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被拐,21岁即将继承养父千亿家业,执意寻亲:记忆里有片茶树地

谈天鉴夕朝 2024-12-10 20:34:37

到底生恩大还是养恩大?

2017年,福建小伙吴少鹏因为这个问题困扰不已。

他生在贵州,却在4岁那年被拐卖到福建,好在养父母对他视如己出,给了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还想把自己的千万家产交到他的手上。

可被拐17年之后,他却固执的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发现这么多年为了找他,父母变得两鬓斑白,原本蒸蒸日上的生意也破败不堪。

之后生养父母为了争这个儿子展开了一场拉锯战,那么他将作何选择呢?

2000年,4岁的吴少鹏还叫马江福,和父母还有5个姐姐生活在贵州。

他们家在当地经营着一家茶叶店,生意红火,日子过得也殷实。

因为天天跟着妈妈守店,他经常会去邻居家串门。

好在这一条街上都是街里街坊的,都相互认识,妈妈也放心。

有一天,家门口新开了一家水果店。店主夫妇带着两个与马江福年龄相仿的孩子,很快就与马家熟络起来。

因为姐姐要上学没人陪自己玩,所以马江福常常去水果店玩耍。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对新来的邻居表面上热情友好,实则暗藏祸心。

他们是一个专业的拐卖儿童团伙的成员,以开店为掩护,专门物色合适的目标。

马江福天真可爱,年纪又小,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9月的一天,马江福的妈妈吴道明因为茶叶店生意繁忙,便让马江福去邻居家玩。

谁知这一去,竟再也没见到孩子。

水果店老板趁机将马江福带走,迅速离开了贵阳。当吴道明发现儿子失踪时,为时已晚,人贩子早已不知去向。

就这样,年仅4岁的马江福被带到了遥远的福建省,卖给了一个富商家庭。

这对夫妇是做珠宝生意的,在当地也是数得上的富户。

唯一的遗憾就是,夫妻二人准备了多年都没要上孩子。

他们将马江福视如己出,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最好的生活条件,并且改名为吴少鹏。

在这个新家里,吴少鹏生活的十分优渥,条件比之前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拥有自己的独立卧室和玩具房。

养父母为他购置各种昂贵的玩具和学习用品,满足他的一切物质需求。

在饮食方面,家中有厨师,每天为他准备营养均衡的美味佳肴。

假期时,养父母会带他去各地旅游,开阔眼界。

教育方面,养父母更是不遗余力的为吴少鹏选择了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聘请优秀的家教辅导他的功课。

除了学校课程,吴少鹏还学习了钢琴、绘画和外语等多项才艺。

养父母经常鼓励他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培养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然而,此时的吴少鹏,早就有记忆了,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爸爸妈妈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尽管生活的很好,但是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想回到父母的身边,有时候梦里梦到他还会失声痛哭起来。

面对吴少鹏的痛苦,养父母选择了坦诚相待。

他们向吴少鹏解释了收养他的原因,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感情。

同时,他们也理解吴少鹏对亲生父母的思念之情。

养父母承诺,等吴少鹏长大后,会全力支持他寻找亲生父母。这个承诺给了吴少鹏莫大的安慰。

尽管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但养父母的爱并没有因此减少。

他们继续为吴少鹏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同时也尊重他的感受,毫不避讳与他讨论关于身世的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少鹏对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养父母信守承诺,积极帮助他收集相关信息。

由于知道自己可能来自贵州,吴少鹏特别关注贵州的新闻和寻亲信息。

他每天都会浏览贵州当地的新闻网站,仔细查看有关失踪儿童和寻亲的报道。

同时,他还关注了多个寻亲公众号和社交媒体账号,希望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线索。

每当看到类似的寻亲信息,吴少鹏都会仔细比对,看是否与自己的情况相符。

除了网络信息,吴少鹏还主动联系了贵州当地的公安部门和寻亲组织。

他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被拐经过告诉他们,希望能得到帮助。

虽然多次尝试都未能找到确切的线索,但吴少鹏并没有放弃。

他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与这些机构联系,询问是否有新的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吴少鹏还加入了一些失踪儿童家庭互助群。在群里,他认识了许多与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

他们互相鼓励,分享寻亲经验和信息,这让吴少鹏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2017年,吴少鹏得知贵州安顺将举办一场大型认亲大会。

这个消息让他看到了希望。在养父母的支持下,他决定亲自前往参加这次活动。

怀着忐忑和期待的心情,吴少鹏踏上了前往贵州安顺的旅程。到达目的地后,他被现场热闹的氛围所震撼。

数百名失踪儿童的家庭和曾经被拐卖的人聚集在一起,希望能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在认亲大会上,吴少鹏认真听取每一个家庭的故事,仔细对比每一张寻人启事。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自己心心念念的亲生父母,也在焦急的找自己。

马咏祥夫妇是贵州贵阳的茶商。

他们有5个女儿1个儿子,在此时发生前,一家8口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从2000年开始,这一切都变了。

儿子的失踪给马咏祥夫妇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们日夜担忧,无法入眠,生怕儿子受到伤害。这种煎熬让他们的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马咏祥开始酗酒,吴道明则陷入了深深的抑郁。

然而,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希望。

他们将原本繁荣的茶叶生意交给亲戚打理,全身心投入到寻找儿子的事业中。

这17年里,马咏祥夫妇经历了无数次的希望和失望。每次失望都让他们痛不欲生,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他们坚信,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继续寻找下去。

这17年的寻子历程彻底改变了马咏祥夫妇的生活。

曾经富裕的家庭因为长期的寻子花费而变得拮据,但他们从未后悔。

在他们心中,找到儿子比任何财富都重要。

当天的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拿着照片寻找亲人的人们。

马咏祥夫妇如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幼时的照片,仔细查看每一个可能符合年龄的年轻人。

而吴少鹏则拿着自己的照片,希望能找到与自己相像的父母。

就在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位志愿者注意到了吴少鹏与马咏祥夫妇展示的儿童照片有些相似。

她立即将两家人召集在一起,进行初步的信息对比。

当得知吴少鹏的出生日期和失踪时间与马咏祥夫妇儿子的信息吻合时,大家都激动不已。

几天后,DNA鉴定结果出来了,确认了吴少鹏就是马咏祥夫妇失散多年的儿子。

多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失而复得的喜悦让马咏祥夫妇喜极而泣。

认亲后,吴少鹏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一方面是刚刚相认的亲生父母,另一方面是抚养他长大的养父母。

这两个家庭都对他寄予厚望,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马咏祥夫妇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迫切地希望吴少鹏能留在贵州。

他们想弥补这17年来失去的时光,重建父子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马咏祥夫妇表示愿意为吴少鹏安排好在贵州的工作和生活,希望能和儿子一直在一起。

然而,在福建的养父母也有他们的期望。

他们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将他视如己出,早已将家族事业的未来寄托在他身上。

面对两个家庭的期望,吴少鹏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和犹豫。

他感激养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与他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回到福建继承家业,似乎是理所应当的选择。

然而,他又无法忽视亲生父母的期望和感受。

他们找了彼此17年,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如今好不容易相认,他不忍心再次让他们失望。

这种情感上的拉扯让吴少鹏倍感压力。他害怕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会伤害到另一方。

这种困境不仅影响了吴少鹏的情绪,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压力。

他们都希望吴少鹏能尽快做出决定,但又不想给他太大的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吴少鹏最终做出了回到养父母身边的决定。

因为父母除了自己还有几个女儿,晚年有所依托,但是养父母却只有自己一个孩子,他不能让二老老无所依。

重要的是,他与养父母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在他们的抚养下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

还有他的事业也都在福建,贵阳对于他来说只是出现在梦中的一个回忆。

不过回到养父母身边不意味着他不认亲生父母。

他向两个家庭表示,希望能够认下四个父母,同时维系与两个家庭的关系。

这个决定虽然让亲生父母马咏祥夫妇感到些许失落,但他们理解并尊重儿子的选择。

他们意识到,强求吴少鹏留在身边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能够经常见面、保持联系已经是一种幸福。

养父母对吴少鹏的决定感到欣慰,他们承诺会尽力为吴少鹏创造条件,让他能够兼顾两个家庭。

他们也表示愿意与马咏祥夫妇建立友好关系。

吴少鹏的选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

大多数人认为,他的选择是对的,在面对生恩与养恩的权衡时,他没有完全倾向于任何一方,而是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种做法既照顾到了养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也没有忽视亲生父母的感受。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吴少鹏更应该选择亲生父母,因为血缘关系是无法割舍的。

但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吴少鹏的故事虽然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但预防拐卖儿童、保护儿童权益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信源:

3 阅读:46

谈天鉴夕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