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日,正值汤为民受伤。
何家丽内心难过却隐忍不发,新婚之夜她与张建国背靠背无言度过。
第二天,张建国主动提议探望汤为民,却反被误解为示威,何家丽亦面露不悦。
原著揭示,何家丽对张建国并没有多少爱,她嫁给他更多是出于现实考量,希望他能成为何家的顶梁柱。
与张建国相处,家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自在,与和汤为民在一起时总是会感到紧张和压抑。
汤为民虽爱家丽,却个性软弱,无法为何家提供坚实的依靠,尤其在两家矛盾中总是选择逃避,留下家丽独自面对。
张建国第一次上门,是为了还何家丽拉下的笔记本。
没想到,他的登门拜访,给何家人带来了许多快乐。
原著中这么描述当时的场景:
“一顿饭,倒像是失落多年的朋友或者亲人重新回归。没有尴尬,哪怕处处是尴尬。没有防备,哪怕处处求表现。”
换句话说,张建国是何家人的一束光,更是何家需要的那个救星。
原著中,何家人包括何家丽都觉得张建国是最适合的那个了。
何家丽觉得,跟建国相处是放松的。这是和为民在一块儿的时候不具备的。跟为民在一块儿时刻紧张。因为他们彼此都背着“原罪”。
老太太则说:
“所以说,好饭不怕晚,刚飞了姓汤的,来了个建国,你看看多排场,样样合适,军人,对吧,等于是国家干部,人品好,样子好,脾气好,酒量好,关键跟常胜还那么对付。”
美心感慨道:“最关键是孤儿。”
“孤儿是惨,可没想到别人的祸成了咱们的福,等于没有婆家,一旦在一块儿,那还不全都扑到咱们家?一个女婿半个儿,这种情况,我看跟一个儿也差不多。”
最为关键的是,张建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解救了何常胜。
原著中,大老汤为了公报私仇,晚上带着几个人将何常胜全家人都抓了起来。
并且连夜审问,说他就是特务。
张建国知道后,带了几个战士,破门而入,一句话就把大老汤吓得抱头鼠窜。
之后,大老汤再也不敢找何常胜麻烦了,甚至还礼让三分。
从此后,何常胜终于在单位扬眉吐气,再也不用受大老汤的窝囊气了!
他还当上了工会委员。
经过这件事,何家丽发现:张建国身上的男子气概与责任感让她感到安心。
有了张建国,就可以为何家撑着这个门面了
跟建国在一起,一切都那么稳固,没有和为民在一起的心跳感。
但是,理性告诉家丽,现在她需要的是稳固,她的家需要的稳固。
仔细想想,确确实实,张建国出现之后,何家才真正有了几天舒心日子,挺起腰杆,成为三街四邻羡慕的对象。
况且建国对她很好,错过了建国,她很可能别无选择。
她要的是家和万事兴,是何家的崛起,风调雨顺世事太平。他给不了她。
不可否认,何家人的幸福快乐,是张建国付出的一生。
可是即便如此何家丽却不爱他,她只是需要他。
这才是最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