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马尼拉国际机场被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拘留。这一事件瞬间在菲律宾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各种质疑声甚嚣尘上。菲律宾政府最初宣称行动依据的是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但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总统马科斯的姐姐伊梅·马科斯在听证会上明确指出,国际刑警组织并未发布针对杜特尔特的“红色通缉令”,仅仅发出了“扩散通报”。要知道,“红色通缉令”需经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审核确认,各成员国必须配合执行;而“扩散通报”并不正式,不具备强制效力。这一关键信息的披露,使得马科斯政府的行动合法性遭受严重质疑,外界纷纷猜测,马科斯政府是否企图用不具法律效力的文件,强行给杜特尔特扣上“红色通缉令”的罪名并将其引渡出境。若“红色通缉令”真被证实是伪造的,那此次逮捕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清算。
马科斯(资料图)杜特尔特在菲律宾国内声望颇高。他在位时,积极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大量引入中方投资,推动了菲律宾经济发展,革新了社会面貌;同时,他大力开展禁毒战争,沉重打击了猖獗的毒品犯罪,使菲律宾治安状况大幅好转。凭借这两件事,杜特尔特下台时支持率超60%,创造了菲律宾的最高纪录。此次他被捕,菲律宾国内民众反应异常强烈,各地迅速爆发抗议集会。马科斯政府虽极力解释行动的“合法性”,但事与愿违,反而激起了更大民愤。伊梅·马科斯公开质疑马科斯政府将杜特尔特交给国际刑事法院的行为,她言辞激烈地质问“菲律宾什么时候变成了海牙的一个省”,强调菲律宾绝非外国的附属,政府不应将本国国民交由外国人管辖,因为这严重关乎菲律宾的国家尊严。伊梅此举或许是因为逮捕杜特尔特引发了国内局势动荡,她本就不认同马科斯的“亲美”理念,此前还曾警告马科斯勿让菲律宾沦为中美博弈的“棋子”,并呼吁改善对华关系。
杜特尔特(资料图)杜特尔特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国际刑事法院首次庭审,整个庭审持续不到30分钟便结束,主要内容是确认杜特尔特身份,并要求他承认知晓因“禁毒战争”被指控反人类罪。据悉,指控确认听证会定在9月23日,届时检察官将出示部分证据,法官会决定将哪些指控纳入起诉书,正式审判预计要到2026年初。首次聆讯时,由于长途飞行和时差等因素,杜特尔特状态不佳。若其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国际刑事法院无疑将面临巨大压力。而且,菲律宾国内对此次逮捕行动合法性的质疑声浪滔天,国际刑事法院若坚持审判,极有可能被视为干涉他国内政,进而严重影响自身国际公信力。因此,有分析认为,在重重压力之下,国际刑事法院存在提前释放杜特尔特的可能性。在杜特尔特被捕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菲律宾国内一些“大人物”开始出手营救。杜特尔特在菲律宾政坛深耕数十年,构建起了庞大的政治关系网。他被送往荷兰海牙后,其家人全力营救自不必说,众多政治盟友也纷纷行动起来。像参议员邦·吴、参议员罗萨、宿务省省长候选人巴里夸特罗、宿务市前市长迈克尔·拉马等政坛重量级人物,都不顾马科斯可能施加的报复,积极参加支持杜特尔特的集会。部分盟友更是转战海外,组织“特殊集会”向国际刑事法院施压。
杜特尔特(资料图)杜特尔特被捕事件使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愈发紧张。马科斯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既要应对国内民众的抗议浪潮、政治对手的猛烈指责,还要处理与国际刑事法院相关的诸多争议。军方的态度在此关键时刻也极为关键,此前有25万士兵表态“不站队”,而南部军区已出现调动部队的迹象。此外,菲律宾今年5月将迎来中期选举,杜特尔特此前已报名竞选达沃市市长一职。当地媒体普遍认为,在距中期选举仅剩两个月的节骨眼上,菲政府批准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必然会对选情产生重大影响,至于哪个党派最终会从中获益,目前还难以预测。这场围绕杜特尔特的风波远未平息,国际刑事法院是否会提前放人,马科斯政府又将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复杂局面,菲律宾的政治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国际社会也正持续关注着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