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有望达1200公里!全固态电池最新突破

电池小站 2025-04-01 01:08:32

近日,京都大学携手丰田等多个研究团队,在电池科技领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全固态氟化物离子电池,其正极单位体积容量跃升至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三倍水平,预示着体积能量密度也将实现两倍以上的增长,为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机遇。

这项突破性成果的核心在于一种名为“氮化铜”的电极材料的应用。与锂离子电池的传统工作模式不同,氮化铜通过与氟化物离子的独特反应,每个氮原子能够捕获多达三个电子,从而在体积和重量上都实现了储能密度的显著提升。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种新材料还展现出了出色的耐久性,即便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稳定性能。京都大学的内本喜晴教授指出,利用阴离子如氮参与电池反应,不仅具有科学上的探索价值,更是下一代全固态氟化物离子电池的理想电极材料。

相较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因其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被视为电池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据研究团队透露,采用这种新型电极的全固态氟化物离子电池,有望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从现有的大约600公里翻倍至1200公里左右,这一变化将极大增强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和市场吸引力。

材料创新:氮化铜电极的突破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名为“氮化铜”的新型正极材料,其通过与氟化物离子反应,每个氮原子可捕获三个电子,远超传统锂离子电池单个原子仅释放一个电子的水平。这种独特的反应机制使电池单位体积容量达到锂电三倍,单位重量容量则为两倍以上。此外,该材料在数十次充放电循环中仍保持稳定性能,展现了良好的耐久性。

性能飞跃:续航里程翻倍

据测算,搭载该技术的全固态氟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可达锂电两倍以上,有望将电动车续航里程从当前600公里提升至1200公里。内本喜晴教授指出,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瓶颈,更通过阴离子(如氮)参与反应的设计,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安全与成本的双重优势

相较于传统液态电解质锂电池,全固态设计彻底消除了漏液和易燃风险,且能承受更高电压与温度。同时,氟元素地壳丰度是锂的1000倍,原材料成本可降至锂电四分之一,且无需依赖钴、镍等高价金属。这种资源禀赋为大规模商业化提供了基础。

技术挑战与研发规划

当前技术仍需攻克两大核心难题:一是开发匹配的氟离子传导型固态电解质材料,二是优化氮化铜的生产工艺以降低初期制造成本。研究团队已启动负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同步研发,目标在2035年前后实现电动汽车领域商用。

目前,团队正全力推进负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研发工作,目标是在2035年之后将这项技术推向实际应用。此次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东京大学、兵库县立大学、东北大学和东京科学大学的协同努力。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国化学会志》的网络平台上发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0 阅读:0

电池小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