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坳山口,日军坦克车队遭毁灭性打击,四小时激战后的惊人战果!

历史希拉历史 2025-01-03 09:27:0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人生有时候就像一场赌博,输赢全看临场决断。1938年的盛夏,在江西一个叫小坳的山口,一场让敌我双方都始料未及的战斗爆发了。

短短四个小时,5000多发迫击炮弹倾泻而下,日军的坦克车队被炸得车毁人亡,现场成为一片火海。

大火熄灭后,山谷间一片死寂,焦黑的尸体和变形的坦克诉说着那晚的惨烈。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团竟能凭借有限装备,制造出这样惊天动地的战果?故事还得从一场“意外发现”说起。

当时,抗日战场上最抢手的不是粮草,也不是枪支,而是炮弹。

这种“奢侈品”往往掌握在少数精锐部队手中,普通士兵听到炮声,心里就跟过年似的。

然而,第110师的656团团长廖运周,却在战局最紧张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军火库。

这个军火库简直就是个宝藏,里面堆满了崭新的迫击炮弹,数量多到让人头皮发麻。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守军溃退时竟连库门都没关好,炮弹差点变成敌人的“大礼包”。

廖运周站在库前,脸上的表情复杂得像是在看一场荒诞剧。

片刻后,他拍板决定:这些炮弹绝不能浪费,要用它们干一票大的。

然而,光有炮弹不够,还得有地形配合。

小坳,这个不起眼的山口,成了廖运周的“杀手锏”。

这里两侧都是高山,公路狭窄,敌人一旦被堵住,便成了活靶子。

廖运周亲自侦察地形后,制订了一个大胆的伏击计划。

他将反坦克枪队埋伏在山口下方,专打日军坦克的“软肋”。

而迫击炮则部署在高处,以居高临下的优势覆盖整个公路。

廖运周的算盘很简单:只要前面的坦克被击毁,后续部队就会寸步难行,到时候数千发炮弹砸下来,敌人无处可逃。

机会很快来了。6月15日傍晚,一支日军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向小坳,走在最前面的,是七八辆坦克。

敌人显然对这里的地形毫无戒备,坦克的履带扬起尘土,后面的运输车辆一辆接一辆,看不到尽头。

廖运周果断下令,反坦克枪队率先开火,击毁了打头的坦克。

巨大的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日军车队顿时大乱。

被击中的坦克横在路中,彻底堵死了后续车辆的去路。

敌人试图反击,但狭窄的地形限制了他们的行动,山谷仿佛瞬间变成了一座巨大的“陷阱”。

接下来,才是这场战斗的高潮。

埋伏已久的迫击炮手们一齐开火,炮弹像雨点般砸向日军车队。

在长达两公里的战线上,火光和浓烟交织,整个公路成了一片火海。

坦克、卡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士兵四散奔逃,却无处可去。

小坳的地形让日军的逃生变得几乎不可能,而炮弹的密集轰击更是将他们彻底压垮。

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超预期。4个小时后,炮手们终于因为体力透支而停了下来。

等到第二天清晨,廖运周带着士兵清理战场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25辆坦克被击毁,公路上满是残骸和尸体,其中数百人惨死在大火中,几乎辨认不出原貌。

敌人的运输车辆更是难以计数,很多已经被烧得变形,完全失去了原貌。

可以说,这场战斗从头到尾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但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现实压了下来。

日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在路上,为避免被包围,廖运周果断下令撤退。

没用完的炮弹大部分被搬走,剩下的则直接丢在了现场。

战后,这场“万发炮弹打鬼子”的壮举引起了极大轰动,廖运周不仅获得了全师嘉奖,还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战斗的经过。

有人说,小坳的胜利是偶然的,因为那次“意外发现”的军火库让656团占尽了天时地利。

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又何尝不是一场必然?廖运周的果断决策、士兵的全力配合,还有地形的巧妙运用,都让这场战斗成为了抗战史上的经典一役。

或许,这就是战争的真相:偶然与必然交织,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