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太太临终前,留给老大陈克思一个“公”字:
“你就记住一个字,公。你是老大,要有公心,别什么都听你老婆的。”
其实,陈老太太自己就很偏心,没有做到公正公允。
她第一次去何家为儿子提亲,就送上了一对祖传的玉镯,那可是以前宫里的宝贝,价值不菲。
陈卫国结婚时,老太太自己拿出来了1000。
还对儿女们做了安排:老大拿500出来,两个女儿各300。
要知道,那个时候这可不是小数目了,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
老太太对陈卫国有多偏爱。
当初陈克思娶陶忆敏的时候,老太太没有出一分钱,因为她不喜欢这个大儿媳。
后来何家文生下了儿子,老太太更是把她宠上了天。
老太太之所以这么喜欢陈卫国两夫妇,一是因为陈卫国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何家文又乖巧温柔;
二来呢,何家文为陈家生下了一个儿子,而陈克思和陶忆敏结婚了十几年,一直没有生育。
正是因为陈老太太的偏心,陈家几兄妹都暗地里对陈卫国夫妇有意见。
后来陈卫国患了癌症,陈克思前去看他,说陈光明是陈家唯一的血脉,他不会不管的。
事实上,陈卫国去世后,大哥大嫂并没有和何家文并没有多少来往了。
毕竟因为之前老太太的偏心,心中的怨恨太多了。
原著中,陈光明考上重点高中时,何家文催着光明去大伯家要钱。
因为两个姑姑都给了,所以陈克思夫妇必须出钱。
其实,何家文的做法,很伤陈光明的自尊,既然两家不来往了,就没有必要较这个真。
不给是本分,给是情分。
结果,陈光明去大伯家,连口水都没有喝到,最后陈克思打发了100元,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没想到,何家丽又上门要了一份钱给光明。
这件事双方都做得有欠缺的地方。
关键是大家心里都堵着一口气。
原著中,陈克思的结局挺惨的。
最后陈克思已经双目失明,在家休养,当得知自己的养女光彩出了车祸,他急忙想去医院看看养女。
没想到,在路上有个井盖被掀开了,他不小心掉了下去。
“他拉高带子,走了进去,再往前踏一脚,整个人瞬间成自由落体,扑通一声,陷在臭水里。克思不会游泳,还没叫喊几声,水便没过了头。”
他就这么不体面地死了。
陈克思死后,养女光彩的亲生父母又找来了。
其实,这个孩子是陶忆敏弟弟的孩子,陈克思和陶忆敏辛辛苦苦将孩子养大了。
她的亲生母亲身体不好,就想认回自己的女儿。
陶忆敏为了留着养女,不断拿钱给光彩的亲生母亲治病,可是人家到底是亲生的妈。
所以钱照拿,人也时常陪在亲娘身边。
这才是对陶忆敏最狠的报复。
陶忆敏的晚年孤苦伶仃,被噩梦缠绕。
不难看出,作者就是写了一个快意恩仇的大结局:坏人终究有恶报。
所以,才给了陈克思和陶忆敏一个这样的结局。
但其实,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陈老太太当初那么偏心,也许陈家几兄弟姐妹会更团结,也许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