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45年,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却昏庸无道,走近朱厚熜的传奇一生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2023-11-22 00:22:02

«——【·前言·】——»

朱厚熜,明代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至1567年在位,年号嘉靖,在明代诸帝中在位时间第二长。驾崩后,庙号世宗,谥号肃,陵寝被称为永陵。

他是宪宗朱见深之孙,孝宗朱佑樘之侄、武宗朱厚照的堂弟。由于武宗既无子嗣又无兄弟,因而朱厚熜从封地被召入宫,继承皇位。

如果朱厚熜承认是朱佑樘的继嗣,那么继位在名义上就名正言顺了。但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开展,这一继位逻辑被打乱了。由此引发的争议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在其长期统治的初期,朱厚熜的精力集中在议礼问题的家庭纷争;在位后期,又转向崇信道教,寻求长生不老。这两件事劳民伤财,许多有才能的官员为此殒命。

在外交方面,那些年蒙古部落几乎是随意地越过长城,从西北边境至辽东半岛,烧杀抢掠。东南沿海地区也遭到同样严重的骚扰和破坏,倭寇频频进犯。

尽管朱厚熜的精力都放在了他自私的想法上并且边境受到威胁,但他从不让任何人觊觎皇权。他在位期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这一现象长江下游地区尤甚。

财富滋生休闲,人们需要奢侈品和娱乐,也因此促进了戏剧、文学、艺术和印刷业的发展。然而帝国的政治活力也开始下滑,明王朝开始呈现出衰败的迹象。

一、朱厚熜对长辈的礼遇

父亲去世时,朱厚熜年仅十二岁,但已是摄政王。1521年初朱厚熜服满父亲丧期后,王位继承的诏书正式公布。

二十四天后,朱厚照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遵照武宗遗愿,选定朱厚熜继承皇位。或许当时没有人会想到那么小的孩子会带来麻烦。

尽管杨廷和处理政务的能力超凡,但他忽视了这一重要诏书中的措辞,诏书假定皇位的继承人应该视自己为皇帝的直系亲属,即朱厚照的弟弟、朱祐樘的养子。

这一疏忽或许会让杨廷和非常后悔,因为它带来了多年的动荡,牵连了许多人。1521年5月7日,朱厚熜离开安陆,于27日抵达北京。

进京之前,他拒绝大臣以皇子的仪式来迎接他。他引用武宗遗诏里的话,他进京是“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他态度非常坚决,不管朝廷大臣怎样反对,他都不妥协。

最终,大臣们屈服,呈上奏表催促他立即登基。随后,朱厚熜进入北京城,享受到了作为一个皇帝的所有特权和冠冕服饰。

当天,朱厚熜即位登基,宣布来年为“嘉靖元年”。刚即位的嘉靖皇帝最关心的是给生父上尊号。

尽管许多朝臣都坚持认为皇帝不仅是皇位的继承人,而且是延续直系帝系的继承人,但朱厚熜坚持认为自己是亲生父母的儿子,必须给予他们应有的尊号。

在迎接其生母入宫的礼仪问题上,他再次拒绝按照迎接王妃的礼仪来办。最终,他自己决定了具体的仪式细节,于1521年11月2日,蒋氏像皇太后一样被迎接入宫。

同时以张璁为首的几名官员占到了朱厚熜一边,为靖皇帝追封自己父母找到了一些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嘉靖皇帝非常高兴,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他的父亲追封为“兴献皇帝”,生母享有和孝宗朱祐樘的遗孀张太后同等礼遇。嘉靖皇帝还不是十分满意。

于是进一步提出要求:起初他称他的生父母为本生,后来就直接去掉了这两个字。

1524年8月14日,大批官员在左顺门前号啕痛哭以示反对,这一行为激怒了皇帝。一百三十四名官员被下诏狱,许多官员受到廷杖,十六位因伤势过重而死。

嘉靖皇帝甚至准备把生父的陵寝从湖广移至北京附近的皇陵里。结果未能实现,便专门在皇宫建了一座祠堂供奉父亲牌位。

嘉靖皇帝完全掌控大权后,便下令编写关于“大礼议”的官修史书。“大礼议”事件之后,紧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件有名的“大狱”之争。

1526年山西叛军李福达,畏罪潜逃,后来为权势显赫的郭勋效力并受其保护。山西巡按御史马录要重新调查案件,并审讯李福达。

郭勋给马录写信,希望他大事化小,但被马录拒绝。同在“大礼议”事件中一样,朝廷大臣也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派是张璁为首的,站到郭勋一边,声称抓错了人。

次年,李福达被释放,马录下狱,受到鞭笞、流放。此案结束后,对与此案相关的文件进行了收集整理并予以发布,名为《钦明大狱录》。

为了给自己的父母更多的礼遇和上更长的的尊号,嘉靖皇帝还重新安排了皇庙。这些引起了嘉靖皇帝对恢复特定的礼仪和仪式音乐产生了很大兴趣。

为此,夏言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和礼遇。1538年末,朱厚熜母亲去世,这时问题产生了:到底是把父亲和母亲一起葬在南方还是北方?

为此,他在1539 年回老家进行了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后,他最终决定把母亲的遗体运回南方和父亲一起葬在安陆附近的显陵。

为了让父亲享有真正的帝王地位,他还下令为其父亲编写了《实录》,并把安陆改名为承天府,以与顺天府、应天府相提并论。

二、朱厚熜的处世之道

朱厚熜有三个皇后,第一位是陈氏,陈万言之女,北直隶元城人,1522年被册封为皇后。据说,她因嘉靖皇帝突然对其发火而受到惊吓,最终流产而死。

甚至死后,嘉靖皇帝还对其甚为不满,仅仅为其举办了简单的丧葬仪式,赐予她一个贬抑的谥号“悼灵”。直到1536年,朱厚熜才将其改谥为“孝洁”。

第二位皇后是张氏,陈皇后死后,张氏由顺妃被册封为皇后。早在1534年,嘉靖皇帝突然不明缘由地宣布废黜张皇后。

一些记载说是由于她曾试图为张太后求情,而嘉靖皇帝向来不喜欢张氏一家,因此激怒了皇帝。

第三位皇后是方氏,南京人,1531年选为德妃。据《名山藏》记载,废黜张皇后后,嘉靖皇帝问夏言方氏是否是皇后的合适人选。

夏言非常赞成他的想法,说:“臣请为陛下贺,夫天圆而地方者也!”嘉靖皇帝甚是高兴,九天后册封方氏为皇后。在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是方皇后挽救了嘉靖皇帝的性命。

嘉靖皇帝在她死后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赐谥号“孝烈”,这是嘉靖皇帝亲自所选。何乔远认为她的死跟发生在两个星期前的宫火有关。

何乔远写道:当时宫中突然失火,一太监禀告嘉靖皇帝,请求救火,但嘉靖皇帝没有采取行动。

何乔远认为其原因是由于1542年方皇后处死嘉靖皇帝的爱妃曹氏遭到皇帝的报复,何乔远还暗示说甚至夏言的悲惨下场也与此事有一定关系。

第四个妃子杜氏是穆宗朱载垕的生母。朱厚熜有八个儿子,五个女儿,仅有二子、二女长大成人。

次子朱载壑1539年被册立为太子,同年在嘉靖皇帝南巡期间监国,三子朱载垕继承皇位。四子朱载圳1561到达封地湖广德安。

朱厚熜的两个女儿,一个名朱禄婥,册封为“宁安公主”,1555年下嫁李和,1572年被尊奉为大长公主。

另一个名朱素嫔,册封为“嘉善公主”,1557年下嫁许从诚。在长达四十五年的统治期间,发生过很多其他值得提及的事情,也包括一些自然灾害。

比如,1556年1月23日,一场灾难性的地震发生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其中陕西的渭南、华州、朝邑和三原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地震开始之前先是雷声滚滚,家禽牲畜受到惊吓,鸡鸣犬吠一片。房屋、城墙全部倒塌,黄河和渭河决堤。有些地方地面裂开深达二十至三十英尺的裂隙,一些地方平地隆起为山丘。

有些地区的余震接连持续了数天,据估计有八十三万人死亡,其中还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人物,譬如已致仕的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已致仕的南京光禄卿马理以及王维珍等人。

当时王维珍正在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的路上,急忙赶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结果在地震中丧命。据记载,当时地震频繁,在许多地区都时有发生。

从1523年7月到1524年5月的十个月中,就有多达三十八次地震的记录。南京在近代少有地震发生,但1425年一个月中就曾有十五次地震,一天曾发生六次。

另一件值得特别关注的事是取缔孔庙里孔子的画像。嘉靖皇帝禁止在道教和佛教圣所朝拜孔子,同时他还建议用牌位代替圣像。

但是这一诏令并未强制施行,直到1530年才真正发生变化。嘉靖皇帝在“大礼议”中取得成功后,变得更加热衷修改其他礼仪和仪式。

在敬奉孔子的问题上,他不但用刻有名字的牌位代替画像,还为孔子之父及三位孔子弟子的父亲在孔庙后面建立了专门的小祠堂。这充分体现了嘉靖皇帝对自己父亲的一片孝心。

随着藩王人数的飞跃增长,并且王室成员被禁止像百姓那样从事“四业”,因而他们的俸禄成为朝廷的一大财政问题。

在1549年的最新《玉牒》中,宗人府记录了以下数据,在皇亲中,从藩王到平民,有一万九千八百九十三个男丁,估计还另有一千人没算在内。

同时,被册封的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有九千七百八十二个。这三类加起来总共是三万六百七十五个人。

1529年,在编撰《会典》时,霍韬指出,由于藩王人数的增加,他们的俸禄给朝廷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他写道:以山西晋王府为例,洪武早期,只有晋王每年可得到一万石的粮食,但现在不但要给晋王,还要给王府的两千八百五十一个低级爵位的王室成员配发俸禄。

总数每年达八十七万石,比原来增加了八十七倍。另外,霍韬还写道,山西需要上缴赋税的耕地在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省怎么能完成其税收任务?同时,一些皇族家庭变得非常贫穷,还有一些开始暴力犯罪。嘉靖时期,皇室问题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三、总结

《明史》中记录朱厚熜是一位平庸的君主,指责他在“大礼议”之争中的行为及对道教的崇信,还指出在他统治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开始下滑。

大多数明代作者都认为他顽固、专横、刚愎自用,但同时又赞扬他在“大礼议之争”中复兴了一些礼仪规范及仪式音乐,抵抑恶习,裁抑宦官权力。

在回顾嘉靖时期的历史时,你肯定会想起许多冤死或受到过不公正的严酷惩罚的官员。甚至嘉靖皇帝的宠臣的结局都很悲惨。

如郭勋死于于狱,仇鸾死后被戮尸,夏言被处死,严嵩在凄凉中结束生命;仅陆炳因英年早逝、徐阶因在嘉靖晚期才受到宠幸,才逃脱了悲剧命运。

朱厚熜顽固、专横、缺乏同情心。他是明朝唯一一位只信奉道教、压制佛教的皇帝。1536年,宫中的佛教寺庙拆毁,三千多斤所谓的佛骨被销毁,一百六十九个金银佛像熔毁。

人们对朱厚熜众说纷纭,或许最具讽刺且贬损意味的评价是。

作为皇帝,他一生只做了两件好事,一个体现在他登基时的诏书中、另一个体现在他的遗诏中;前者由杨廷和起草,后者由徐阶起草。

0 阅读:1254
评论列表
  • 2024-01-06 23:41

    连鞑清黑他都要顾点脸面,承认他有大功绩,只不过信道炼丹,所以是中主之资,都不意思污蔑他是昏君,现在人居然觉着他是昏君?明朝最出色的一波文臣武将都是在他手下出现并重用的,结果他是昏君!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