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国对稀有金属镓和锗的出口管制令正式生效。因镓和锗产品的军民两用性,中国对其实施出口管制合乎惯例,也是对美西方国家对华发难的必要反制。在镓锗管制令生效前一天,中方还对另一款西方依赖的产品下达出口管制令。
就在7月31日,中国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宣布,从9月1日起,将对特定无人机型号及相关设备实施临时出口管制,其他未列入管制的所有民用无人机出口,禁止用于军事目的,管制时间为2年。
中方明确强调,此次管制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不针对特定国家。限制出口也不是禁止出口,经证明用途为合法民事领域并执行必要程序后,均可进行出口。然而外界普遍认为,中方的管制令会影响到俄乌战场。
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无人机正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各国军事技战术的前沿科目。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期间,无人机的存在感非常高,它们频繁地扮演着突袭角色,带来了战场上的重要变革。
譬如7月30日晚上至31日凌晨,乌克兰军队出动超过20架无人机,对克里米亚进行空中袭击,与俄军火力上演了无人机突防与反无人机的交锋。尽管乌军暂未能达成目标,但这一行动充分展示了无人机在战场突袭中的潜力。
与此同时,有3架无人机悄悄潜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其中一架被电子压制后失控坠毁,对一座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构成损害,另外两架被俄军防空系统击毁。8月1日,乌军3架无人机继续侵扰莫斯科,导致一座机场临时关闭,一座建筑因无人机坠落外墙受损。
据悉,美国已向乌克兰输送了适用城市作战、不易被发现的微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的小型化和低噪音特性使其能够在城市环境中悄无声息地执行任务,有效地避开敌方防空系统。针对城市建筑的无人机蜂群作战方案也是美国正在实施的重要计划。通过组织大量无人机形成一个蜂群,实现集中力量、突然袭击的目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无人机出口实施管制,具有前瞻性。如此一来,乌克兰和俄罗斯便没有直接的渠道,从中国进口无人机。虽然不排除有其他方式,但出口管制政策出台后,或许能从根源有效缓解这种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正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降低冲突规模和风险,让俄乌双方重新走上谈判桌。
当然,对无人机进行出口管制也有反制西方科技战的意味。
从数据来看,美军对中国无人机高度依赖,并长期找不到替代品。即使美国多次呼吁“脱钩断链”,但情况反而更加严重。根据海关出口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无人机及相关零部件总值已超过813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日本和荷兰这两个西方国家也大量进口中国的无人机及零部件,份额甚至远超俄罗斯和乌克兰。
可以看出,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市场,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都离不开中国的无人机产业链。西方援助给乌克兰的无人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先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再进行组装。这也与前面提到的统计数据相呼应,说明中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美国、日本、荷兰这个组合,想必没人忘得了,这三个国家前段时间相继对中国进行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因此,中方先是限制镓和锗相关物质出口,如今又对无人机出口管制,并不是无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