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过去不久的2月28日,AMD发布了新一代RDNA 4架构RX 9000系列显卡——Radeon RX 9070 XT和RX 9070,RDNA 4架构采用全新台积电TSMC N4P工艺打造,两款显卡都将率先搭载Navi 48芯片,尽管核心面积只有357mm²,但是晶体管数量依然达到53.9 Billion,晶体管密度是非常高的。
另一方面,RX 9070 XT和RX 9070分别配备64组CU和56组CU,作为小核心也是比上一代RX 7900 XTX/XT要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计算单元带来了全新的升级:增强的显存管理、动态的寄存器分配、扩展的标量指令、增强的媒体引擎以及更高的时钟频率,并包含第三代光线追踪加速器和第二代AI加速器(每个CU配备两组)~

新架构和工艺也大幅提升了核心频率,RX 9070 XT加速频率达到了2970Mhz,而RX 9070加速频率则是2540MHz,也许是处于成本和定价考虑,它们依然使用GDDR6显存,容量均为16GB,显存频率也都是20Gbps,借用第三代Infinity Cache在RDNA 4仍可保证显存带宽。
两款显卡全面支持PCIe 5.0X16,RX 9070 XT的TBP功耗为304W,RX 9070则是220W,比RX 7900 XTX/XT降了不少,尤其是RX 9070比RX 7900 XT低了差不多100W,能耗比扛扛的~

另外一项重要的升级是FSR 4技术,FSR 1是基于空间超采样,而FSR 2则是更先进的时域图像超采样,FSR 3则加入帧生成技术,前三代均不是基于机器学习,而FSR 4则是革命性的,它基于AMD数据中心各种机器学习模型,反复训练并利用RDNA 4架构FP8运算形成的方案,在输出画面质量上有着颠覆性的升级。

本次首发产品均来自A卡一哥AIB蓝宝石,第一款是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外观可见和上一代NiRIO+超白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风格更趋向于简洁的工业设计,在正面和侧面也完全看不到供电接口了,如需详细了解这款显卡,可自行跳转到文章末部分。

第二款显卡则是RX 9070 PURE极地OC,重新设计的极地白导流罩看起来依然优雅,新加入的霓虹灯光LOGO,是打造全新RX 9070系列纯白主机的最佳选择,如需详细了解这款显卡,可自行跳转到文章末部分。

搭配测试的处理器自然是AMD锐龙7 9800X3D,拥有全新第二代3D V-Cache、完全符合游戏程序调度的八核规格、最高加速频率达到5.2GHz等显著优势,可最大程度降低来自CPU的性能瓶颈。

锐龙7 9800X3D工作功耗较低,所以搭配这款蓝宝石B850M WIFI NiTRO+氮动足矣,它采用了12+1+1智能供电可驾驭锐龙9,四根DDR5内存插槽最高支持8000+MT/s,搭载PCIe 5.0X16显卡插槽可完美发挥RX 9070系列显卡的性能。

适配锐龙7 9800X3D的内存来自佰维DW100 6000CL26 16GB*2套条,它拥采用特挑A-Die超频颗粒,一键开启EXPO可达到CL26-35-35-72超低时序,完美适配9800X3D这款最强游戏处理器,文章结尾可了解详情。

压制锐龙7 9800X3D的水冷散热器是先马二代XW360-P无风扇版本,自行搭载三颗TRYX高性能风扇,拥有磁吸属性的2.1英寸屏幕,并附送很多好玩的配件,文章结尾可了解详情。

最后电源方面,测试搭配来自振华ZILLION FG卓凌系列1050W,系列主打高性价比定位,通过ATX 3.1规范配备12V-2x6接口,完美适配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全新供电接口,文章结尾可了解详情。
配置环境和理论性能测试
配置环境简单过一过,锐龙7 9800X3D开启PBO ENABLE档,搭配的佰维DW100 6000CL26内存开启EXPO配置,Windows 11 24H2最新版本操作系统,AMD显卡驱动为Adrenalin 24.30.31.03内测DCH版本,NVIDIA显卡驱动则为GeForce GameReady 572.60 WHQL正式版本,显卡均开启Resizable BAR技术,测试为裸机开放平台进行,室温大致23℃。

蓝宝石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和RX 9070 PURE极地OC的GPU-Z参数,可见前者Boost频率可达到3060MHz,比AMD官方设定要高一些,解锁功耗最大可达到330W,而后者Boost频率则是更为激进达到2700MHz,功耗最大也来到245W,均属于超公版性能调教。

为此还要为RX 9070 XT和RX 9070加入其他两款显卡进行性能对比,由于手上并没有合适的RTX 50系型号,这里就引入一款非公版RTX 4070 Ti SUPER和自家RX 7900 GRE作为对比组。

3DMark Time Spy显卡分数
RX 9070 XT为30213
RTX 4070 Ti SUPER为24069
RX 9070为26498
RX 7900 GRE为22412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显卡分数
RX 9070 XT为14711
RTX 4070 Ti SUPER为11836
RX 9070为12865
RX 7900 GRE为10574

3DMark Steel Nomad分数
RX 9070 XT为7202
RTX 4070 Ti SUPER为5636
RX 9070为6005
RX 7900 GRE为4738

3DMark Port Royal分数
RX 9070 XT为18654
RTX 4070 Ti SUPER为15892
RX 9070为15903
RX 7900 GRE为12700

3DMark Speed Way分数
RX 9070 XT为6335
RTX 4070 Ti SUPER为6421
RX 9070为5715
RX 7900 GRE为4431
理论基准测试里面,RX 9070 XT的表现已经是尤为惊人,光栅性能和RX 7900 XTX其实大差不差的,而代表着光追性能的Port Royal和Speed Way也是达到互有胜负的水平。
RX 9070 XT对比RTX 4070 Ti SUPER三个光栅化项目领先幅度达到25%~27%,而RX 9070光栅性能更是只有Time Spy略低于RTX 4070 Ti SUPER,其余两项则领先。
对比RX 7900 GRE,RX 9070 XT则是保持20%左右的领先幅度,RX 9070 XT则是稳定在30%以上,并且对于光栅性能极为苛刻的Steel Nomad甚至达到夸张的52%。
光追项目方面,RX 9070 XT和RX 9070,相比RX 7900 GRE性能比光栅项目领先幅度还要更多一些,而对比RTX 4070 Ti SUPER,RX 9070 XT综合来看性能是高于它,而RX 9070则是略低一些。
十二款游戏测试项目
在说到激动人心的游戏环节之前,必须得强调一句,测试选取的游戏只遵循越新+热门的基本原则,有8款都是24年~25年较为新的项目,只有1款是21年的,其余3款是光追测试专项,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玩家受众广泛的热门大作,这对于即将推出的RX 9070系列显卡更为考验。
2160P光栅化游戏性能对比









4K分辨率表现,首先RX 9070 XT和RX 9070在以上10款游戏中,无脑拉满画质、纯原生分辨率都有多达8款可达到流畅水平,RX 9070 XT对比RTX 4070 Ti SUPER,综合领先幅度达到11%,有一半游戏超过10%幅度。
更有趣的是,RX 9070综合下来甚至已经是打平RTX 4070 Ti SUPER,而对比RX 7900 GRE,RX 9070综合领先幅度则是达到23%,RX 9070 XT则更为夸张达到39%。
1440P光栅化游戏性能对比









2K分辨率,除了噩梦级的《黑神话:悟空》,在原生、拉满画质情况下,RX 9070 XT和RX 9070其他游戏均趋向100fps高帧率或以上。
由于渲染压力变小,RTX 4070 Ti SUPER似乎发力了一点,确实只有一点——在最好的《漫威蜘蛛侠2》只领先不到3%,综合下来RX 9070 XT还是领先11%不变,RX 9070则是以微弱的1%综合优势胜过RTX 4070 Ti SUPER。
对比RX 7900 GRE的话,RX 9070 XT领先幅度则是略微小降来到34%,RX 9070则是几乎不变仍有22%~
4K纯硬件光追游戏性能对比


由于RDNA 4的光追加速器得到全面升级,RX 9070系列的光追表现更颇为亮眼,在4K光追测试中,RX 9070 XT能在《赛博朋克2077》中与RTX 4070 Ti SUPER完美抗衡,并在其他两款游戏中分别领先9%和35%,而RX 9070则有一款光追游戏可胜过RTX 4070 Ti SUPER。
对比上一代架构的RX 7900 GRE,确实进步挺大的,RX 9070可领先31%,RX 9070 XT则是达到更高的57%,这相比光栅项目还要更夸张。
2K纯硬件光追游戏性能对比


来到2K纯硬件光追环节,四款显卡的流畅度都变得可接受了,RX 9070 XT优势变小了,但是综合下来仍可领先RTX 4070 Ti SUPER达到12%幅度,而相比RX 7900 GRE,RX 9070和RX 9070 XT领先幅度几乎是没什么变化,相当稳定的发挥。
FSR 4 VS FSR 3画面表现和性能对比
除了光栅和光追性能,RDNA 4升级所带来的还有革命性的FSR 4,据AMD官方说法,30+款游戏将在显卡发布不久后支持FSR 4,而25年就超过75+款,而首批支持FSR 4的游戏列表里就有《使命召唤21:黑色行动6》,目前在正式版游戏里面已经能够直接看到FSR 4的选项,本次就用这款游戏为例来看看FSR 4对比FSR 3有着怎样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支持FSR 3.1 API的游戏,都可以直接通过显卡驱动内的开关获得驱动层面的FSR 4支持,由分析模型升级成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并可结合FSR 3.1的帧生成和Radeon Anti-Lag 2技术使用,未来也许也会将机器学习模型应用到帧生成中~

对于FSR 4,个人首先的关注点是画质升级而不是性能,毕竟FSR 3的帧率提升已经能满足大多数正常需要,硬核在私人比赛里创建了售车园区这个地图,用来观察一下FSR 4中心画质表现,下面是3组不同模式FSR 4和1组FSR 3由4K截取至959X1130分辨率局部截图对比。

4K@FSR 3质量中心画质

4K@FSR 4性能中心画质

4K@FSR 4平衡中心画质

4K@FSR 4质量中心画质
截取放大画面后,第一时间就留意到处于画面中间的人物建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数毛级!!!举个形象的比喻,FSR 3就是绒毛,FSR 4直接变成一条条清晰可见的手毛了,这种精细的画面差异通常会反馈在线状物体上,比如树枝分叉、建筑物天线等。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开启FSR 4后,枪械表面的暗部噪点明显被处理过,画面也就变得纯净,这可是FSR 3老生常谈的问题,FSR 4现世就完美解决了。
最后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FSR 4性能、平衡和质量三种模式在4K分辨率即便放大画面也看不出太大区别,这就意味着玩家可以放心使用FSR 4性能档,以便在保证画面细节情况下,还能获得最佳帧率提升。

FSR 4中心画质表现显然令人相当满意,而在玩家也许不太关注画面边缘表现又如何呢?这次特意换用核弹镇假日这张地图来对比一下吧,这里有很多线状物体——无处不在的电缆,并且处于下着雪的天气,视野相对模糊一些,机器学习模型会不会因此拉跨呢?

4K@FSR 3 质量边缘画质

4K@FSR 4 质量边缘画质
这次直接截取了整个画面的最左边区域——处于远景且画面边缘的电缆,由上图对比可见,FSR 3质量档电缆渲染出来已经变成虚线的感觉,而FSR 4质量档电缆渲染是完整的并不意外,更让人惊喜的是一种由近到远的清晰度展现(左边电缆更远有一种模糊感,右边电缆则逐渐清晰),符合现实肉眼观察的真实反馈!

FSR 4自然不止有强大的细节处理,而且对于画面中出现的闪烁、色块等BUG都可以通通消除,我们又换了一张地图——摩天楼,处于水吧台内的场景,可见FSR 3画面中,酒瓶、杯子等物件边缘有一种莫名其妙又看似正常的低频率闪烁,而开启FSR 4后,直接把这种细节BUG也处理掉了,相当强大。

RX 9070 XT开启FSR 4、FSR 3和原生帧率对比

RX 9070开启FSR 4、FSR 3和原生帧率对比
至于FSR 4帧率表现方面,就质量档而言,相比FSR 3大致会下滑3%~6%幅度,毕竟也是使用了画面表现绝佳的机器学习模型,至于这种差距对于FSR 4本身帧率提升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无论是RX 9070 XT还是RX 9070 XT,相比原生画面,仅开启质量档都有40%左右帧率提升,而搭配帧生成技术后更是轻松超过2倍提升。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AMD官方也建议帧生成技术最好在能保证原生帧率大于60fps情况下使用。
散热、功耗和超频测试
散热表现方面,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可以在3DMark Steel Nomad压力测试中以99%稳定度通过,在跑满330W功耗情况下,GPU最高温度59℃,热点和显存温度分别为85℃和90℃,风扇转速最高来到40%@1779RPM,表现绝佳噪声感知并不敏感。

另一款RX 9070 PURE极地OC则是以99.1%稳定度通过3DMark Steel Nomad压力测试,而且它的散热性能更令人震撼,作为一款能畅游4K游戏的显卡,满载GPU温度却只有51℃,堪比一体式水冷显卡的表现。热点和显存温度则是71℃和86℃,最高风扇转速为37%@1444RPM,这款显卡满载噪声个人感觉甚至和日常使用场景也没差了~

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和RTX 4070 Ti SUPER在《刺客信条:幻景》中的OSD监测信息

RX 9070 PURE极地OC和RX 7900 GRE在《刺客信条:幻景》中的OSD监测信息
四款显卡都是配备16GB显存,个人感觉在4K分辨率应付大多数游戏已经足够,其次是日常游戏温度表现,两款RX 9070系列其实都要比压力测试中更低,毕竟3DMark Steel Nomad就是一个全程极高强度的光栅化项目。对比RX 7900 GRE,RX 9070和RX 9070 XT能耗比表现也不错,尤其是RX 9070比它要低40W,还拥有综合领先20%以上的游戏性能,和RTX 4070 Ti SUPER倒是一条水平线。

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手动超频设置

RX 9070 PURE极地OC手动超频设置
适用于RX 9070系列的显卡驱动,在超频页面也有一些改变之处,比如最大最小频率变成了最大频率偏移、电压变成了电压偏移,调节后数值调节的方式也不一样,总得来说更符合超频玩家的交互逻辑。
具体要怎么操作,其实就是在拉满功耗墙情况下,寻找合适的负压值匹配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每一款显卡每一款个体都不一样。
RX 9070 PURE极地OC的显存频率就可以拉到2818MHz,而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则是2718MHz,核心频率均为+400MHz,而-100mV电压值通常是RDNA架构使用最多的区间。

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默认3DMark Time Spy Extreme显卡分数为14711,手动超频后达到15985

RX 9070 PURE极地OC默认3DMark Time Spy Extreme显卡分数为12865,手动超频后达到14258
手动超频后,RX 9070 XT还可以在默认基础上提升9%,而RX 9070则是达到更高的11%,个人觉得在如今显卡刀法横行的年代,这可是4K分辨率相对准确、可观的提升幅度呐,毕竟用TSE项目来参考是完全靠谱的,RX 9070 XT已经略超RX 7900 XTX水平,而RX 9070则是轻松超过RX 7900 XT。
内容创作和大语言模型AI性能
RX 9070 XT在PugetBench Premiere Pro 2025中得分为12191

RTX 4070 Ti SUPER在PugetBench Premiere Pro 2025中得分为13142

RX 9070在PugetBench Premiere Pro 2025中得分为11804

RX 7900 GRE在PugetBench Premiere Pro 2025中得分为10829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尤其是视频剪辑的Premiere Pro,使用Opencl加速的RX 9070系列相比RX 7900 GRE还是有一定进步的,RX 9070 XT提升幅度为13%,而RX 9070也有9%,当然这和使用CUDA加速的RTX 4070 Ti SUPER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幅度大致为10%左右,个人觉得结合售价、游戏性能来看是可接受的。

RX 9070 XT运行DeepSeek-R1-Distill-Llama-14B-Q4_K_M(GPU卸载MAX+上下文长度4096),使用Vulkan加速推理速度可达到20.48 Tok/sec

RTX 4070 Ti SUPER运行DeepSeek-R1-Distill-Llama-14B-Q4_K_M(GPU卸载MAX+上下文长度4096),使用CUDA加速推理速度可达到20.36 Tok/sec

RX 9070运行DeepSeek-R1-Distill-Llama-14B-Q4_K_M(GPU卸载MAX+上下文长度4096),使用Vulkan加速推理速度可达到20.25 Tok/sec

RX 7900 GRE运行DeepSeek-R1-Distill-Llama-14B-Q4_K_M(GPU卸载MAX+上下文长度4096),使用Vulkan加速推理速度可达到17.92 Tok/sec
除了RX 7900 GRE,其余三款显卡运行DeepSeek-14B蒸馏模型表现其实都差不多,如果要对比RX 7900 GRE的话,RX 9070 XT提升幅度为14%,RX 9070也有13%,体验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和RTX 4070 Ti SUPER就差不多了,后续再看看ROCm更新支持RX 9070系列后有无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吧~

最后,Radeon Software此次显卡驱动更新之后,还加入了AMD Chat功能,也就是集成于驱动内的大语言模型(可在驱动内下载),为玩家提供了聊天机器人以及文本生成图像功能,可离线可上传文件,最直接当然是方便大家可以直接了解驱动的操作以及查询资料,就比如新手大可不必安装任何软件,也可以直接问它显卡的实时温度。
总结全文各环节体验下来,AMD这次全新推出的RX 9070 XT和RX 9070两款新卡,无疑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4K游戏显卡。
综合2K&4K光栅和光追性能,RX 9070 XT可领先RX 7900 GRE高达47%幅度,而RX 9070则是领先RX 7900 GRE达到27%幅度,光追性能提升幅度甚至会比光栅项目要高!
RX 9070 XT对比RTX 4070 Ti SUPER也有显著优势,综合2K&4K光栅和光追性能领先幅度达到12%,这妥妥就是对标RTX 5070 Ti的水平,更有趣的是,而RX 9070在光栅项目中甚至可以打平RTX 4070 Ti SUPER。
FSR 4技术也是RX 9070系列最有价值之一的升级之处,有机器学习模型优化下,相比FSR 3在细节方面提升太多了,并且画面中的BUG也能处理到位,结合帧生成至少也有2倍提升,足够满足玩家对高帧率的需求。
售价方面,RX 9070 XT定价4999元起,RX 9070定价4499元起,还是熟悉的田忌赛马战略——RX 9070比RTX 5070价格低100元,纯硬件游戏性能却强得多,而RX 9070 XT和RTX 5070 Ti几乎就是一条水平线上,售价却至少便宜1000元以上。


本次测试用到的蓝宝石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外观采用一体式框架形成了简洁和大胆的工业风格,灰色的导流罩上布满极具工业气息的纹路,搭配侧面全新的格栅设计语言。显卡搭载了三枚飞翼轴流扇,具备高风压和风量设计之余,还能保证噪声足够低,风扇也是触点+卡扣设计,在后期清洁的时候可方便拆卸。

侧面格栅设计还是相当好看的,左、右侧分别有RADEON和NiTRIO+ LOGO,以包裹的形式展现内部的第二代灵动岛光效系统,感觉有点类似于扬声器网格前面板的设计。另外侧面已经看不到任何供电接口非常整洁,因为它采用的是背插式供电接口。

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第二代灵动岛光效系统展示,RGB灯光会因为格栅形成充满色彩的三角形独特视觉效果

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配备全新磁吸快拆背板,风格设计也是极为简洁,且颇有纯血公版的味道,背板可完美遮挡供电线缆,而且用户可以在官网下载3D原文件,通过3D打印的方式打造完全客制化的显卡模组。

拆除背板后,能发现显卡在PCB和鳍片之间配备了全新12V-2x6供电接口,可满足最高600W输出功率,玩家可以直接使用电源一线链接,官方建议搭配电源为750W。右侧区域则是ARGB插针,可方便用户同步主板灯效。
值得一提的是,显卡在接线的鳍片区域设计了遮挡层,可以完美避免线材和鳍片造成物理摩擦。
除了供电接口自身有保险丝以外,在接上线后,其实距离线材弯折还有一定空间,大家不必担心接口安全性问题。

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整体尺寸为330X128.5X65.68mm,属于大尺寸三风扇非公,内置了高强度冷轧钢框架、12层多倍铜PCB、16相数字供电、6根复合热管、全系使用霍尼韦尔PTM 7950导热膏等豪华配置。

视频输出接口方面,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配备两组HDMI 2.1b和两组DP 2.1a(UHBR13.5,速率为54Gbps),可最高实现8K超高分辨率+刷新率输出。

第二款显卡就是蓝宝石RX 9070 PURE极地OC,外观采用重新定义的极地白,结合了现代美学走的是优雅风格,比较适合AMD纯白全家桶装机方案。显卡正面同样搭载了三枚飞翼轴流扇,并配备双滚珠轴承,拥有长寿命设计并适用于任何需要提升散热效率的高负荷场景。

侧面区域则是半裸露鳍片的,中间有SAPPHIRE LOGO支持RGB灯效,显卡配备传统双8Pin PCIe供电,对于只有245W功耗的RX 9070 PURE极地OC显然过剩,官方建议搭配电源为650W相当亲民。

SAPPHIRE LOGO灯效,也可以通过5V 3PIN连接线打造整机RGB光效联动

全尺寸的金属背板,在GPU核心之处和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一样配备固定支架,可以增强显卡结构,尾部有大面积镂空的贯穿式通风主流设计。

RX 9070 PURE极地OC整体尺寸为320X120.25X61.6mm,尺寸比RX 9070 XT NiTRIO+氮动OC略小一丢丢,内置12相数字供电、5根复合热管、一体式散热模组、霍尼韦尔PTM 7950导热膏等高端配置。

RX 9070 PURE极地OC视频输出接口也是两组HDMI 2.1b和两组DP 2.1a的组合,完美满足游戏发烧友的需求。

本次使用的内存——来自作为AMD A-Club的核心合作伙伴佰维,型号为DW100时空行者DDR5 6000C26 16GB*2套装,除了DW100,佰维还拥有HX100斗战行者DDR5 6400C30和DX100月光宝盒DDR5 6000C28,形成了甜点频率x低时序x多形态的产品体系,让不同AMD用户能找到自己合适的需求。

DW100时空行者DDR5 6000C26外观设计简洁,荣获CES创新奖、德国红点奖和法国设计金奖,配备2mm铝合金装甲,表面采用电泳工艺手感更温润。结构来看,DW100因为是立体错位设计,从而形成的三条微风通道,可大大提升散热效率。

DW100时空行者DDR5 6000C26采用特挑海力士A-Die颗粒,配备10层PCB设计,开启EXPO即可一键达成DDR5 6000CL26-35-35-72超低时序,完美适配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尤其是锐龙7 9800X3D,内存颗粒还具备不俗的超频潜力,建议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可进一步手动调试。

DW100时空行者DDR5 6000C26配备高品质导光条,支持1680万RGB流光色、10+灯效控制以及单独控制的8组灯光矩阵,除了顶部灯效,可见内存侧面也有一定区域覆盖。

电源方面,本次搭配显卡测试的是振华ZILLION FG卓凌1050W全模组金牌电源,在1050W高功率支持下亦能保持紧凑的140mm机身,内部一颗12CM F.D.B风扇,支持ECO智能温控。ZILLION 1050W通过了ATX 3.1规范,配备台系105℃电容,加上五年质保售后,产品定位偏向性价比款。

全模组接口设计,包括六组CPU/PCIE通用接口、一组24+4pin主板供电接口和四组IDE/SATA接口,支持双8pin转12V-2X6 PCIe,也可以完美适配RX 9070系列。

电源配备全套扁平模组线,模组线包括1*24pin供电、2*8pin(4+4pin) CPU供电、3*8pin(6+2) PCIe显卡供电、双8pin转12V-2X6 PCIe显卡供电、2*SATA、2*大4Pin以及1*Molex转FDD,可满足高端发烧配置需求。

CPU散热器是先马二代XW360-P黑色版本,搭载支持480X480分辨率、500nits最大亮点的2.1英寸IPS屏幕,也拥有2.8、3.4等其他尺寸选择,由于采用磁吸设计,除了拆卸方便也可替换带先马LOGO的配件,在强大的散热性能支持下,锐龙7 9800X3D在全程游戏测试温度并未超过50℃,它还拥有领先的6年超长质保售后支持。

先马二代XW360-P提供无风扇版本,方便玩家自由选择搭配不同定位的冷排风扇,这里就搭配了来自TRYX创氪星系的三枚ROTA暗星PRO 120mm高性能风扇。

先马二代XW360-P&2.1英寸圆屏监测硬件效果~