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最烂演员,都来了

独立鱼电影 2025-02-19 10:55:18

内娱又出了新乐子。

一档演技类国综,连爆多条热搜。

节目中,「爹王」杨子变纣王。

「蛇精脸」网红刘梓晨演起相柳。

名场面分分钟出圈。

网友吐槽「这个世界终于癫了」。

都当作喜剧节目看。

许多人看了后,最大感受是「心疼导师」。

同情他们作为行业大咖,还要忍受这么多内娱奇葩。

但,鱼叔看完后,反而有不同想法。

今天不妨来聊一聊。

节目才播出一期,已经贡献了大量出圈名场面。

主要都是演员的「辣眼睛」表现。

比如,杨子演「西门庆」像性骚扰,吓得于佩尔理了理衣领。

不堪直视的《封神》浴池戏。

刘梓晨饰演的相柳,让吴镇宇原地石化。

一头扎进菜篮子的张嘉元。

还有,许佳琪演的情绪充沛的猫……

也不怪网友们质疑,这些人不仅毫无演技,恐怕也并非真的想成为演员。

都像是为热度、为圈钱才上节目的。

因此,不少人反过来同情导师,戏称这是「导师受难记」。

导师章子怡、陈凯歌、吴镇宇、于佩尔等,个个是业内顶尖人物。

居然要忍受如此拙劣的表演。

这不是全程「受虐」,严重工伤吗?

但,真是如此吗?

鱼叔可能难以苟同。

反而觉得,导师似乎也在配合演一出「上位者的霸凌爽剧」。

初次见面,上来先给演员一个「下马威」。

抛出一连串尖锐、敏感的问题。

「谁整过容?」

「谁拍过豆瓣3分以下的作品?」

「谁被换过角?」

「谁做过直播带货?」

「谁还没有代表作?」

……

并要求给出肯定答案的演员,站到最后面。

台下演员,自然是小心翼翼反应。

有的老老实实站到后面。

有的观察周围人的动向,故作镇定。

有的谨慎起身,见响应人不多,又偷偷坐下。

颇有种重回学生时代课堂的紧张感。

对此,导师更是高姿态回应。

面对演员的踟蹰,不留情面反驳。

比如,有演员不确定,友情客串、没有完整看过剧本的,是否算自己的作品。

导师毫不客气地说,「你们的理解能力有点问题。」

问到整容,只有刘梓晨一人起身站到后面。

导师直接指名道姓,质问熊乃槿是真的没有整容吗?

演员金巧巧迟到,刚想解释就被厉声打断。

「我不想听理由,我先想听你说对不起。」

之后的试戏环节,则是在一种极度高压、混乱的环境中。

演员需在2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务:

选择表演区域,设计角色,自行化妆和选择服装道具。

构思出完整、合理、有冲突性的表演片段。

因为导师是像逛菜市场一样从头走到尾,每个表演区域仅逗留1至3分钟。

演员还需考虑如何吸引导师。

高压、限时、即兴,超出一般片场的表演难度。

这才让很多本就缺乏经验的演员,贡献了大量滑稽的名场面。

而导师其实是忽视了客观情况,依然以严苛标准要求。

他们毫不掩饰无语、不屑的表情。

直接开麦嘲讽「表演太油」。

后采中无情质问「那叫表演吗?」

而到了正式的面试环节,更有相当激烈的情绪化点评。

学员表演不到位,多解释一嘴就是「狡辩」。

为缓解紧张故作松弛,就是「态度不端」。

最后夸张到导师当场翻脸。

直接将演员轰下台。

让台下还没上场的演员个个紧张得如坐针毡。

鱼叔感到费解。

既然是以挖掘和培养优秀演员为目的。

那理想的表演和学习环境,不是应该是基于平等、尊重和专业交流的吗?

演员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理应是相互尊重和启发的伙伴关系。

就像在发布会上,章子怡也表示,是抱着学习态度来交流的。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是恨铁不成钢的严师心态,或者仅仅是性格的耿直所致,本质还是为了年轻演员好。

但问题是,学员与导师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

很多时候,两者之间根本无法就表演的提升,进行有效交流。

学员请的是刘梓晨、杨子这种靠黑红出圈的网红、演员,或者争议性强的塌房艺人。

导师又请了世界瞩目的影后于佩尔。

高射炮打蚊子,意图何在?

另一方面,导师也被赋予了对演员表演的绝对评判权。

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滴水不漏,随便一个表情都极具威慑力。

而学员多为新人或跨界艺人。

面对导师一连串尖锐的提问,更是紧张不安、状况百出。

看不出表演的戏剧性冲突,只看得到师生之间极强的戏剧化张力。

不仅面对镜头的压力,还要面对导师不断传递的压迫感。

很多时候,表演变成了一种求得认同的讨好。

观众来看的自然也不是演技,而是「大型羞辱现场」。

不自觉代入「导师视角」。

将年轻演员的尴尬、不适,当作笑话看。

乐于看导师无语、尴尬、愤怒的表情。

节目正片中,「被骂成筛子」成了标题。

事实也证明,出圈的不是什么高光表演片段,正是这些反差强烈的冲突情节。

当然,不是这一档节目的问题。

这种「羞辱戏码」几乎已成了国内综艺的惯例。

像《无限超越班》等类似演综,让年轻演员重演经典,然后被批得体无完肤。

痛苦导师和扶不起的学员,几乎已成固定搭配的人设。

导师之一的吴镇宇,已经将这一角色「演」得驾轻就熟。

目的真的是为了提携年轻演员吗?

似乎只是为了引起观众围观、热议,用表情包或二创视频等形式二度消费、传播。

当然,鱼叔并不是要替演员洗白。

表演不佳是事实。

问题在于,当观众把所有矛头都对准小演员,所有的情绪被「好导师vs坏演员」的二元认知主导。

看到导师高高在上训斥小演员的戏码,就误以为这些演员失败只是因为自己不争气。

只会忽视行业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比如,影视行业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当导师问谁拒绝过后来大火的剧本时。

不少演员低声耳语说怎么可能,有什么就演什么。

背后是人尽皆知的现实。

影视行业资源掌控在制片方、资本方和经纪公司手中,普通小演员根本没得选。

好演员没戏演,没演技的星二代出道即主角,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导师却将矛头对准这些演员,假设他们个个拥有自由选择权,这本身就很荒谬。

还有,市场审美的双标。

导师们义正言辞拒绝「整容脸」。

制片人说自己绝对不会用整容脸。

结果被扒出她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某爽整容后尖下巴引发热议的剧。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导师权威,其实不堪一击。

年轻演员因为出演过「3分以下作品」,无地自容。

殊不知,这些看似底气十足的导师自己,也有大量低分作品。

惠英红不止一部3分以下作品。

被夸「整顿内娱」的吴镇宇,也早就在烂片中打转多年。

忽视行业环境的限制,将新人演员的低分作品归咎于演员自己,却将导师的经历选择性忽略。

可见这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游戏。

还有,陈凯歌讽刺年轻演员「对演疯子情有独钟。」

但这难道不是影视市场的偏好叙事?

近年来,国内知名演员、导演,有几个人不是在演「疯子」、拍「疯子」?

而韩国、好莱坞,这些年也都热衷在影视剧中制造「疯批」角色。

诸如此类,无一不显示出行业本身的双标。

导师们貌似单纯地聚焦于演技本身,实则是在回避这些根本问题。

再退一步说,好的表演,是能在高压下被逼出来的吗?

影视圈诸多例子都说明了,真正的好演员是通过长期的打磨和引导成长起来的。

一场表演的好坏,并不能说明演员的好坏。

反过来同样,好的演员,也未必一直能贡献好的表演。

像周迅虽是公认的灵气演员,但也会有一场戏就是拍不好的情况。

得益于导演的耐心引导,在片场之外帮忙反复讨论和体悟角色心理变化,才帮助她发挥出最好的演技。

虽然我们常说演技封神,但并不真的意味演员就此进入了万神殿。

像章子怡、汤唯都是进入国际视野的顶尖演员。

都曾在知名导演的点拨下,展现出表演的高光时刻。

但后来,也都曾因为在国产剧中表现不佳被嘲。

这其实也都是正常现象,反证了演技无法被「单纯」讨论。

荒唐的是,导师选择与黑历史割席,以一副完美而权威的导师人设出现。

一边塑造受虐者形象,一边制造权力快感叙事。

谁又是真正入席的演员呢?

11 阅读:4901
评论列表
  • 2025-02-19 22:06

    现在哪还有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啊

  • 2025-02-20 22:03

    为热度而有的节目,难道还真有人以为是为了提升演技而去的吗?包括香港导师在内,只有两个字,圈钱。否则怎么不请当红花旦和小生

  • 2025-02-22 14:12

    导师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善茬,而且他们有多厉害的演技,也是见仁见智,要是有剧本,他们也是为了钱,背弃了道德,想资本低头了[墨镜][墨镜][墨镜]

  • 2025-02-22 12:10

    welcome

  • 2025-02-22 23:31

    杨子、章子怡、陈凯歌老毕登,还有所有我不认识也永远记不住它们名字的流量明星,全是一群垃圾

独立鱼电影

简介:电影从未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