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美化,更应该是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但在一些地方,搞得太热、太急、太死,不仅仅办好事没办好,还把好事办坏了。
比如,有的地方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搞得跟城里一样,到处是水泥路、水泥墙、水泥地,把田园风光一扫而光,到处是钢筋水泥的高标准化建筑,乡村的味道都没有了,人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明亮,却也变得冷冰冰、没有生气。
有的地方搞得太浮、太躁、太奢,不顾农民的实际情况,硬是要搞豪华型、景区式的人居环境,到处是仿古建筑、古镇风情街,把乡村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旅游景区,农民却过着望“游客”兴叹的日子。
有的地方搞得太急、太怪、太死,为了整治人居环境,不惜拆迁旧房、填塘建楼,把农民搬进“鸟笼”一样的新居,乡村整洁了,农民却没了田、没了房、没了活儿,过着望“鸟笼”外的日子。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该是好山好水留得青山在、好风好光留得乡愁在,应该是让农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住得有尊严,而不是简单追求“标准”、追求“亮丽”的表面。
乡村发展,更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需要的是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硬件水平,又增强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当地当局和相关部门不仅要有整治的规划和投入,更要激活乡村的“软件”,让农民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结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涉及硬件建设,也关乎软件激活。只有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应该如何平衡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