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他不满授衔中将,大闹部长室,一时冲动,结果后悔一生

慧言史说阿 2024-12-24 11:38:00

在中国第一次授衔的过程中,曾有很多将领表示要辞让军衔。

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却因为感念自己的战友,而对自己得到了高军衔而诚惶诚恐。

哪怕在别人看来,他们的军衔已经是有些低了,但同时,也有人因为对军衔不满而闹事。

除了众所周知的钟伟、王近山之外,还有一个人,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但是他仍不满足,于是便干出了一件事,导致自己后悔了半生。

这个人,就是聂鹤亭将军。

那么,中将军衔对他来讲,到底是高是低呢?这个,就要从一次特殊的起义说起了。

聂鹤亭,是一位学霸型的将军。

他是安徽阜南人,少年时期曾想过要追求学业,但是却因为家贫而屡屡辍学。

不过,在断断续续的学习中,他仍然获得了很多的知识。

在1921年,聂鹤亭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的体育系读书。

他的学习能力极强,每次考试的成绩都非常优异,凭借强大的脑力,他不管看什么书,都能看得快,记得牢。

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聂鹤亭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书籍,书里的观点,让他觉得耳目一新。

不知不觉之间,他就开始大量阅读这些书籍,并且有了比较朴素的马列主义信仰。

不久之后,他结识了同样好读书的许继慎,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所以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

而许继慎,是安徽最早的共青团员之一,在他的引导下,聂鹤亭也开始参加学生运动,进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聂鹤亭放弃了当老师的理想,投笔从戎,进入了威名赫赫的叶挺独立团。

他跟随队伍,一起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且在攻击河南、临颖等战斗中一马当先,为后续部队打开了缺口。

他因为战功,被任命为排长,1927年8月1日,聂鹤亭参加了南昌起义。

起义受挫后,聂鹤亭跟随朱德和陈毅,为大部队的转移作掩护。

当时,他的职位是第三大队的副大队长,比后来的开国元帅林彪仅仅低了半级。

不过在这之后,聂鹤亭因为斗争方式的问题,和朱老总产生了分歧。后来他离开了南昌起义的队伍,去了广州,参与指挥广州起义。

起义失败后,聂鹤亭辗转进入了苏区,成为了红一方面军最重要的军事干部之一。

长征之中,聂鹤亭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胜利完成了突破乌江的任务,保证了后续部队的安全。

抗日战争时期,聂鹤亭先是在中央军委参谋部当部长,后来又被调到晋察冀军区工作,与吕正操、杨成武等开国将领,有着平起平坐的地位。

面对侵略者,他指挥有方,打了很多胜仗。

不过也就在这时,一件小事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聂鹤亭的另一面。

在新四军成立后,司令员叶挺觉得聂鹤亭与自己合作默契,于是就想把他要过来。

毛主席虽然批准了,但是考虑到自己和聂鹤亭的关系也不错,于是便让他在临走之前,再到自己这里来一趟,好能为他践行。

可聂鹤亭却会错了意,以为主席要挽留他,于是便匆匆而去,没去主席那里辞行。

虽然一次辞行的事情不大,但是这毕竟是来自上级的交代,等同于命令。

聂鹤亭为了自己的意愿而违背命令,这显然是不应该的。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看出,聂鹤亭自己的主意大得很,很喜欢擅自行动,这为他日后犯更严重的错误埋下了伏笔。

抗战胜利后,聂鹤亭来到了东北工作,担任辽北军区的司令员。

辽北军区的总兵力超过了十万,算是力量比较强的军区了,所以,聂鹤亭的胆子也比较大。

在辽沈战役开始的时候,他主动提出打锦州,但是却没有得到上级的支持。

不久之后,上级给了他另一个命令:围困长春。

在锦州、长春都相继解放后,聂鹤亭受命去进攻沈阳,由于上级对他十分信任,所以聂鹤亭获得了沈阳攻坚战的指挥大权。

在沈阳城外,聂鹤亭指挥解放军打了几次大仗,让敌人损失惨重。

敌53师眼看不敌,决定战场起义。聂鹤亭接见了53师的代表之后,感觉他们的起义还是有意义的。

于是在没有经过上级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同意了53师的行动计划。

1948年10月31日夜间,解放军发起攻势。53师让出了一条道路,让我军以极小的代价,冲入了沈阳市区,战斗最终在11月2日结束,沈阳遂告解放。

然而,聂鹤亭私自接受对方起义的事情,还是遭到了上级的批评。

敌人的师一级作战单位起义,是应该慎重对待的,必须要和总部的情报进行核对。

聂鹤亭擅自决定这样重大的事,万一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想。而且,53师在我军兵临城下才起义。

按照规定,他们应该算是“投诚”,不能算是起义,而投诚和起义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

聂鹤亭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些不妥,所以他在事后,也作了自我批评。

这之后,聂鹤亭的胆子不再那么大了,从渡江战役到全国解放,他的表现一直很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聂鹤亭成为了装甲兵副司令。

1951年1月,他又带兵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也一直在部队任职。

可以说,他的一生没有空白,从南昌起义一直到建国后,聂鹤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在做贡献,说他是个劳苦功高的将军,丝毫不过分。

然而,在1955年授衔时,聂鹤亭却闹了起来。

因为当时中央军委给他的评定,是中将军衔,这让他很难接受,他找到负责评定工作的罗荣桓,吵着让这个老领导“给个说法”。

聂鹤亭表示,自己以前是林彪的副手,在晋察冀军区时,地位也不低于杨得志和吕正操。

而在解放战争中,自己的功劳甚至比杨、吕二人还大,但现在,杨、吕二人都是上将,自己却是个中将,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甚至聂鹤亭觉得,以自己的贡献,不要说上将,就是给个大将都不为过。

罗荣桓对聂鹤亭的态度十分不满,他马上举出了聂鹤亭犯下的两个错误。

罗荣桓

南昌起义时,他由于不理解斗争策略,吵着离开队伍,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是第一错。

沈阳城下,不经上级批准,就擅自同意敌人起义,这是第二错,有这两次错误在,给他一个中将已经是上限了。

听了罗荣桓的解释,聂鹤亭这才冷静下来。

看他不再说话了,罗帅也静下心来,继续和聂鹤亭解释。

罗荣桓表示,授衔不仅要看历史贡献,也要看纪律性和政治素养,在这方面,聂鹤亭是有不足的。

如果给他太高的军衔,对于维护党纪军纪是不利的。再者说,他如今这一闹,更是坐实了上级对他的看法。

恐怕以后,他都不会再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机会了。

此时,聂鹤亭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是追悔莫及,而经他这么一闹,授衔的事已经耽误了。

上级在商议之后,还是决定给聂鹤亭一个中将军衔,于是在1956年,聂鹤亭被“补授”了军衔。

不过,相比起别人来,他就显得有些不光彩了。

这之后,聂鹤亭开始担任工程兵的司令员,带着战士们干出了很多震惊世界的创举。

但是,他也确实未能更进一步,直到逝世仍没有获得上将军衔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