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蒋介石的贴身高参,小儿子却入了共产党,建国后官至副部级

红色先驱 2025-01-19 20:08:46

1948年,蒋介石的贴身高参、任侍从室二处主任的陈布雷被人发现吞进大量的安眠药,和衣“睡”于南京官邸自家床上,年仅58岁。

其夫人王允默当即连发加急电报,催促远在北平的小儿子陈砾(原名陈远)动身回南京奔丧。

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砾却不为所动,最终也没有回去为父亲奔丧。

其实,陈布雷8个孩子中,陈砾是年纪最小的,也是最得父亲宠爱的,但就是这个最宠爱的小儿子,在政治选择上和父亲站在了两个不同的阵营,最后却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深得蒋介石信任的陈布雷又为什么选择自尽呢?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是蒋介石身边灵魂式的人物,他对蒋介石恭敬有加,为蒋介石操劳一生,尽管多居于幕后,低调为人,却名留后世,被誉为“民国第一文胆”。

1927年,陈布雷同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见面,即按照蒋介石口述之意,一挥而就,为蒋介石起草了著名的《告黄埔同学书》。

1928年,陈布雷又为蒋介石起草了《祭告孙总理》,将蒋介石一举捧上了孙中山合法继承人的位置。

这时,陈布雷追随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也就此拉开。

伴随时局的发展,起初只为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做蒋介石“客卿”,以文字服务蒋介石的陈布雷逐渐在政治上越陷越深。

在这个过程中,他将国民党的腐败和党派之间的尔虞我诈尽收眼底。

一直到抗战爆发后,做抗战的文章才让他重燃斗志,这时期,他担任蒋介石的侍从二处主任,起草了一篇又一篇的抗日檄文,也为蒋介石赚足了面子,挣够了政治资本。

但全面抗战8年,蒋介石一刻也没有忘记对付共产党,陈布雷的侍从二处逃不过“锦衣卫”、特务处的命运。

抗战胜利不久,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陈布雷被任命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

结果就在同年,陈布雷小女儿陈琏和女婿袁永熙在北平被捕入狱,后又被押解至南京。

狱中,得益于父亲的身份,陈琏未受重刑,但却遭受了精神上的折磨。国民党每每对袁永熙严刑拷打,就把陈琏带到刑讯室门口。这样做,名义上是“请太太劝说”,实际上就是要她亲眼看着丈夫接受非人的酷刑,进而从精神上摧垮她的意志。

而女儿女婿被捕的消息,陈布雷当时其实早已听说,但表面上只能装作若无其事,数月后,他才找上蒋介石。

所幸陈琏和丈夫两人在狱中,三缄其口,自始至终未承认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更未泄露组织上的任何秘密。国民党特务抓不到实在的把柄,又有蒋介石发话,陈布雷才将女儿女婿救了出来。

但陈琏事件实际上沉重地打击了陈布雷。他是一个明白人,也是一个旧文人,他的身上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浓厚文人情结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愚忠”思想。

随着内战推进,陈布雷眼见自己辅佐多年的蒋介石彻底沦为“独夫民贼”,数次直谏,停止内战,结果被蒋介石批评为“书生误国”。

1948年年底,解放战争已近尾声,蒋氏王朝摇摇欲坠。

历经攘外、安内动荡岁月,又目睹了国民党和蒋介石衰败,一腔抱负的陈布雷无力承受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又走不出旧知识分子“仕不事二主”的愚忠,最终选择了自尽。

临死之前,他给子女留下数封遗书,不断叮嘱子女们千万不要参与政治。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最小的女儿陈琏早就是共产党员,最宠爱的小儿子陈砾则正准备动身前往解放区。

而他的革命指路人,正是姐姐陈琏。陈砾自小聪慧,小学没读完就跳到初中,初三没读完又跳到高中,高中读两年就考上了北大,家里人觉得他年纪小一个人去北方不好,叫他“按部就班”。

但陈砾却说:“小二姐在北平!”意思自己去了北平,也是有人照料的,而陈琏也写信回家,极力主张弟弟去。

陈琏和陈砾,两人虽非不是一母所生,年龄相差也有十岁,却十分亲近,当年陈琏的母亲因为生她难产而亡,陈琏却被平房屋外的花草接住,大难不死,后来跟随外婆在小县城里无拘无束地长到6岁才回到父亲身边。

正因如此,陈琏成长为了陈家第一叛逆之人,而陈砾,自幼对这位敢想敢干、作风泼辣的小二姐便甚是崇拜和喜爱。

在北大读书期间,陈砾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谴责国民党政府践踏人权的罢课和示威游行。父亲自杀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准备动身前往解放区。

母亲催他速回南京,但他知道一旦回去,就再也去不了解放区了,终未复母命,而选择了奔赴解放区。

进入解放区后,陈砾很快得到组织上重视,被送入华北联大政治班学习党的城市政策,熟悉平津两市的情况。

天津解放后,陈砾随军进城,在新建的天津日报社任时事编辑,很快成为新闻队伍的骨干。

天津日报的领导对他非常欣赏,从未因陈砾独特的出身将其安排另册,反而对他大胆使用,全面培养。

1952年,陈砾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报社秘书组、理论组、文教组以及地方工业组组长,成为天津新闻界名人。

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陈砾被派往谈判现场做第一手采写,成功产出多篇好文章,并因此荣立三等功。

不过在一段风雨岁月中,陈砾受到了错误的指责,1976年后才恢复了工作,相继任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天津市出版局副局长。

1982年,陈砾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1986年转正,官至副部级。

后陈砾又被推选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以及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公开场面,陈砾从不曾谈论父亲陈布雷,尽管与父亲政见不同,但他绝不肯说父亲的不好,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也可以说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早年间陈布雷身处新闻界,曾任上海《天铎日报》、《商报》、《时事新报》主笔。

2001年,当年也是地下党的丁群问过陈砾:“你参加革命以后遭遇到不少挫折,你对当年的抉择有没有过后悔?”

陈砾回答说:“从全部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的,我对当年的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

2006年5月,陈砾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素材来源:

[1]陈阳凤,王晓华.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J].决策与信息,2010,(05):59-71.

[2]孟昭庚.陈布雷之子陈砾的非凡人生[J].党史纵览,2013,(01):31-33.

[3]王淼.陈布雷之女陈琏的坎坷人生[J].湖北档案,2013,(12):29-34.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