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刚新婚的李文玲,迷迷糊糊起床穿衣服,砰的一声额头冒出血珠子!她一看,柜门没关,顿时大怒:
“邹赫威,你为什么又不关柜门”?
邹赫威听到后,笑眯眯地把早饭端了进来,李文玲吃了一口,顿时面色僵硬,她转头看着邹赫威:
“你是想谋害我”?
丈夫也生气了,筷子丢在地上,跟妻子理论起来。
在李文玲眼里,邹赫威做饭难吃,吃饭还爱掉渣,打扫卫生动作太慢,拿了东西记不住关柜门......
只要一谈起丈夫的日常生活,李文玲总能说出一大堆埋怨的话。
两人在家里,更是三天两头地拌嘴,邻居都忍不住上门“劝和”。公婆和母亲听闻,这样下去岂不是要闹出人命,忍不住劝分:
“你们还是赶快离婚比较好,别耽误对方了”!
但偏偏李文玲和邹赫威不信这个邪,一定要把小日子过好.......
01、因一双手套嫁给初恋携手50余年1944年,李文玲出生于“学霸家庭”,父亲清华大学毕业,留校做教授。母亲也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父母忙于工作,很少管家里的事情。但只要留在家里,父母就会各司其职,把家里打扫干净。
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有计划的做事情,李文玲也渐渐养成“有规划,做事快”的好习惯。李文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被一个“懒懒散散”的人吸引。
16岁的李文玲,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凭借着美貌吸引无数男生的注意力。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里,她总能从自己的抽屉里,翻出一大堆的情书。
上面写着各种羞红的表白文字,她面红耳赤的看着,见到有人来教室,就赶紧丢到垃圾桶里。
李文玲暗自想着,自己以后会找怎样的人谈恋爱呢?
他会不会很帅气?
是不是和自己的性格一样,是一个做事情很有计划的人?
就在她幻想爱情时,真爱已经悄悄来到身边。
入学第二年,李文玲加入学校的文艺晚会社里,认识许多的新朋友。其中,有一个男生得到她的认可,李文玲忍不住上前去搭讪:
“同学,你的手风琴拉的真好,你是学这个的吗”?
邹赫威正在想曲子,突然间听到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心里一紧张,连忙点头但一句话都说不出。
因为太慌张,手风琴都差点落在地上,还好李文玲眼疾手快,帮他接住。
邹赫威比较内向,面对热情的李文玲,耳根都羞红了。两人在了解中,李文玲更是对他的经历刮目相看,主动和他做朋友。
李文玲不知道何为喜欢,只知道一天没有见到邹赫威,心里就会想对方在做什么。
她偷偷的告诉哥哥,在学校里有个男孩很不错,他的手风琴拉的太好了。哥哥一听,不屑的说,自己同寝室的同学,手风琴那才是拉的出神入化的。
李文玲有点感兴趣,说要去哥哥寝室里听对方拉手风琴。
趁着一个周末的时间,哥哥把她带到自己的寝室里,李文玲一看,坐在床边专心拉手风琴的人,不正是刚认识的邹赫威吗?
两人对视几秒,忍不住笑起来,原来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人。一来二去之下,李文玲表示既然对方是哥哥的朋友,以后她也叫他一声哥哥。
从此之后,邹赫威就变成李文玲嘴里的:“赫威哥哥”。
“赫威哥哥,我明天要去爬山,你要不要一起”?李文玲主动邀约邹赫威,他想了想点头答应,低头的瞬间,眼里似乎冒出一丝亮光。
到了周末时,李文玲已经到达约定好的地方,她东张西望的看着远方,一直都没瞧见邹赫威。她以为对方不会来了,没想到邹赫威从山上下来,手里捧着一束鲜艳的菊花。
秋天盛开的花不多,邹赫威走了好远的山路,才找到这一束菊花。
李文玲羞涩不已,她接过菊花,小心翼翼的问着对方什么意思?邹赫威很真诚的表白,李文玲表面上平淡的哦了一声,实际上心里已经乱如麻。
她的心,如同小鹿乱撞一般,怦怦跳个不停。
两人心照不宣的在一起了,李文玲从此不再喊对方哥哥,而是直接喊名字。
北京的冬天,一片白雪皑皑,故宫也变成唯美动人的京城了。两人漫步于故宫外,心里一片火热。
邹赫威牵起李文玲的手,发现对方的手很冰冷。细问之下,才知道约会前,女友才从教室里练完基本功。
邹赫威想到教室里的铁栏杆,是那么的冰冷,女友的手放在上面,得多冷啊?
他忍不住把自己的生活费用来买了一副尼龙手套,给了李文玲,让她带着练功。彼此的眼里,闪烁着源源不断的爱意。
李文玲眼里的邹赫威,是那么的温润如玉,才华横溢。
然而,婚前的浪漫故事,到了婚后就变成“鸡飞狗跳”的零碎生活了。
02、嫌弃邹赫威,依旧偏爱他1962年,邹赫威参演话剧《大雷雨》。在其中,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扮演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哥萨克青年”。
为了弹奏一段别具一格的歌曲,邹赫威连续三天都没见李文玲,一个人埋头于房间里,闭门不出。
肚子饿了,他就吃一点白馒头,实在是太渴了,就喝一点冷开水。
在日夜不分的创作中,他终于写出一首《顿河上的哥萨克》。巡回表演中,他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毕业时更是以专业满分走出学校。
邹赫威被分配到话剧团里,偶尔会回到学校和李文玲谈情说爱。
可没想到,这样的好日子,在李文玲毕业时,彻底没了。李文玲的专业成绩不太好,被学校分配到遥远的农村里工作。
李文玲是家里的娇娇女,又自小生活在城里,别说干农活,就连挑水洗衣服这样的活,都是很少做的。
突然到了农村,白天要跟着一起下秧田,晚上还要一起唱歌跳舞,时常累得她倒头大睡,第二天很难起床。
邹赫威每次看到李文玲写给自己的信,心里都会很难受。只要到了周末,他就会坐车去乡下,陪伴着女友一起做农活。
李文玲在农村那段艰苦的生活里,因为有邹赫威的陪伴,变得温馨许多。
1969年,李文玲调回城里,邹赫威娶了她回家。
婚后第一天,李文玲就接二连三地受伤,气坏了她。邹赫威早上起床,拿了衣服却不关柜门,李文玲砰的一声碰上,额头直冒血珠子。
一声怒吼,丈夫笑眯眯端着一个黑乎乎的煎鸡蛋进来了。
李文玲不忍责怪勤快的丈夫,吃了一口鸡蛋,下一秒她全部吐了出来。
实在是太难吃了,鸡蛋里有蛋壳,还咸得发慌,她又忍不住数落丈夫一顿。邹赫威忙碌一早上,才把早饭做好,听到妻子还埋怨自己,顿时发火,把筷子丢地上。
“你这就是看我不顺眼”。
邹赫威越说越生气,竟然学着女人流眼泪。
一开始,邹赫威口才不好,每次都被妻子数落得直流泪。但时间一长,丈夫也多了一些改变,开始对妻子反驳。
相爱是真,但相杀也是真的。
邹赫威的生活习惯,和李文玲相差甚远,她喜欢晚起一点,但收拾得很快速。丈夫每次很早起床,倒腾一早上,偶尔还要上班迟到。
于是,两人的生活状态变成,李文玲赶时间上班,丈夫却不紧不慢在后面跟着。
周末时,邹赫威不洗澡,也不换衣服,一件衣服穿两天。冬天李文玲能够接受,但夏天的时候,天气一热,会有异味儿。
李文玲实在是忍受不了对方的汗臭会儿,两人为此拌嘴多次,还有一次吵得邻居都上门劝和了。
双方父母听闻小两口吵得那么厉害,赶紧来劝分,趁着没生孩子,早点离婚比较好,不要耽误对方。
李文玲一听,这可不行,自己结婚了怎么能离婚呢?
小两口吵归吵,但感情可没被影响,他们心一横决定把生活好好过下去。
03、哄妻秘诀:老婆说啥就是啥,如今女儿出息是骄傲李文玲生下女儿后,话剧工作变得忙碌起来,出差一次,大半年都不回家。丈夫也要去话剧团里工作,孩子就没有人照顾了,李文玲咬牙坚持,要把孩子带着外出工作。
邹赫威特别生气,他问妻子,为什么不能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呢?
事业和家庭,原本就是一件两难的选择,李文玲毫不犹豫告诉丈夫:
“我不会为了家庭,放弃独立的机会”。
李文玲很理智,她很爱这个家庭不假,但她的爱中带着理智。工作,是她唯一独立的机会,如果连工作都失去,以后她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每天生活费都要问丈夫要?还是委屈求全忍受对方呢?
在她心里,无论感情有多好,那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哪怕是以后感情没了,至少自己不会流落街头。
她坚定不移的选择事业,也因此变得更加的劳累。
女儿上学之前,她一直带在身边,很少留在家里。丈夫做事情慢,还没有规划,她怕女儿跟着邹赫威生活,会学到不少坏习惯。
不过,经过岁月磨练,邹赫威也改变很多。他知道,妻子唠叨,是因为她喜欢自己,磕磕绊绊只要不影响感情就好。
李文玲也在婚姻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比如,在处理婆媳问题上,她就变得很圆滑。婆婆来家里做客,李文玲不会对丈夫指手画脚,反而是丈夫对她“吆喝着”。
一会儿丈夫要她打扫卫生,一会儿又要她去买菜做饭。吃饭的时候,李文玲会给邹赫威夹菜,他很霸气的反驳:
“这个菜我不喜欢吃,你吃吧”!
见到儿子在家“做大爷”,父母也忍不住指责儿子,让他多体谅儿媳,不要什么事情都使唤儿媳做。
李文玲翻白眼,不想和邹赫威争辩。只要公婆离开家里,李文玲就会立即把碗筷放在桌子上,让他去洗。
邹赫威也收起自己的小性子,任由李文玲摆布。
就像是邹赫威在节目中写出的一样:
“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就是他对待婚姻的态度,虽然和妻子生活习惯不同,但他会改变自己,对方也会包容她。两人相伴几十年过去,吵闹声不断,但感情却比从前更好了。
女儿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步入婚姻中,但女儿生了孩子,家里又出了不少的矛盾。女儿工作忙碌,想让父母来帮忙照顾孩子。
邹赫威不想让女儿伤心,独自跑去女儿家里住着。李文玲听闻,立即跑到女儿家,劝丈夫回家。
李文玲给了女儿一笔钱,让她自己找个保姆带孩子,不要让父母帮忙带着。
女儿还为此埋怨她,其实李文玲也有苦心。
丈夫是个慢性子,在女儿家肯定会不习惯,而女婿也会因为岳父的到来,夫妻相处方式产生变化。
与其去打扰女儿的生活,不如给她们适当的经济帮助,让女儿自己处理好生活问题。
2015年,李文玲退休,但她并不想离开表演。
不久后,李文玲在老朋友的邀约下,参演陈佩斯的《好大一个家》。在剧中,她扮演泼辣又斤斤计较的“齐秀娥”。
陈佩斯和李文玲曾合作多次,是年轻时候的搭档。
老搭档合作,让李文玲有着很深的感触。她发现自己在舞台表演时,会因为时间短,把表演节奏控制得很好。
但到了剧中,时间一长,她会在台词上犯糊涂。
这部剧拍完后,李文玲又接下好几部作品,锻炼着自己的表演节奏感。
邹赫威也是演员,但他就不喜欢一辈子扎根在表演中,偶尔和朋友出去旅游一番,也是很开心的事情。李文玲虽然看不惯丈夫的生活习惯,但对他的爱好,从来都不会干涉。
他想要和朋友下棋,她会支持他去。他想要外出旅游散心,李文玲会问:
“需要我陪着吗”?
如果丈夫是跟朋友外出,那她会进入剧组拍戏。
转眼间,李文玲已经79岁,她嫁给邹赫威54年风雨依旧,感情从未变淡过。
好的感情,从来都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而是学会为对方改变,但也要包容对方的小缺点。
结语:“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种状态,就像是两人的生活一般。
李文玲是急脾气,邹赫威是慢性子,两人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因此李文玲看不惯丈夫,会使劲儿唠叨。
但邹赫威从最初的反驳,到渐渐接受,再到包容妻子的“唠叨”,两人就变成了“一个巴掌拍不响”。
看到李文玲和邹赫威的爱情,谁又能够说欢喜冤家过一辈子,会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