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香港狗仔亲述:当年我们如何"杀死"了张国荣

亦寒聊娱 2025-04-02 05:00:35

独家深度 | 香港前娱记忏悔录:我们如何用镜头与笔尖“杀死”张国荣 ——一场跨越22年的集体反思与道德审判

2025年4月1日,香港文华酒店外再度被白玫瑰层层覆盖,宛如一片静谧的花海。每一朵白玫瑰都承载着粉丝们无尽的思念,他们眼含泪水,轻声哼唱着《风继续吹》,熟悉的旋律在空气中缓缓流淌,诉说着对张国荣的深深怀念。这一天,距离张国荣的离去,已然过去了整整22年。

然而,在这看似平常的追思氛围下,一场迟来的“忏悔”正如同锐利的刀刃,划开香港娱乐界那层讳莫如深的幕布。一位化名“阿辉”的前资深狗仔队成员,终于在多年的沉默后,选择向本报袒露心声,揭开了当年媒体以“猎杀式报道”将张国荣一步步逼向绝境的残酷真相。

素材来源于网络

“他越破碎,我们越狂欢”

阿辉,曾是某知名八卦周刊的首席记者,在那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他全程见证了张国荣从演艺事业的巅峰逐步走向陨落的全过程。回忆起往昔,阿辉的眼神中满是愧疚与悔恨。1993年,电影《霸王别姬》横空出世,张国荣所塑造的“程蝶衣”一角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一经典角色竟成了媒体对他展开无情围剿的开端。

“程蝶衣”的形象细腻而复杂,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在部分媒体眼中,这却成了他们肆意解读、恶意贴标签的素材。“性别模糊”“戏子入魔”等刺眼的标签被强行贴在张国荣身上,甚至有报刊以《张国荣:雌雄同体的危险诱惑》这样博眼球的标题,将艺术角色与他的私生活生硬地联系在一起,全然不顾这种无端揣测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

时间来到2000年,张国荣精心筹备的“热·情演唱会”震撼登场。他大胆尝试长发造型,身着透视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前卫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本是他对艺术的又一次勇敢探索,却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阿辉所在的媒体团队嗅到了“商机”,连续两周在张国荣的公寓外蹲守,只为捕捉他的一举一动。终于,一张他“神情恍惚扔垃圾”的照片被拍下,并配以“妖魅附体”“精神失常”等耸人听闻的标题刊登在杂志上。“我们当时心里很清楚,他那时已经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可总编却只想着销量,说‘他越破碎,销量越疯狂’。”阿辉痛苦地回忆道,在那些报道中,他们刻意放大张国荣的“异常行为”,甚至凭空捏造“撞邪求助法师”这样荒诞不经的谣言,只为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

素材来源于网络

致命电话与“最后一根稻草”

2003年3月,一则关于张国荣与唐鹤德感情生变的线报传到了阿辉团队的耳中。瞬间,他们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展开了全天候的跟踪。有一次,张国荣独自驾车前往浅水湾,他静静地坐在海边,望着远方,神情落寞。这本是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片刻独处,却被阿辉团队解读为“为情自杀前兆”。第二天,报纸的头版便赫然出现了“哥哥崩溃!唐唐另结新欢?”这样的标题。事实上,当时唐鹤德只是因处理家族事务暂时离开了香港,可真相在媒体的疯狂炒作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无人在意。

更令人心碎的是,在张国荣去世前一周,他曾鼓起勇气致电某报社高层,声音中满是疲惫与哀求,希望他们能停止对自己隐私的无休止曝光。然而,得到的却是一阵冰冷的冷笑和那句无情的回应:“公众有权知道巨星的阴暗面。”这段通话记录至今仍被深埋在黑暗之中,未曾公开,但阿辉证实:“他挂断电话时,最后说的是‘你们赢了’。”仅仅三天后,张国荣便从文华酒店24楼纵身跃下,一个璀璨的生命就此消逝,留给世人无尽的悲痛与遗憾。

系统性暴力:娱乐至死的共谋结构

深入调查后不难发现,彼时的香港娱乐产业已然形成了一个“明星-媒体-公众”的畸形链条。报刊为了追求销量,不惜虚构“三角恋”“降头说”等毫无根据的绯闻;电视台打着“专家访谈”的旗号,肆意散播对张国荣病情的病理化猜测,误导大众;而公众的窥私欲则像一把火,不断为这场疯狂的闹剧添柴加薪,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心理学专家分析指出,张国荣所患的抑郁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场“社会性谋杀”。长期遭受媒体的污名化报道,被剥夺了自我解释的权利,在舆论的漩涡中不断挣扎,最终导致他的认知系统彻底崩塌,精神世界轰然倒塌。

素材来源于网络

22年后的救赎:一场未完成的道歉

时光流转,如今,当年参与这场“围猎”的媒体人大多已转行,离开了这个曾让他们疯狂追逐名利的行业。阿辉透露,他所在的团队中至少有3人因内心的愧疚而患上了心理疾病,一位编辑在临终前,怀着深深的悔恨焚烧了所有张国荣的偷拍底片。“我们原以为自己是在记录时代,可没想到最终却成了夺走他生命的刽子手。”阿辉的话语中满是自责与无奈。

2023年,当韩国SBS电视台重提“张国荣遭黑帮谋杀”这一荒谬传言时,香港资深传媒人查小欣挺身而出,公开予以驳斥。这一举动,标志着香港娱乐行业开始直面曾经犯下的历史错误,迈出了反思的第一步。

然而,更多的忏悔仍隐藏在黑暗之中,未能浮出水面。法律界人士指出,香港至今尚未设立“反传媒暴力法”,那些当年涉及造谣、恶意报道的报刊,多数仍在正常运营,继续在市场中逐利。“纪念他的眼泪,洗不净行业的原罪。”阿辉的忏悔,或许仅仅只是这场漫长道德清算的起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阅读:513
评论列表
  • 2025-04-02 13:12

    香港的传媒太卑鄙无耻.眼中只有钱字,可惜了哥哥这样的天皇巨星,永远爱你哥哥张国荣。

  • 2025-04-02 17:15

    回首看,张国荣真是创造了一个时代。香港乐坛从他红起来到生命消失,是香港娱乐的最顶峰时期,或者哪是一个巧合。但是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在舞台上的创新突破,确是给香港娱乐指引方向。好像2005年香港作个调查,问香港最有特色的是什么,结果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一个人名,名字张国荣。张国荣是香港的一张名片,他的远去是香港的一种损失。不过如果他还在,香港人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的重要,如果他还在,那些黑报道依然在,大家依然习以为常,本来就这样。

亦寒聊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