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减排“翻车”?自曝难以达成约定目标

碳碳实时 2024-12-26 03:29:15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与未来潜力的关键标尺。

作为全球零售行业的翘楚,沃尔玛始建于1962年,彼时它还只是一家隐匿于乡村角落的折扣店,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卓越的运营策略,一路披荆斩棘,逐步成长为业务横跨全球多个国家的商业巨擘。它在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减排领域的探索,为众多企业提供了一面镜子。

创业初期,沃尔玛便聚焦仓储配送环节,大胆革新传统物流模式,开创性地建立起大规模的区域性仓储中心,为其早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浪潮袭来之际,沃尔玛又先人一步,投入大量资源构建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深度挖掘销售数据背后的库存管理密码,精准把控商品库存动态,凭借这一套组合拳式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在竞争白热化的零售江湖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升温,沃尔玛也意识到,单纯的成本导向战略已不足以维系长期竞争力。自2005年起,沃尔玛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战略,承诺在能源效率、供应链透明度和减碳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2017年,沃尔玛发起了一项名为“ProjectGigaton”的大胆举措,为促进与供应商的合作,计划到2030年从全球业务价值链中减少或避免十亿吨温室气体排放。

去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迈出了极具前瞻性的一步,将二氧化碳(CO2)跨临界制冷系统引入新开业的山姆深圳前海店。这一先进的制冷技术基于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状态下独特的热力学性质,通过精准调控压力、温度等参数,实现高效制冷,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低至1,近乎零碳排放。

相较于传统商超广泛使用的氟利昂类制冷剂设备,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年均减碳约1900吨。

然而,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高昂的初期设备采购成本、对专业运维人员的高要求,以及适配现有商超建筑结构的改造难度,都成为制约其大面积普及的瓶颈,使得这一减碳利器尚未能在沃尔玛全球门店中发挥出潜力。

早些年,沃尔玛曾承诺,以2015年的碳排放量为基准,到202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5%,到2030年减少65%。但根据公司官网最新发布的消息,这两项目标的实现已经出现明显延误,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尽管相较于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高污染行业,沃尔玛有着相对高效的运营模式,单位销售额碳足迹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它的减排之路还是苦难重重。

一方面,业务扩张态势迅猛,新店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开业,带动了商品运输需求的飙升,物流规模急剧膨胀。在运输环节,尚未完成向新能源车辆的全面转型,大量依赖传统燃油车,使得燃料排放直线上升,成为碳排放的关键增长点。

另一方面,店内老旧冷藏设备更新换代滞后,诸多老化设备仍在坚守岗位,它们采用的过时的制冷技术能耗居高不下的同时,频繁泄漏的制冷剂还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无异于雪上加霜。

同时,在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中,尽管沃尔玛早有布局,然而受限于高昂的投资成本、复杂的场地审批流程以及不稳定的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度严重滞后于业务扩张步伐,无奈之下只能频繁依赖传统能源救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2023年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减排目标渐行渐远。

作为常年霸榜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首的沃尔玛,面对减排目标,似乎是黔驴技穷。也让外界对企业如何平衡快速增长与减碳承诺产生了疑问。

可以说,沃尔玛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全球许多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时的缩影。目标设定或许容易,但要面对实际的技术、政策和经济限制,真正落实就远比想象中复杂。

设定减排气候目标时,企业常忽视业务增长、设备老化等不可控因素,单纯宣传绿色低碳效果,未能从实际出发。实际上,减排目标的设定是一个探索过程,企业不仅要精准计算自身碳排放,还需明确各环节减碳空间,并与产品研发、供应链上下游紧密相连。

话说回来,称沃尔玛这次减排“翻车”未免言重了许多,这是减排时代浪潮下,企业于难以避免的成长磨砺与策略调适阶段罢了。

0 阅读:1

碳碳实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