕面对的问题。

谁敢在随时随地可能被扣钱的地方投入大量资本呢?挣钱赚得心惊胆战确实挺让人崩溃的。

现在的印度终于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了,这两年印度成了外资纷纷逃离的对象,工业及内贸促进部已经给出了具体数据,2024到2025财年,印度外国直接投资连续第三个财年下滑,印度吸纳的FDI相比前几年大幅减少。

再这么下去外资能在印度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也难怪有些经济专家直言印度“外资坟场”的大名短期内别想摘掉。

现在印度经济走势下行压力也不断增大,GDP虽然仍旧增长,势头却放缓了很多,就连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主要行业都在衰退,原本引以为傲的科技、通信、金融等行业也在随之滑坡。

现在的印度资金外流,各大企业正在大规模裁员,可奈何又没有新的投资者注入,整个经济成为了一滩死水。

如此现实之下,拯救印度经济需要的早就不是短期资金输入了,投资者需要的是能安稳赚钱的环境。

连一项生命力顽强的中国企业都没法踏实做生意,就更别提其他外资企业,所以这个时候莫迪政府口头再怎么呼吁外资进入无非是“唱高调”罢了,如果真的有企业开始注资印度经济,估计之前的一系列乱象又会上演。

面对印度喊话,我国究竟该不该冒险出手呢?

这投资是真不能去!

先从眼前利益看,印度的人口红利确实是非常吸引人的,整整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任何人看着都眼馋。

现在我们的市场很多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在印度的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能够进入印度市场绝对是扩展业务的绝佳机会。

问题是印度的人口真的能称之为红利吗?折扣多是没毛病的,可说到消费能力实在是有点拉垮。

莫迪这两年雄心勃勃的提出了“印度制造”,现在的印度制造倒是有不少,可基本都窝在国内,赚点小钱尚可,做大买卖怕是不够看。

加之这两年经济走低,大家手头不太宽裕,很多业内人士直接看衰印度消费市场的爆发力,想淘金的人太多,可挖出来的金子没几颗,这就很尴尬了。

而且莫迪现在的期待是因为印度的状态不好,这几年外资纷纷撤离给印度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印度的经济稍有抬头的迹象,很有可能哪天印度政策又会突然来个变化,整出个税务追缴或高额罚款。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已经在印度吃了不少亏,又怎么可能眼见是坑闭着眼睛往里跳呢?

印度对外企执法向来随心所欲,今儿还说一切都好,明儿就发张巨额罚款单,心态不稳的根本熬不住。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看重啥?肯定是营商环境。

这要是今日升仙,明日就坠入深渊,投资风险就大到让人不得不掂量了。再说在这样一个政策多变、税收复杂的地方,赚钱根本就是没指望的,能把本保住就谢天谢地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进入印度市场呢?

就算一些人对印度还存着侥幸心理,觉得可以捞一笔就走,但要真较真起来,几年前开始进入印度市场的我国企业如今大部分都没活得太滋润。

进厂投产的时候倒是热火朝天,紧接着就被罚款或者卷入无尽的税务纠纷有苦难言。去印度投资,挺不到三年就得从入门到跑路几乎成了定律,风险陡增的市场环境下,精明的投资者自然会双手插兜,观望一下才是正途!

当然不能只说坏的一面,公平点儿讲任何市场都有机会,万一真能踏平坎坷、大道畅通呢?印度最近大搞政策改革,说要简化审批程序,又要加强外资引进力度。

听着像是很有心要把营商环境弄好,似乎在暗示投资者印度已经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次不会像之前一样首鼠两端了,可印度自古以来就说话不算数,就算莫迪想要改变印度的营商环境,真的到了各地执行又能做成什么样子呢?

近两年印度的政商关系更趋向民族保护主义,本土企业的待遇相对好得多,对外企动不动就翻脸,特别是我国企业更是遭到了区别对待。

曾经给的一些优惠条件也慢慢回收,留下的只剩无数的检查、封禁和监管罚款,表面上是投资洼地,暗地里却全是钉子。

每当外资觉得自己似乎能够撑下去的时候,监管的一记重锤就砸下来,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也就这样越来越少,再配合印度国内动不动爆发的民族主义情绪,市场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加。

结尾

这么看来外交部给出的回复还是非常明智的,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也点破了莫迪的肮脏用心,合作本来就是双向的,印度本土也有不少大企业,既然想让我们去印度投资,我们的市场也不小,何不让印度公司先来我国投资呢?

如果印度企业不敢来的话,我们为什么将印度选为投资地呢?世界这么大,东南亚和非洲也有很多选择,这些地方的环境比印度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中国企业真的没有必要跟印度这一片坟场较劲儿!

0 阅读:4

科普启示录小强哥

简介:探索世界万象,普及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